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欢
你还记得4年零8个月前那架失踪的飞机吗?马航MH370!
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
马航MH370从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起飞,终点是4500公里以外的北京。
它载着227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飞上蓝天,在夜色之中,彻底消失了,从此杳无音讯……
这次他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不是因为发现了这架失踪飞机的下落,也不是找到了它的残骸。而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宣布“事故调查团队将于11月30日正式解散”。
在11月14日,北京举办了马航MH370家属见面会,面对台下的家属们,马航方面代表给出了说法——遗憾。
短短的两个字,是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给家属们的唯一解释。
对于马航代表所说的“遗憾”,失踪乘客家属表示不能接受。
“你们承诺过会给我们一个解释,现在就用“遗憾”来解释吗?”
“难道你们做不到的事情就用遗憾来解释吗?”
“我们154个中国人到现在都杳无音信,用遗憾二字,我费解。”
听到这个消息,很多家属情绪失控,飞机还没找到,人也还没找到,可是他们却宣布:我们不找了。
154位中国失踪乘客的家属们,在经历了4年零8个月,1700多天,42次见面会的漫长等待与煎熬之后,得到了这样一个冰冷、绝望的结果。
这意味着再也没有人帮他们寻找亲人了。
这无异于是对154位失踪乘客的家属们宣判了死刑,从此以后,再也不要抱有任何希望了。
1
马航马航MH370失联时,张伟宁的女儿、女婿、外孙女都在飞机上。
飞机失联后,家里90多岁的老太太常问起孙女,老两口骗她说:“孩子们出国了,得三五年才回来”。
老人将信将疑:“出国三年也该回来了,这么久怎么一个电话也没有。”
现在,眼看五年就要到了。
四年多里,女儿一家的房子,张伟宁和妻子每个月至少去一次,开窗通风,打扫卫生,煤、电、水费,甚至车位费全给交着。一切都保持着他们在时的样子。
张伟宁说:“这样孩子们回来了,直接就能住。”
张伟宁把给孩子打扫屋子当成寄托,有时候人要靠寄托才能活下去。
2
栗二有是邯郸一个普通的农民。
不管走到哪儿,他都穿着为马航祈福的T恤。
栗二有唯一的儿子因公出差,搭乘了MH370。儿子是他们村的骄傲,考上好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好工作。这家人的美好时光刚要开始,“失联”瞬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栗二有每个星期天都给儿子打个电话,他说其他时间打,怕影响孩子工作。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的冰冷女音结束后,他就开始对着电话拉家常,嘱咐儿子过节了要吃饺子,告诉他早点睡要照顾身体等等,最后总是那句“忙完这阵儿,就回来看看”。
他相信,儿子只是出了趟远差,最坏的结果就去了无人岛。
四年来,他和老伴为儿子的事不断奔波,买不到票住不起旅店,就睡车站。
“北京西客站北广场,天地当被床”。
这位从未出过邯郸县城的六旬老人,为了寻找孩子的踪迹,甚至去了趟马达加斯加。他躺在焦热的沙滩上,吃千奇百怪的野果,只为了证明“在无人岛,孩子也能活下去”。
作为一个父亲,他用尽全身力气寻找儿子活着的证据与希望。
3
家住山东的文万成和李继平,他们唯一的儿子文永胜,也在马航MH370上。
过去的四年里,66岁的文老爷子,来往于济南和北京之间,秘密拍摄了10个硬盘的影像资料,因为他坚信:只要没有死亡的证据,儿子就还活着。
四年里,他一次次为儿子的手机冲值,甚至一次充值3000元。
只是担心万一哪天儿子找到了,想打电话告诉自己,却停了机。
虽然手机那头永远是关机的声音,但他们依然每天给儿子打电话、发微信。
“因为关机总比停机好,迟到总比不到好……”
去年采访视频中,他还一直坚信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只要一天没有找到飞机,自己的儿子就有活着回来的希望。
但是支撑他这一切的一个大前提就是——找人。
搜寻工作不能停,飞机要继续找,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可如今,搜救工作停止了,我不知道他们要靠什么坚持下去。
4
徐京红的母亲也坐上了马航MH370客机。
自从母亲刘凤英失联后,父亲就一直过得不好,去年含恨而终。
“平日里只要听到370,都是一种刺激,你知道那种感受吗?有时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计算妈妈的年龄!”她说,父亲是70岁去世的,但母亲还依旧是“65岁”。
时至今日,每当8岁的儿子问她,“妈妈你找到姥姥了没有?”她都会大哭。
女儿12岁,开始懂事了。每当此时,就会呵斥弟弟:“不要再问妈妈了!”
