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河畔的芦苇迎风舞动,芦花随风摇曳,一支支、一簇簇,将深秋的乡村装点出另一番景象。
想起《诗经》里的芦苇,写得悠远苍凉,风雅婉约。当它叫做“蒹葭”的时候,是投影在线装书里古朴孤独的美丽。“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即芦苇。蒹是没长穗的芦苇;葭是初生的芦苇。芦苇是一种诗意的植物:纤薄,高雅,如鹤的长脚,舞动着婀娜的身姿;柔和、温软,飘动的苇叶,编织着少女的裙裾。想象那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经凝成了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都已过去,还未能抵达他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成了一场相思的薄凉底色。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趣别致——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便是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是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托得生出明丽的绿光来。
沿着河畔缓缓前行,河岸边随处可见一片片、一丛丛的芦苇。它们高高矗立,仿佛是大自然中最美的画卷。阳光透过蓝天洒在芦苇花的身上,像是一簇火焰把芦苇花点亮。微风吹过,轻柔的芦苇花叶和蓝天融为一体,仿佛在传递一种和谐的美感。凑近一看,芦苇花是由无数细长的芦苇叶组成的。每一片芦苇叶都像是一只轻柔的手,温柔地摇曳着。它们呈现出一种婀娜多姿的美态,充满了诗意。池塘边的芦苇花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它们伴随着池水的波动,舞动着身姿,宛如一群美丽的少女,轻盈地踏着舞步。
它们总是聚众而生,集群而长。只要有芦苇的地方,就是一簇簇,一片片,蓬蓬勃勃,风吹不断,浪打不倒,向人们展示着众志成城的磅薄气势。它们历经唐时的风,宋时的雨,沐浴史前的日头与月光,一路奔腾走到现在。
也许,每一个人都不过一株芦苇而已。帕斯卡尔说过,人只不过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从某根芦苇个体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的难禁风霜的命运。但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经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们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我喜欢芦苇,不仅仅是它的姿态,更重要的是它的精神。它既素洁雅致,又坚韧如竹,柔顺中隐含着傲骨,飘逸里拒绝着媚俗,是走过岁月之后的沉静,是一种淡然于心的内敛。即便风摧霜打,依然不卑不亢,站立成一道风景,绝不是一种在高山流水面前的卑微,更不是一种在风烟俱静之后的张狂,而是那种柔情似水、傲骨铮铮般的包容。芦苇如此,我想,人生亦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