玄,甲骨文是一束丝的样子,在染色的时候要把丝扎成一绞一绞,然后悬挂起来晾晒。玄,字象当为染色丝绞悬挂之形。这样字义就朝染色和悬挂两个方向延伸。
先看悬挂。
把絲绞挂起来叫做縣,縣即悬,因此玄是悬的古字。天玄而地黄(《易·文言》),通常被误解成天黑色地黄色,而实际是说天悬空地广阔。因此,玄又是天之别称。《释名·释天》:天,又谓之玄。由悬挂引伸为空中、天空。
再看染色。
《仪礼注疏·卷二 士冠礼第一》“凡染绛,一入谓之縓,再入谓之赪,三入谓之纁,朱则四入与?纯衣,丝衣也。”
《周礼·考工记》“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总共染七次,颜色越染越深。“至七入则赤不见矣。”缁,黑色。郑玄注:“凡玄色者,在緅缁之间,其六入者与?”六入尚未全黑,乃“黑而有赤色。”
古人染丝的工序总共染七次,颜色越染越深,直到染成赤黑色。正如夜深之色,黑而非全黑,略带赤色。
因赤黑色不是单纯色,在色阶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隐晦性,所以“玄”可引伸为幽远、奥妙义。
《说文》“玄,幽远也。黑而有赤色者为玄。”正是许慎所言引导着众多论者把玄解释为幽远深邃之义,玄乎其玄,给人的感觉当真是幽远得不着边际。
由此,可以确定“玄”的两个基本义项:悬挂;染色渐深至于黑而有赤色。这就是“悬丝染色”之象所蕴涵的意义。
《道德经》第一章老子就把“玄之又玄”称为“众妙之门”,说明“玄”是理解《道德经》的根本方法,或许还可以说,“玄”也是中国思维的根本方法。
老子把这种玄之抽象在其运用中不断提升并丰富。《道德经》出现玄字12处。有兴趣的看官可以从文末链接象思维(35)玄之又玄。
联系玄的染色之象,染色渐深至于黑而有赤色,并非全黑,全黑则吞噬一切可见光,便是全同;玄是赤黑,既有差异,又近似于同,这是于变化过程中对色差的把握,是变中求同,正合于异中求同。
异中求同就是抽象,玄之又玄则是抽象又抽象,正如一次一次地染色使颜色渐深。汉语的抽象,就是从象中抽绎出意义,这是汉语思维的本质特征。这个“玄”之象的抽绎,本身就是一个经典案例。
玄之抽象,又恰好合于悬挂之意,悬于天上,那是高度的抽象。玄作为抽象的方法,是从具象中抽绎出代表本质的意义又不失具象本身的丰富性,从而实现对“一般性”的认识和把握。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是在非常明确地告诉人们,建立最抽象的思维,是打开一切奥妙之门的钥匙。
根据汉字意义的蔓延之道,把“玄”置入不同的语境,可以析出多维度的方法论意义。玄同、玄通、玄览、玄德、玄牝,淡化差异,寻求通达,涤除分离,抱守同一,把握一般性的生生之道。如此看来,老子的思想真正是高悬于空中,达到抽象的极致,姑且称之为“玄式抽象”。
为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