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个月开始,我做了个校园创+研习社,每周六晚上以直播的形式跟学生们讲节课,先说下这个名字,主要目标群体定位于在校大学生,另外并不是鼓励大学生创业,而是鼓励有创新意识、创业者心态,研习社则是向李善友老师致敬,本人也是其混沌研习社的铁杆会员。前两周分享的互联网时代的认知,而当收集问题的时候,发现迷茫、缺乏方向,乃为大多数在校学生的痛点,本文聊下这个问题。
谈到职业规划,按照李叫兽的说法,可将人分为三类,一类是特迷茫的人,对自己缺乏规划有着深深的焦虑,这类人其实不仅仅是在校学生了,诸多职场人士也是如此;而与之相反,有一类人,有着严密的计划,包括大学每一年学什么,考什么证书,毕业后去哪家公司,预计几年后跳槽,以及到多少岁开始自己创业等等,似乎把自己的成长路线图,已经完全勾画出来了;但这类人一旦规划受阻,很多会成为另一种极端,完全不再相信规划,很多时候计划都没有变化来的快,像比尔盖茨、乔布斯,我想他们也完全不会在刚进入大学之时想到,自己会辍学去创业,这不可能是他们一开始的规划。面对不知如何规划,有着盲目严密规划以及不相信规划的三类人,我的观点为职业规划相当重要,而以上三者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向。
找到自己的定位。《定位》这本书我有多次推荐过,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定位,拥有目标,确定自己的道路很重要。但由于从众心理的影响,我们总是陷入到人云亦云,盲目的随大流之中,比如房价涨的越快,反而买房的人越多;公务员考试的人越多,你家人就会越怂恿你去报考。而我们一定要时刻反思个人的价值,你的创造力,是否能创造商业价值,决定了你是否值钱,而你的稀缺性决定了你能够值多少钱。打个比方,如果你能够创造1000块钱的价值,那么你一定是值钱的,但是如果把任何一个人都能放到这个位子上创造该价值,那么你是值不到多少钱的。当我们去定位找自己目标时,一定要寻找稀缺,需要思考未来这个职业是否存在缺口,是供不应求,还是供过于求。我自己大学期间学的金融专业,很多同学毕业后去了银行做柜员,但这个原本的稳定的职业,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多的交易不用再去到银行柜台,因此可以明显感觉到这个稳定职业一定会成为高危职业,实体银行业绩增速下滑,同时没有了那么多的柜台业务,也就不再需要那么多的柜员了。
找到自己的优势。我们一定要时刻谨记一句话,不要人云亦云,虽然从众、随大流可以确保一定的安全,好比上了一条大船,但就类似于泰坦尼克号又能如何呢?我们找到目标方向后,需要考虑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势,并不是其他人的路子就适合你。自媒体的蓬勃发展下,很多人都想去尝试,可那些大V们90%以上都是资深媒体人出身,无论文笔还是信息量,都不是我等可以比拟的。发挥自己的长处,可以很好的提高势能,再比如当年京东与当当的价格战,当京东图书业务全线降价后,并不会受到大的影响,毕竟当时其的主营业务为3C数码,可当当就是主营业务开始出现亏损,价格战使其损失巨大。我原本就喜欢写作,乐于分享,于是我就天天写,周周讲,可并不是所有校园市场创业者都适合这条路的。我看到有些校园创业者跟我一样做公众号,跟我取近似名字的创业者XXX,在我看来只有死路一条,我就不说半年时间保持每日更新了,超过一个月的我都没有看到一个人。可能别人的方式确实很对,但那并不一定也是你的优势所在呀,利用个人优势,发挥出自己的长处,才能走的更快。
保持言行一致。曾经我和很多大学生一样,以简历里丰富的个人经历为荣,但其实诸多与自己的定位,及努力的方式并无关联。我认识的学生中,大多都是很积极向上的,但过于积极,什么都想要,反而难以做到言行一致。比如又想当学生会主席,又想拿奖学金;想做项目去创业,却又四处的去投实习简历;既在备战公务员考试,又想去考托福雅思准备出国。做的事虽多,但距离自己的定位目标却渐行渐远,请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在前往目的地的路线上。我只做校园市场,离开校园我就是一无是处,为了保持言行一致,也需要放弃很多机会,比如我就是从政府机构里离职出来的。
这就是我现在做的事,通过校园PR俱乐部,让企业与学生产生连接,这个当下主要的盈利方式;而我最想要做的是后者,通过校园创+研习社,让学生提升最后进入到企业,这个需要多年的时间,当下是纯粹就是情怀的支撑,但我相信未来定会有收益,总之一切围绕校园,不会让自己走偏。
没有规划,我们难免浑浑噩噩,找到定位、找到优势、言行一致,这就是我认为的职业规划技巧。
作者孙凌,大学生成长导师,专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