马航失事后,徐京红就学会了抽烟。
终日与悲伤、困惑和愤怒为伴,无暇照顾两个孩子,丈夫都忍不住说她:“你也是一个母亲啊。”
可是母亲,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母亲。
夏天的时候,徐京红在胳膊上添了一道纹身:飞机呈降落的姿势,驶向她的心房。
5
姜辉是马航MH370失联乘客家属群的群主,相比其他人,他已经很冷静、克制了。
“可是,只要提起母亲,就觉得像有人在掐着喉咙一样,说不出话来。”
4年了,姜辉的飞行里程足够绕地球4圈,却仍然填不满他与母亲之间的距离。
2014年3月8日早上,姜辉按计划带女儿去游乐园玩,在电梯中,他像往常一样,拿着手机浏览新闻,一条飞机失联的简讯一闪而过,和大多数人人一样,他未曾想这件事会和自己有关,因此并未留意具体航班号。
刚到游乐园,他哥打来电话,支支吾吾说着母亲的情况,“我听不懂,因为他一边哭一边说。”姜辉说,“最后他就说了一句‘妈妈飞机可能出事了!’这时我突然想起早上那个新闻来,然后我赶紧上网查。”
姜辉母亲名字位列乘客中文名单第一个,名单上的年龄是62岁,他母亲当时71岁,“所以我觉得会不会是同名同姓,因为年龄差距太大了。”
为确认乘客身份,姜辉赶往失联航班乘客家属接待点——北京丽都酒店,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人生中最黑暗最漫长的等待。
长期的折磨,让姜辉患上了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这给他带来一些痛苦之外的东西。
有一年多的时间,姜辉整夜睡不着觉,“只要一闭上眼,就都会想这件事情。各种猜想、各种假设、各种阴谋说,我那会儿身临其境地去扮演,去想象它这种东西。”
姜辉后来发现,这种想象和猜测,无论对自己、MH370事件或家人,没有任何帮助。于是他开始慢慢走出那种状态,开始把寻找MH370当成一项事业。姜辉原是一家通信公司的地区主任,此前生活就是工作、挣钱、绩效。
MH370事件后,姜辉没再去上班。现在再回想起来这些,真觉得是很麻木的一个东西,这些东西能证明你在世界上活了一次吗?这些东西能记录下来你在人间走过一次吗?这些东西不能。但是你的孩子可以,你的家庭可以。
6
网络上一名叫“漫步鱼”的网友,也是马航失事人员家属。
2014年3月8号,她的丈夫作为安全程序工程师出差归国,坐上了这趟飞机,再也没有回来。
这4年零8个月,她她在微博上写满的想念,深夜里的痛哭、想念至极的疼痛、撕心裂肺的呼喊……
她细数着日子,每一天都无比的漫长而艰难,每一天都在期待中开始,在失望中结束。
她让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叫思念一个人到极致。
她在微博写下:
我想和你见面,地点你选。
森林,沙漠,夜晚依稀的湖畔。
草原,大海,清晨薄雾的街口。
只是,别只在梦里。
7
几乎所有的报告都在证明马航失事原因不明,但是马航上的人依旧生死未卜。
很多家属就是靠着这一点希望的支撑,一直在找寻。
希望真是一个美好的东西,他让人在痛苦难挨的的时光里依然能打起精神。
《人物》关于马航的报道里曾写道:
希望和愤怒共同寄生在这些家属身上,吸吮着他们的生命力。
等待的日子看不到终点,有时候觉得快乐已是一种背叛。
一些人相信自己的亲人仍活在这个世界上,飞机只是被劫持了,他们用一切微小的证据、传言、不确定去佐证自己的结论。
很多时候,离开的人不是最可怜的,留下的人才是。
人世间最苦不过两件事,一是生离,二是死别。
对马航失踪家属来说,这场漫长的思念,却没有人告诉他们是因为生离还是死别。
也许那架飞去去了一个美丽的地方,再也回不来了;
也许有一天,天空中会突然出现一架飞机,请求在中国降落……
无论是何种情况,愿家属们都能够坚强,能好好生活,好好照顾自己爱自己。
仔细回想一下,从2014年3月8日马航失事以后,我们又经历了多少次地震、多少次台风、多少次水火无情、多少次生命无常……
哪有什么来日方长,太多人都是乍然离场。
父女一场、母子一场、夫妻一场,都是几世的修行,才换来这一世的相守。
香港著名主持人梁继璋说,“亲人只有一次的缘份,无论这辈子我和你会相处多久,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时光。下辈子,无论我们爱与不爱,都不会再相见。”
我希望马航MH370真有奇迹,他只是在跟我们玩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等我们不找了,他就会自己跳出来;
我希望在这人间苦苦守候的每一个妻子、丈夫、父母、子女,能等到亲人归来;
我更希望你、我、他,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珍惜当下的时光,珍惜此刻陪在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