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古今中外的著名植物,兰花因其千姿百态,号称“王者香”、“香祖”、“天下第一香”,而倍受人们喜爱。兰花伴随着万物之灵的人类,并且紧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兰花的起源、进化和多样性的形成,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称为“令人讨厌之谜”。100多年来,全世界无数科学家不断致力于解开这一谜团,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说,自有人类以来,人们都在认识和研究兰花,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然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价值构成不相匹配。可见认识兰花的历史、价值和发展,难度之大。
人类从来不会停止探索的脚步,对兰花的研究一直在执着进行。2017年9月13日世界顶级科技期刊《Nature(自然)》发表了国家兰科中心刘仲健教授领衔团队的研究成果。研究团队通过对深圳拟兰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以及对小兰屿蝴蝶兰(Phalaenopsisequestris)、铁皮石斛(Dendrobium catenatum)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发现所有现存兰花的祖先曾在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6600万年前)之前发生了一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开启了现生兰花的起源。人们都知道,早在6500万年前中生代时期的地球上曾经有一种动物“恐龙”。中生代时期的环境巨变,导致了第三次生物大灭绝,恐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在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中,兰花通过基因的扩张和收缩致使基因组形成了5个亚科,产生更多的多样性,迅速地适应了新的生态系统。因此所有现存于地球上的兰花都是恐龙灭绝时期幸存的兰花后代。这是人类对兰花认识最早的科学论述。
人类对兰花的认识,大多源于考古发现和文人著作。我国兰花的栽种起源于何时至今尚未有定论,但是在浙江省东部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就已经发现有兰花纹饰的陶器,这表明,中国人对兰花的鉴赏至少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了。进一步翻阅浩繁的史籍和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兰花的山野栽种始于春秋,庭院栽种始于战国,宫廷栽种始于晋代,兰场栽种和盆栽培育则始于唐朝;兰花交易始于清末民初,兰市形成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场理性成熟始于21世纪初期。
兰花的自身价值源于其极高的观赏价值、 广泛的药用价值、奇妙的食用价值、独特的香用价值和珍稀的物种价值。这是由兰花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人们喜欢兰花,并不仅仅是因为兰花具有的那些自然属性,更有在采兰 、 养兰 、 赏兰、绘兰、写兰过程中 , 特别是在赏兰过程中所形成的一整套价值取向,既对兰花的认识价值。如生物研究价值、审美欣赏价值、文学艺术价值、伦理教育价值、民族意识价值、哲学思想价值等。这些都是特定的社会个体 、 社会团体在不同的历史人文背景 、 地理条件 、 经济基础 、 社会阶层等综合因素下,在接触兰花的过程中,通过自身体会和总结而取得的文化成果。
兰花经过人们几千年的认识与研究,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在历史长河中,特别是在封建社会中,爱兰、赏兰、养兰、玩兰、绘兰、写兰总是文人墨客和社会名流。随着社会整体文化水平、经济收入、生活需求和种植技术的提高,“以兰会友”、“以兰结缘”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吸引了宠大的人群进入了兰花行业,少则养几株怡情,多则种一园养性,更有众者以兰为业。兰花产业经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已趋向成熟与稳定。大多数兰花品种,包括传统名品在内,价位不高,变化不大。只是鲜为人见的奇花异草,高档瓣型兰花价位较高,随着种植技术普及,繁殖速度加快,数量不断增加,市场自然调节,价格也会逐步趋于合理。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自媒体的普及运用,又为兰花产业交流交易提供了方便。从兰花品种鉴赏、到植料的配方、植土的透气、环境的通风,阳光的强弱和温湿度的高低,如此等等,都成为了共享技术,为兰花产业的发展兴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