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字字形、起源的著作,最权威的莫过于《说文解字》。可《说文》一书,编著于公元100年至121年间,除非是专门从事汉字研究的人,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翻看了。
2002年4月,我从长沙定王台弘道书屋带回来一本叫做《汉字王国》的书。
《汉字王国》从甲骨文和金文说起,对数十个汉字的起源进行了追溯。严格来说,这算不上一部严谨的研究汉字的著作,更类似一部通俗读物。
作者分析汉字起源的章节分类也颇有些意思:人和人类,水与山;野生动物;家畜;车、路和船……,每一章节里,对相关字的起源、字形进行了分析。比如说在“人和人类”这一章节里,就对“人”字以及相关联的“从”、“化”、“比”、“北”、“大”、“夫”、“天”以及与人身体相关的“眉”、“目”、“面”等字的字形变化、本意、意义变化等进行了剖析。
如果仅仅如此,这本书与其他的专门研究汉字的著作似乎除了分类之外,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
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介绍这些字的起源时,作者还加入了不少与这个字相关的故事,以及看到这个字时的感受。
比如说在说到“自”字时,作者先说到某个初夏的下午,她沿着北京北海骑车,经过一个门前有特别好看的小花圃的房子。她跳下车来和主人聊天,问起是谁修了这个花圃,这家的男主人自豪地笑了,指着自己的鼻子:是我。从男主人的一个小小的常见的行动,作者说到,“自”字最初的意思就是“鼻子”,而字形也恰如一个鼻子的正面图。
类似的小故事,在书里比比皆是。与其说是用故事来加深读者对某个字的印象,不如说是有一个个汉字串起了与汉字有关的故事。套用时下流行的一个句式:作者写的不是汉字起源,是情怀。
每次翻看这本书,我都会从中感觉到汉字的美丽,揣想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什么样的工具,在哪一种物品上,第一次写下了这个字。从此,任凭沧海桑田、时代变迁,这个字在龟甲上、布帛上、竹简上、纸上、电子屏幕上,以不同的字体出现,一笔一画里,是老祖宗的智慧,是流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精髓。
《汉字王国》的作者林西莉是瑞典著名汉学家、作家和中国问题专家。这么一本既有严谨的理论又有情怀的关于汉字的书,却不是由中国人写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