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几天,某晚睡觉之前不知怎么的,跟家人提起吴奇隆。
我脑海中立刻想起两个形象:四爷和山伯。四爷的戏份已经太足,还是聊聊山伯吧。
关于《梁祝》。
电影我最喜欢的是动画版本。刘若英配音英台,萧亚轩配音山伯;画面色彩饱满,清丽可爱;故事叙述简单又悲怆。
音乐,自然是西崎崇子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在我极度狭隘的少年时代,我一直认为一首中国曲子,怎么可以让一个riben人演奏的这么好。)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回家的时间,就是一首梁祝协奏。刚开始曲调低沉,也有点轻,我总是把声音开的很大。50多秒,长笛的声音挑起来。过了1分,主调出现。1分30秒左右小提琴悠扬的声音透出来。若是在夜晚,总能划破苍穹。不过小提琴是种神奇的乐器,纵是深夜静谧,也不觉得它格外刺耳闹心。整首协奏曲,我最爱的有两个地方。5分41秒起的欢快部分。大概是英台山伯草桥相会,一同上书院,三年的同窗时光。共读共玩,追逐嬉戏,十分美好。
戏曲,我比较喜欢越剧《梁祝》节选的“十八相送”部分。
女:书房门前一枝梅
树上鸟儿对打对
喜鹊满树喳喳叫
向你梁兄报喜来
男:弟兄二人出门来
门前喜鹊成双对
从来喜鹊报喜讯
恭喜贤弟一路平安把家归
女:清清荷叶清水塘
鸳鸯成对又成双
梁兄啊--- 英台若是女红妆
梁兄愿不愿配鸳鸯
男:配鸳鸯~~~配鸳鸯
可惜你英台不是女红妆
女:眼前还有一口井
不知道井水有多深
你看那井底两个影~
一男一女笑盈盈
梁:愚兄明明是男子汉
你为何将我比女人
男:离了井 又一堂
前面到了观音堂
女:观音大士媒来做
我与你梁兄来拜堂
男:贤弟越说越荒唐
两个男子怎拜堂
女:你我鸿雁俩分开
问梁兄你家中可有妻房配
男:你早知愚兄未婚配
今日相问为何来
女:要是你梁兄亲未定
小弟替你来做大媒
男:贤弟替我来做媒
但未知千金哪一位
女:就是我家小九妹
未知你梁兄可喜爱
男:九妹与你可相象
女:品貌就象我英台
男:如此多谢贤弟来玉成
女:梁兄你花轿早来抬
每次听到“十八相送”这段总是觉得山伯好傻,好书生气。怎么暗示都不明了。可能这也是山伯的可爱之处。
电视剧版的《梁祝》大概有好多。我记得的有罗志祥、梁小冰演的一版;还有董洁和何润东的一版。说不上好与坏,总觉得何润东缺了几分清秀;罗志祥演不出悲痛欲绝,董洁太过小家碧玉,梁小冰又有些男性化。(大概我太挑剔,或者梁、祝二人在我心中太完美)
徐克的《梁祝》,在我印象中,画面总是不够清晰,色调也不很明亮。可能是为了衬托最终悲剧的结局。(我是这样猜的,至于为什么他这么拍,只有他自己知道。或者,不是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吗?也就无所谓什么具体风格和色调,毕竟各花入各眼)
故事设定在东晋,正是门第风气极盛时期。片中的祝英台出生名门士族,清纯有加,活泼亲和,喜欢蝴蝶,时常攀上屋檐远眺,却不习女红,不善礼节,不通琴棋书画。英台在去书院读书之前一直是唯父母之命是从,祝母嫌她走路大摇大摆有违女子礼节,便用绳子绑住英台双腿以限制其的走路步幅,英台自是极不适应,如此滑稽的桥段却深刻反应出英台天性与当时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矛盾。
初到崇绮书院是全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情景之一。阳春三月,莺飞草长,落英缤纷。学生们白衣胜雪,端坐在山坡下的空地里由夫子指点琴艺。夫子批评梁山伯“只有琴音,全无神绪”,而山伯却不知情为何物。夫子滔滔不绝,忽然山路上的一行人引过所有学生的目光,镜头随着梁山伯的视角移动而移动,梁祝二人目光交汇。此时此刻,你们可否能知此后那惊心动魄的爱恋,早已注定。梁山伯出身没落士族,勤奋正直,真诚善良,文库巧遇是偶然中的必然,二人不打不相识,交为知己,后面嬉笑怒骂各种桥段见证二人情意渐深。直至英台受罚,夕阳下,英台手举残琴,啜泣不已,从小娇生惯养哪曾遭过这般委屈,这时山伯琴声传来,情自指尖流出,《梁祝》旋律悠悠回荡,英台听得痴了,哪知自己痴心早已付予那个弹琴的少年?山伯曲罢已是夜深,方才长叹,“发自心肝脾肺肾,我明白了”。
“士族要互相拉拢,所以婚嫁就要讲究门当户对,朱门对朱门,竹门对竹门!”僧人轻描淡写说出的话确实那个时代所有有情人的悲哀,祝母在年轻时也曾在书院与男子相爱,而结局是依门第嫁入祝家,上一代的情感悲剧也暗暗预示着梁祝二人的悲剧结局。终于到分别的时候,十八相送被徐克从新定义,观音洞里的缠绵让人不禁莞尔,但又不禁悲伤,是啊,人人都知道梁祝爱情的美好,可这美好又何其脆弱,看到如此温馨的镜头,怎会意识不到美好时光之短暂?“爹是要把我许配给人,但我绝不会过门,你要记住,一定要来我家提亲,否则我会恨你一辈子。”说这句话时英台眼神平和却坚定,声音毫无波澜,可却字字刻进山伯的心里,于梁山伯,于观众,这如何不是最最决绝的告白?
山伯以县令身份来提亲却也已经为时晚矣,或者说是毫无意义,“我只想到你叫我一定要来,其他的我不管”。楼台相会是最后的温馨时刻,此时的英台全然女儿身打扮,笑容明媚,安详,坚定,好像即将来到的大婚和自己无一点关系,终于唢呐声盖过二人甜蜜的谈话。英台做了抗婚私奔的决定,抗婚时的祝英台,再不是那个没心没肺的祝家大小姐,在与山伯的相处中,英台渐渐成长,变成有情有义敢爱敢恨的坚强女子,学会像山伯那样按照自己的真心做选择。可是故事早已注定,接下来的剧情一反前半部分温馨的风格,而是转而重点着墨在那淌血的爱情。徐克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同时展示山伯临终两人的死别,琴弦断,君长逝,悲剧的力量突如其来。
祝家老爷一心要与其他大家族比地位比势力,不惜把自己的女儿作为政治婚姻的牺牲品,祝家浓妆艳抹的送亲队伍,莫不是对那个社会最刺骨的讽刺。送亲途中,狂风大作,山伯坟茔前,英台嫁衣变丧衣,哭倒坟前,泣泪成血,伴着凄美的《梁祝》,用血在墓牌上写下自己的名字,磅礴大雨,冲洗掉脸上厚重的脂粉,也洗净铅华,洗掉这俗世所有的肮脏虚伪,“无言到面前,与君分杯水,清中有浓意,流出心底醉,论冤或缘,莫说蝴蝶梦,还你此生此世,今世前世,双双飞过万世千生去。”坟开坟阖,永别尘世。
我们普通人的不幸,是所谓的“门当户对”依然存在,而我们却化不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