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个话题人们不陌生、很热门,至于何为“好的教育”也是众说纷纭,“好的”定义太广泛,没有统一标准。然而读唐江澎校长的《好的教育》,带给我们一个清新而感觉温暖的回答。唐校长提出的“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的“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很全面、很理性地诠释了“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唐校长以自身的教育经历感受着教育,思考着教育,躬身实践着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四者”。“在我看来,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让他们早识字重要;让孩子多读书,远比让他们做那些阅读理解题重要;上午奥数,下午外语,一周七八个补习班,没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唐校长的几句话,点醒了多少家长。我读到这一段文字时,内心被深深触动着。如今的教育,大家都在有形无形地拼着分数,争着教育资源,内卷进“教育圈”。然而,当读到唐校长的这段话时,我感觉自己才真正退后一步,站在高处,看教育,或者说,我才突然意识到需要站在受教育者——孩子的角度看看现实中的教育。从孩子开始咿呀学语,学着模仿大人做事情的那时起,我们中的很多家长就萌生了“要孩子学习”的念头,读童谣、背古诗、学乐器,嘴上说着“就是学学”,其实内心在“比着学”、“唯恐落在别人后面地学”,学习打上了这样的烙印就已经变味了。作为家长,无论学什么,我们要想的是孩子的成长、成人,要让孩子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对于我,在读《好的教育》这段时间里我才刚刚理解“学习”和“学会学习”是两码事,庆幸我此时的理解,庆幸我在刚刚开始教育自己做孩子的道路上读到了《好的教育》,懂得了“好的教育”。
唐校长看待教育始终站在看待人的角度,看待人成长的角度,是以人的成长为终极目标的。学校校史馆里的一张老照片让他觉悟到“校长把镜头对准什么样的学生,他的教育追求便聚焦在那里了”。真的如此。我们的王校长也是这样做的。记得两年前,王校长发现有个孩子每天早上到校都很早,每天在等待开校门的时间里都沉醉在书里,于是她拍下了小小身影专注读书的样子,并且做成宣传海报放在学校门口,学期末还为他颁发了“校长提名特别奖”,表扬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来读书。王校长把镜头对准了“孩子读书的样子”,她的教育追求是“培养爱读书的人”。同样的,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我们家长把镜头对准孩子的哪些行为,就意味着我们的教育目的走向何方。
指向人的生命成长的教育才是我们想要的,也是我们每个人都追求和向往的。无论家长,无论老师,我们的眼中要看到孩子,看到真实的人的成长。分数、能力、特长,所有这些闪着光的点都聚焦在成长的路上,只有成长在路上了,才可以寻找所谓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