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的主题是“经济”。
经济,这是一个我们误解很多的领域,也是一个我们涉足不多的领域。或者可以这样说,正因为我们对其了解甚少,所以才会误解甚多。
参与“经济”主题读书会的目的,一是希望激发自己对于这方面的兴趣;二是希望大致构建起经济学的框架,让自己能对此有一个大而泛的了解;三是希望能利用其为生活扫盲,并且试着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经济行为。
毕竟,不论愿意与否,我们都时刻处在经济生活中,与其懵懵懂懂,人云亦云,还不如主动去接触、了解、应用它。
经济学可大致分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会计等板块。这个月所看的经济类书,更集中于解介绍微观经济、宏观经济、以及金融学。
《斯坦福·极简经济学》通俗易懂,以理论讲解为主,并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典例印证理论。
在微观经济学部分,首先提出生产与消费关系的疑问。接着又向我们展示了市场的三个生产要素——商品、资本和劳动力,以及它们相应的市场。是的,经济活动是在市场里发生的。为了探究市场之内,卖家与买家,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换模式,我们可以粗略地把微观经济学分为市场供需(包括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及其曲线和移动,弹性的影响,价格上下限的管控),市场与经济福利(包括剩余的影响,税收,社会福利),市场结构(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寡头),生产要素间的联系与人们的选择。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更大,展现出一种整体的、大局的思维。主要有GDP(意义,目标,作用,计算公式,平减指数,应用,体现),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增长率,失业与通货膨胀,CPI),货币作用(定义,职能,衡量指标,供需,利率),对外贸易(汇率,外汇市场,优势产品),宏观经济政策和逆经济周期。
而金融部分,分为金融市场(含义,特征,类型,功能,发展趋势),资本市场(股票,债券,基金,金融衍生工具),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机构),信用与风险。金融这东西我觉得挺悬的,交易的都不是实物,总有一种不放心的感觉,害怕哪一天就金融泡沫了。美国二九到三三年的金融危机,可是被我们历史老师反复拎出来考的呀!
无论哪一个版块,作者都不仅止于冰冷的概念与数据,都一再强调福利,保障,环境问题,底层温饱等等。使经济学多了一层人文的关怀。
而至于《魔鬼经济学》,哦天哪我真是爱死作者了!这种无拘无束的行文风格简直棒!不像大多经济普及读物那么按部就班,他们以章节为专题,从层出不穷的例子和乍一看毫无相干的事件中,一一揪出经济学的脉络。从动机与激励,到信息不对等,从教师的作弊,到父母的起名,每一句话,都使你目瞪口呆,大呼“原来如此!”
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令你在不知不觉间学会了用数据说话,学会了刨根问底,学会了质疑传统观念和书本教条……它不仅是一套经济读物!
《极简经济学》为我构造了经济学的框架,《魔鬼经济学》为我填上生机勃勃的血肉,我的读书目的基本达成。感谢书友会,要不是这个21天读书活动,我想我是不能坚持写到这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