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读书札记
1 关于人的寿命!
我们恐惧死亡,敬畏死亡,希望在现世得到永生。如果死亡实在不可避免,我们祈求佛祖或耶稣在另一个世界能永享幸福。
也正是对死亡的恐惧,让我们将这种渴望永恒的欲望,运用到其他目标。将有限的生命年华,献给无限的事业上。无论这个事业是艺术创造、政治投入,抑或宗教的虔诚,很大一部分是由对死亡的恐惧所推动的。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呕心沥血所著的《史记》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成一家之言”的方式诠释了永恒。
乔布斯演讲中提到:“死亡是我们共同的终点,没有人逃得过。把每一天当成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就会轻松自在。”“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没有什么理由不去跟随内心的声音。” “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在重复他人的生活上。”“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它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乔布斯创办的苹果公司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创新性高科技公司,他们设计的产品,是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改变了全世界人类的生活方式。乔布斯用改变世界的方式诠释了永恒。
但是如果人类能够避免死亡得到永生,还回去承担创新创造的重担吗?
2 关于幸福快乐
幸福快乐是什么?通常理解有两个层面。
第一从心理层面来讲,快乐与否要看我们的期望,现实必须符合期望,才会让我们感到快乐。而追求物质、荣誉、地位,带来的是更大的期望,越是追求,期望越大,因此我们永远都不会满足。
第二从生理层面讲,快乐或痛苦都是身体各种感觉的总和。我们会因为发财升迁而感到兴奋,可悲的是,这种感觉会随之渐渐消退,甚至情绪变得消沉。要想再次兴奋起来,就得努力再次发财或升迁。情绪高涨又回落再低潮,如此反反复复。
3 那么怎么得到快乐呢?
一个方法是心理层面上的,即做到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知足常乐的人降低期望,让我们的现实努力跟得上期望,处在相对长久的快乐满足中。
但是你也知道这是违反人性且比较不容易的事情,就如同人不可能永远都是幸福快乐的一样不容易,因为人多数总是不知足的。
所以佛教就教导人们要控制欲望,不被滚滚红尘扰乱了心绪。佛教认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万物皆空,何必强求。这也正是古人说过的:快乐是件辛苦的差事,盲目追求金钱、名誉和欢愉,只会让我们痛苦不堪。
但是,多数人并不会这么做,他们希望能借助外力,比如吸毒、注射神经药物等。甚至试图掌控让人幸福快乐的生理机制。
另一个方法,就是:努力生产、制造大楼、拥有更多财富、买房、买车、取得更多食物、拥有漂亮的配偶、享受性爱的高潮……等等,来得到短暂的幸福快乐感受。这些看似不相干的行为放到一起,好似我们被某种欲望所驱动。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都是进化的原因,我们有意识无意识做这些,看似是为了得到快乐和幸福,其实是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换言之,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生化系统就会用愉悦给我们回馈。但是无论进食还是性爱,所带来的愉悦都不长久,要想再次感受,就只能去寻找更多食物和伴侣。
我们得到的高薪工作、大房子、好看的另一半,本质上也都是为了生存和繁衍。但是这些很少能带来长期的满足。让我们快乐的不是那些结果和拥有的一切,而是追求目标的过程。如果人类能得到永远的幸福快乐,一劳永逸,谁还去配对繁衍、谁还去劳动生存?
看来第二种方法并非追求幸福的根本方法。因为忙着生产,只是为幸福生活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但这只是手段,从来都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