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搬过砖,很幸运,敝人年少时候在工地上搬过砖,虽然不是全职的,也体验了一把搬砖的辛苦劳累。
那时是十月份,广东的天气还是热的要命,那时候还是学生,因为亲人在工地上工作,所以暑假时期在那边住宿,一边帮搬砖兼职,那是最劳累的一份暑假工。尘大烟大,厕所都是用木板围起来的四方格子,下面挖了一个大坑,容纳整个工地工人的如厕之物。
而昨天凌晨,天刚拂晓,天外的光已经很亮了。路上的车不知开了多久,喇叭是没有停过的。繁琐的文件修改和制作汇报PPT,让我脑海里翻起那些搬砖日子回忆。
如果你是程序员,写代码,看看技术文档,循环检查杀Bug,恨不得把自己杀了。一天过去了,感觉在搬砖;
如过你是干新媒体的,找素材,看别人怎么写,看看自己写的烂不成样。一天过去了,感觉在搬砖;
如果你是人事,找人聊人,在Excel表格和邮件里盘旋,觉得人生不过长短。一天过去了,感觉在搬砖;
如果你是老板,总有处理不完的杂事,觉得自己当了老板,怎么也算威风凛凛的,想不到还是要八面玲珑,伺候客户服务员工,简直就是公司的基层搬砖……
似乎每份工作都有办不完的砖,有时候搬得很起劲,有时候TMD的简直是搬死不偿命的。经过这么多年吃土吃泥的经验,敝人感悟到,想要搬砖快乐,就得有几个职场优势。
第一是自身本领硬。
堵车不是车的问题,是路的问题;但是跑不快,那就是车的问题了。
所以在职场空间广阔的前提下,自身本领不硬,不管多努力,总会把事情搞砸。
我们公司的男设计师小平,客户经理一直觉得小平作品不大行,有两次还因为水平问题被客户经理公然批评。我和设计师老胡都觉得这小伙子性格挺好,只是水平成这个样子,我们也挺绝望。于是有一次我在后面看他的设计过程。基本功什么的马马虎虎,设计过程中总会跑神,在就说在某网上找参考图吧,总会被网站更新的美女图吸引过去,好家伙,一眨眼半个小时过去了,一点进展都没有。而且审美又跟不上,一张好好的海报做着做着就变成了街边快餐店招牌。很多次兢兢业业地搬砖加班,我看着都觉得心酸。
而我们资深设计师老胡就不一样,客户经理要求再出一稿的时候,直接能跟客户经理扛,"你觉得还得出一稿,是你对客户的需求不了解,或者对自己没有信心。我跟你讲,按照客户的需求,他们会想更抢眼的,虽然他们以前的要求比较中规中矩,但是这次时间这么赶,又是一个新品促销活动,没有大胆抢眼的设计,促销黄定了。"我们听到客户经理跟对方的电话沟通几乎按着老胡的那番话讲,最后客户同意了。
打铁还需自身硬,本领硬不单是专业擅长,还得在这个行业所触及的方面有所知悉,不然即使专业技能很牛,也只能被别人乱指挥搬砖。拿刚才老胡的例子来说,如果没有自己的思判断,可能就会被客户经理弄来弄去,最后浪费大量力气搬砖。
第二是要有个好BOSS。
最根本的原因,好BOSS不会乱弹琴;听好BOSS指挥,能打胜仗。
好BOSS真的太重要了,我觉得自己的成长最重要的两次,都是和好的上司一起工作。一次是初出茅庐的时候,另外一次是换公司的时候。
初出茅庐刚实习,什么也不懂,被同学推荐我到他表姐那里工作。工作地点在外省,山长水远,如果她表姐不是好的上司,我估计三天就原地返回了。大表姐Regina虽然文凭不高,但是对于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记录得很仔细,所以学过的、讲过的东西,她讲话的时候几乎像是在一支笔在纸上将内容一条条书写出来似的。
于是我每天将自己要做的事情,以及每件事的时间节点、能找哪些人帮助、项目延长可能遇到的问题,都写下来,靠一张工作清单、一张日历规划表,搬得一手好砖。至今觉得,那是我人生当中思路最清晰,效率最高的一段时间。
另外一次就是换新公司做资深文案时。上司对我比较信任,虽然出来的作品水平不是很优秀,但是老板完全将创作的权利交给我,还时不时在提案会上让我发挥一小段。相信你也知道被人信任的感觉有多好。表面上我的压力更大了,实际上内心动力十足,加班什么的都是顺手而为。
同时,上司在我不擅长的设计领域,又会进行适当的把关,教我怎么看一副设计作品。足够的信任,适当的帮助纠正,后面的工作越走越顺。
敝人觉得领导开明信任,对于职场沟通、自我提升帮助是大大的,员工对自己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比BOSS整天的教导训话有效十倍。
