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读完稻盛和夫的《活法》,晨读便来分享,由衷的欣喜。
对稻盛和夫,季羡林这么评价:
根据我七八十年来的观察,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以前一听到“哲学”就头大的我,却发现书中的哲学观浅显易懂,不由得感叹,大道至简,越是接近真理,道理越是简单。
人生怎样才能更美好,更幸福,稻盛和夫给出一个方程式: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可以说决定最终的结果。思维方式包括思想、理念和心态等。因为它有正负,如果思维方式扭曲,是负值,那就不可能拥有正向的人生结果,幸福无从谈起。
既然最重要当然得重点学习,下面关于工作观,能力观和人才观,看看稻盛和夫怎么说。
1.工作观
稻盛和夫认为,不到现场干活是学不到什么任何东西的,只有扎扎实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真抓实干,才能积累宝贵的经验。
有这么一位销售经理,任职三年多了,极少与客户接触,对开发客户无感,对业务员反应的问题,不是无动于衷就是无能为力。按他的话说,我这么忙哪有时间去做业务,再说我都去做业务了,要你们这些业务员干什么?
由于缺乏现场的经验,他定的各种制度对销售不但没有任何指导意义,反而打击了员工积极性。销售业绩当然也不会取得预期的好结果。
这好比学游泳,只在岸上学理论、比划,而不下水,再聪明再努力也学不会换气,学不会怎么用手脚划。
2.能力观
稻盛和夫说,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将来进行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们现在的能力也许不可能,但要相信我们未来的能力是可能的,要树立这种高出现有能力的远大目标。
京瓷,稻盛和夫最早创办的公司,在初次接IBM的零件订单时,产品全部被退回重做。项目技术人员束手无策,觉得凭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完成。
但稻盛和夫却激励员工要倾注全部力量,拼命钻研,一定可以发挥出最大潜能的。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如期顺利交货。
往后,稻盛和夫承接的项目都大大超出当时他们的技术水平,但他还是带领着员工把一个个“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面对一项艰难的任务,比如写作,你是不是也会和我一样发愁,唉,现在的写作水平那么糟糕,怎么可能写好?
看似是无能为力的事,其实只要下决心去做,并找到自己的差距在哪儿,多想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然后努力地一点一滴去做,也能打造出“可能”的自己。
3.人才观
稻盛和夫坦言他不太欣赏才子,因为才子自恃才高,往往不愿意像乌龟那样认真过好每一个今天。
相反,那种认真踏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拼命过好每一天的“庸才”,才是稻盛和夫喜欢的人才。
人才所具备这些特质正是开头公式里的热情,即干劲和努力的程度,必须不亚于任何人。这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在某一领域不断地努力深耕,就像“一万小时定律”提倡的,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你需要不间断地付出10000小时。
但凡看看身边有某专长的人,比如我闺蜜,说得一口流利的日语,看原著,写作,翻译毫无障碍,赚到的真金白银自然源源不断。但她背后的持续付出,用她的话说,何止1万小时,那些出丑、尴尬的场面都不知多少次。是的,从来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是大量的积累和付出。
今日又感悟又要结束了,更正以上三观,如我般迟钝的人,心里也有了小希望。你呢?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