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著名的作家曾经说过,写文章的人常常会在文字的优美和故事的有趣性上痛苦抉择。所以往往美文的文章不够有趣,有趣的文章不够优美。通常我更喜欢看有趣的情节,但是看这本《蒋勋散文》却深深的被作家的文笔折服了。
蒋勋先生,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他生于西安,长于台湾。所以文字之中总有一种那个年代特殊经历作家中特有的乡愁。对大陆的乡愁,对台湾的乡愁,对文化的乡愁。
这本《蒋勋散文》从蒋勋先生历年的著作中精选了十一个专辑,共50篇散文。包括了对故乡的眷恋,对文化的思索,对历史的回望等等很多方面的内容。文笔风流,让人赞叹不已。不仅文笔出众,书中还精选了各类的绘画作品穿插其中,画面辅佐文字,更显得文字的隽秀。文字解释了画作,让画作更加容易理解。
蒋勋的这些散文中最常见的就是对自己故乡的眷恋。
蒋勋曾说:“我有一个梦,总觉得自己是一棵树,根在土,种子却随风云走去了四方。”
从描写自己所住的大龙峒的人物风情,到自己生活周围的山和水的描写。几乎每一篇里面都能看出作者对于养育自己的故乡的深切怀念。
对于台湾呢,蒋勋先生用以“南朝”来描述。南朝不免让人想到浮华盛世,纸醉金迷,遥望前朝。这个词用来形容台湾真的可谓精辟。关于这些的散文中,我最喜欢的是蒋勋先生对于《四郎探母》的文章。
因为两岸的特殊历史,使得《四郎探母》的戏在台湾广为流传。蒋勋先生少年时候的反感,再到参军之后了解了老兵的经历之后知道了为什么这么多台湾人爱这部回家探母的戏。其中对于老兵的描述让人看得泪水涟涟。
想起之前某位亲戚去台湾的时候,参观老兵纪念馆,看到里面去寻找解放前失踪父亲的大陆老人。后来找到了,跪地大哭,把母亲坟前的黄土放在父亲的名字前面,了了自己一家五十多年的心愿。
这样的情节和《四郎探母》何其的相似啊,战争使人经历毁灭,思考毁灭,也对自己现在的繁华觉得只是无常。国仇家恨的悲剧磨不灭夫妻,母子之间的真情。清朝时候创作的故事在现代却还在一直上演着,不得不让人反思战争对于所有人类的意义。
蒋勋曾说:“我写过小说,出了两本诗集,散文却一直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但是我也知道,散文到最后,恐怕不只是文学技巧,而是要在情怀、气度上完成一种典范。”
他认为散文几乎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正统,诗和小说都必须要从散文的基础发展出来。
他不仅这样的说,也身体力行的做了。这本散文集从各个方面让我们看到了散文无尽的可能,有时候是一种抒情,有时候是一种评论的声音,有时候是一场旅行,也有时候变成一种轻小说。蒋勋随身带着笔,一张纸,就够书写出一幕幕天空海阔,一场场人间悲欢。
席慕蓉说:“蒋勋是我们这个时代踏入艺术门槛的最佳引路人。他为我们开启的,不只是心中的一扇窗,更是文化与历史长河上所有的悲喜真相。时光终将流逝,然而美的记忆会长存。”
蒋勋善于把低眉垂睫的美唤醒,让我们看见精灿灼人的明眸。善于把沉哑喑灭的美唤醒,让我们听到恍如莺啼翠柳的华丽歌声。于纷扰中寻求静定,于平静中找到一段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