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少明
在唐朝,白居易的诗歌数量相对较多,杜甫次之,李白又次之,当然这仅仅是在数量上来说的,但是要是在乾隆皇帝的面前,这些诗歌的数量就不能算的上多了。
乾隆皇帝一生作诗近四万首,而全唐诗的两千多位诗人共计才接近四万首。
乾隆皇帝时期清朝达了鼎盛时期,而他本人也十分高寿,在位60余年,活到了90多岁,实为罕见。在历史上仅有五位置皇帝活到了这个岁数,而能执政到85岁的则寥寥无几。饶是如此,乾隆皇帝自能作诗起,到去世止,每天需作诗两首,才能完成这数量之多的御制诗。
诗歌的数量庞大,质量也就容易良莠不齐。据记载,有一次,乾隆在半小时之内,作诗八首。对于乾隆皇帝的诗歌,有人说是萝卜丝(诗)、豆腐丝(诗),随手拈来,信口而出,大多都成了诗。
有的书中也有这样的演绎,乾隆皇帝在游览御花园时,随口作诗道:“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无数片”,这时,乾隆皇帝自己也卡壳了,刘墉赶紧接上说到“飞入水中皆不见”。姑且不论其真假,这倒能很好的说明乾隆这一生四万多首诗数量多的吓人,质量确实参差不齐。
乾隆皇帝从小就很受康熙喜爱,准许其进宫读书。即使是在承德避暑山庄时,康熙也将弘历带在身边。一次弘历在山上嬉戏的时候跑下来,康熙在山下喊着孙子要小心点,慢点别摔倒了,在皇室家族之中,这是难得一见的温情。
弘历当上皇帝后,对其父亲雍正皇帝没有太多的感情,倒是立志要做像祖父康熙一样的皇帝。雍正为人严厉刻薄,尤其对于贪官污吏的惩处极其严格,口碑并不是很好。但雍正皇帝兢兢业业,在执政的十四年里没有一天离开过皇宫,避暑山庄也一次都没去过。康熙的开创,雍正的严苛为乾隆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乾隆在位期间,六次南巡,多次到避暑山庄,数次到山东曲阜拜谒孔庙。
乾隆皇帝对于皇后富察氏用情至深,富察氏陪伴了乾隆十四年后去世。恰逢乾隆皇帝出访济南之时,富察氏在济南城外的船上去世,一向温文尔雅的乾隆皇帝性情大变,甚至关于皇后的葬礼以及谥号上微小的失误而处死很多无辜大臣。
乾隆皇帝的诗歌虽然良莠不齐,但是在皇后富察氏去世后,乾隆抒发对逝者思念之情,因其发自真情实感,大多可堪称经典之作。
富察氏去世后,乾隆做过这样的诗歌:
廿载同心成逝水,两眶血泪洒东风。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当初盼梦熊。
富察氏所生三个孩子,仅以公主尚在人世,而两个儿子先后因疾病而死亡,乾隆以太子之仪厚葬了两个儿子,富察氏自身就体弱多病,加之孩子的接连去世的打击,正值壮年去世。
此后,乾隆再次南巡以及陪伴太后登泰山之时,多次路过济南而不入。富察氏在此地去世,济南成了乾隆的伤心之地,曾写过这样的一首诗:
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
春三月昔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何止是富察氏去世后十七年,在她去世后的每年,乾隆帝都会到陵前凭吊祭奠,并作了大量的诗篇。直到乾隆帝86岁这年,最后一次在陵前祭奠,此时与孝贤皇后已经分别了着四十八年,乾隆做了这样一首诗。
吉地临旋跸,种松茂入云。
暮春中浣忆,四十八年分。
几年以后,乾隆皇帝也已去世。
乾隆皇帝对于富察氏的这份深情,在一位皇帝的身上,就更显得难能可贵了。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序中曾提到: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后序到此就没有了下文,我们知道金庸所说的那时还不明白,是因为在这部小说完成之后的几个月,金庸的长子查传侠在美国自杀辞世(据说是因为恋爱等问题),金庸曾说过听到儿子去世的消息后,犹如晴天霹雳,伤心的想跟着自杀。
在这个时候,任何的语言都是无法替代这样的内心伤痛的,从这一点上,能看出乾隆皇帝用情较专,也绝非小说或是影视作品中演绎的乾隆帝风流无度,倘使无度,乾隆帝不会活到九十岁,执政六十余年。
纵观历史上,那些荒淫无度的皇帝,大多很难长寿的,万恶淫为首,说的是真真切切的。由此说来,正史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小说中的记载本就不可靠,如二月河在《乾隆皇帝》一书中关于雍正死因的描写,可信度就十分之低,是被自己流落民间的女儿用剑刺死,包括乾隆的一些私生活的描写,杜撰成分居多。书中大部分内容是符合历史的,唯有情感的描写,大多不可信,也许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或是吸引读者才是如此的吧。
乾隆皇帝的爱好广泛,诗词歌赋,琴棋书画,骑马射箭无所不好,而且对于西洋的玩意,如自鸣钟等也很痴迷,但大多没有达到深陷其中的程度,如对于诗歌,只是作为抒发自身的感情工具而已,否则就不会有乾隆盛世的出现。
看看明朝那位喜欢做木匠活的皇帝朱由校,就知道皇帝不务正业的问题严重性了。
明代中晚期,有这样一位诗痴董沄,号萝石。喜好作诗,为之痴迷,年近七十,结社作诗,有家不归。直到遇到了正在讲学的王守仁,与之彻夜长叹,始悔悟,决意拜师守仁门下。
董沄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没有遇见王守仁,这一辈子算是白活了,整日沉迷于作诗与那些追名逐利之徒也没有什么区别。
王守仁对他的弟子说过: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欲树之长,必于始生时删其繁枝。欲盛之德,必于始学时去其外好。如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泄露在诗文上去,凡百好皆然。
爱好某种事物,对人的身心有益,当然是一件好事,但也不要过度的痴迷其中,否则就会被事物所缠住。
我们大概有这样的感觉,过度沉迷某种爱好或是事物,思虑皆在上面,就如同人被爱好或事物占有了一般。对于财富、名利、欲望、嗜好等等,甚或是对于其他事物莫不如此,甚爱必大费。
(2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