不得不说啊,那时出去跟客户提案时,帮BOSS开车门、打伞那都是我自愿的。
第三,理性激情。
这一点,神也是它,鬼也是它。
因为有激情,很多事情你变得莫名的聪明,比如打王者,靠智商?靠经验?都不是,靠的是你喜欢玩它。于是很多人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又是带队又是帮助别人。但是一旦激情消失,一段时间不玩,你就比平民百姓还默默无闻。
广告是一个很靠创意的行业,一旦有好创意,就会忍不住向人炫耀;一旦客户不喜欢,又全都是屎。
广告人算是职场搬砖队伍里的中坚力量之一,广告人有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合理地创造激情广告,另一点是如何长期为他人作嫁,而自己甘愿受虐。
有的人很敬业,也很有激情。见过一个创意组长,刚来转来我们公司,对于品牌的一套逻辑很是认真,做一个提案的时候,熬了四个大夜,把逻辑推得滴水不漏,但是就是没什么亮点。
他有错吗,没有,但这偏偏是最大的错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把营销逻辑推得滴水不漏,每一个环节都有四五个支撑点,又能联系到品牌的某个层面。
试想,甲方每天都担惊受怕地站在市场当中,唯恐别的商家把自己推下台去;他们的商品呆在商场中战战兢兢,缺一个能吸引注意力的事件,能把品牌打响的理念。但是那一套严密得像“生命链”般宏伟的内容,都市场失去了意义,没有对应的活力事件,没有瞬间营销爆点。这个社会人这么多,每个人又那么多事要忙,没有点声响怎么能吸引到别人的注意力呢。
有些时候,逻辑上的不完美,没有那么重要,只要抓住战略点,打响几仗,好事情自然就发生了。这个时候,将成功的事情联系起来,就会成为一套好逻辑。
刚开始,激情就是创造巧妙的广告,流传于整个广告界。
后来,激情变成对品牌的博爱关怀,不管多大多小都能用爱服务。
刚开始,激情是总想震惊客户,让他们趴在地上抱我们的大腿,不吝溢美之词;
后来,激情变成跟客户做朋友的欲望,让他们真诚相待,同意我们的合作方法。
客户不需要震惊他们的人,这个世界整天杀人撞车、爆炸发明已经很令人震惊了,客户需要的是诚信善意服务他们的人。
所以理性的激情有必要,而且适当的时候们还要培养激情。
第四,前面都是废话,所有人的终极目标就是做“包工头"。
想做包工头,就得有资本叫人帮你搬。
一是你有钱,全世界都能帮你搬砖;
二,没有钱,那就想想有什么情面有什么资源可以加进来,让别人顺便帮你搬搬砖的。
比如,举办一个论坛,你能邀请到比尔盖茨。于是你将消息说出去,有的商家愿意帮你支付场地费用,只要求打个广告;有的愿意帮你支付比尔盖茨的出场费,只是要求打个广告,再跟比尔盖茨合照;有的钱少,愿意买张入场门票。然后你拿着这些钱,找场地,找人工,支付比尔盖茨的出场费,还赚了一些。但是这过程当中,有一大堆人帮你搬砖,但是最受益又是你自己。
三,当个骗子,巧取豪夺。不建议。
不一定每个人都是“包工头”,那也不可能,但是有“包工头”的思维是有益的。有包工头思维往往能成为升职快的人。他们会思考:如何拥有资源,如果能跟关键人物对上话,如何掌控大局和规避风险等等,尽管不是团队当中最富有的,但“包工头”该有的王者风范,多多少少在举手投足中体现。
纵观职场,大多数人选择在公司里当个职员,当个中层搬砖工。仗着读过几年书,有了嘲笑工地民工的底气,尚缺闯荡商海的勇气,所以是一群在社会转动轮子中的搬砖工。
更次者,有的民工一辈子只知道白天用心打浆堆砖,下班了就想着吹风纳凉,晚上和兄弟喝酒吹牛说女人。(不得不承认,我想拥有这样生活)
成与败,我们都是一个搬砖表演者。
想成为“包工头”,成了就赚,败了也是输些钱。资本论,代替幸福论。
有的从百万富翁,沦为出租车司机;有的从乡村小伙,变成一方商业独大的拥有者。
相信这样的事情整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成千上万的人有不同剧本,道听途说,又为彼此加上点戏码。我们努力做不同的好配角,伺候这个永远的主角——迷人又万恶的资本社会。毕竟活着的基本技能就是继续搬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