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到成为“别人家孩子”那种学霸时,提起学习以及成绩好是不是自己主动选的这件事儿,所谓“自主”动机。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至少不会陷入“优等生心态”——
只想做“对”的事儿,即称之为“优等生心态”。
这种思维就如同学校里那些好学生一样,希望在每一门功课都取得好成绩,害怕有短板。这样的人做十件事,他指望把其中至少九件做好,然后还会为没做好的那一件表示道歉。
其实,从职场管理的角度来说,优等生心态对于自己的工作开展,上下游环节的对接,及至整个工作系统与生态环境,都是最高效省力的模式。尤其养成好习惯以后,也会事半功倍,不至于让一个人在及格和淘汰线上挣扎。
只是凡事皆有利弊,优秀如彼,也一样有短板,因为——
“优等生心态会令人害怕犯错误,认为所有的失败都将接受指责,所有的浪费都需要反省。”
有人说:优等生心态其实是职员思维。你做的事儿都是安排好必须做的。
但那如果你现在不知道该做什么事儿,不知道你选择后的“确定后果”如何,又该怎么办呢?!
就如同创业者企业家一样,每天面临无数抉择,其实7*24小时无休,不但没有“明天一定更好”的确定性保障,甚至要为他的伙伴和自己公司的所有员工提供确定性和保障?!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寻宝者思维”。
广撒网,作时间的朋友。
如果你不想靠固定工资致富,那你需要换一个系统。你需要把职员思维换成寻宝者思维。
就如同投资一样,投资组合都有强烈的“尾部效应”,即:
『往往你投的项目大部分都不成功,但是有少数会是极端的成功,而你几乎所有的收益,都来自那些极端成功的项目。这个效应是投资中的“80/20法则”。而且这个“投资”是广义的,并不限于股票交易。』
比如艺术品,你以为那些买卖艺术品赚了大钱的人,成功的关键是只是眼光好么?!专门古董捡漏,押宝高潜艺术家N枚?其实不是。艺术品投资的关键不是捡漏,而是走『量』。
80/20法则太多人一早明白,但你一定不知道这个效应有多么强烈。
说回风险投资,假设你投了 100 个项目,其中成功和失败的比例大概是多少?有美国的学者研究统计了从 2004 年到 2014 年间 21000 个风险投资项目,发现其中 ——
- 65% 的项目是赔钱的;
- 2.5% 的项目增长了 10-20 倍;
- 1% 的项目增长超过了 20 倍;
- 而有 0.5% 的项目,也就是说 21000 个项目中有大约 100 个,最后赚了超过 50 倍。
这才是风投的真实情况。想要抓一个能赚 10 倍以上的项目,概率只有 3.5%。
如果错过了这几个特别成功的项目,基本上你的风投事业就会惨败。而当你看到别人一个项目赚了几十倍的时候,你得知道他别的项目可能都赔了。
“失败是普遍的,成功是罕见的”。
既然如此,我们是不是就没有必要成为“优等生”了呢?!
那其实就有可能是另一个误区的入口。因为我们提到的是“优等生心态”而非“成为优等生”本身,同时我们是在讲“致富”的多一种思维方式。
而多视角考虑同一问题的好处是:你不止集思广益于自我系统。还要想到:来自他人的建议可能是启发,但同时可能是局限。
看到了,不囿于其中就好了。就像我们了解“寻宝者思维”一样,我们拼力在80分的征程上,但完全无需因为没有成为那20%而遗憾。
尤其,大概率下,成为“优等生”,在当下以量化的成绩作为主流评价标准的社会筛选系统中,我们至少拿到了关于自己“有的选”的更多保障,可是?!
我是水沐。虽无法保证每天的分享角度全面中正,仍希望你感受到多一分的新鲜热诚。我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