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嬴荡认为历代秦国都地处偏远之地,就算是去王畿,也是去进贡朝见周天子。因此,他迫不及待的想去洛阳,看一看周都的繁华,天子的长相,意图问鼎中原。
秦王亲自率领任鄙、孟说等精兵强将大举进攻洛阳。周天子无力抵御,只好出迎秦军。
据传,大禹治水后,根据山川水势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大禹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后历经夏、商、周三代,藏于周太庙。
九鼎, 象征九州,即天下社稷。
秦王嬴荡拜会了周天子后,就直奔周室太庙,观看九鼎。
每座大鼎均直立在三尺多高的石兽底座上,高一丈多,苍黄泛绿,铜锈斑驳,九鼎左右各四鼎,前方正中一鼎,形成朝臣上殿的排列。
秦王嬴荡身高体壮,喜好跟人角力,就是比力气,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王知道楚庄王问鼎中原的故事,他也想知道九鼎到底有多重。
于是,秦王指着雍州鼎问鼎吏:“雍州鼎,是秦鼎。我要把他带回咸阳,有人举起来过吗?”
鼎吏回答:“这个鼎自有以来,从未移动过,有人说每个鼎都有千钧之重,没人能举起来。”
秦王就问身边的大力士任鄙、孟说:“你们两个大力士,能举起来吗?”
任鄙知道秦王好胜,自言举不起来,也劝秦王不要举。孟说却说他可以一试。然而,孟说使出全身力气,握住鼎耳,那鼎只抬起半尺,仍没离地,但孟说却因用力过猛,眼口流血。
秦王嬴荡大笑:“你都能举起来,难道我不行吗?”于是他准备举鼎,任鄙苦谏,秦王不听。秦王素来好胜,孟说举鼎,离地半尺,他认为要移动一下鼎,才能胜出。
于是,秦王脱了腰带,使出所有的力气,屏住呼吸,手握鼎耳,低呼一声:“起!”
秦王也把鼎抬起半尺,刚要转身移动,突然觉得力气用尽了,鼎脱落在地,直接压在秦王右脚面上,咔嚓一声,仿佛骨头都碎裂了。秦王痛的晕了过去。
秦王的侍从立即把秦王嬴荡抬回洛阳住处。秦王血流满床,疼痛难忍,当天半夜就去世了,谥号为“武”,即秦武王。秦武王死后,孟说被诛九族,任鄙却因为劝谏得到重用。
秦武王是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昭襄王的哥哥,重武好战,有问鼎中原之志,是秦国积极进取的君王。他看不上张仪那一套连横的把戏,因此一继位就驱逐了张仪。
继位第一年,秦武王就派派甘茂平定了蜀国的叛乱,攻打不服从的义渠、丹犁。
继位第二年,秦武王耻于与六国为伍,见六国都设有相国一职,便把秦国的相国一职,改称为丞相,设左右丞相。甘茂为左丞相兼领上将军,樗里疾为右丞相。
继位第三年,秦武王出兵三川,使甘茂为大将,发兵五万,攻取宜阳。宜阳之战,秦军斩杀韩军六万,降者无数,攻占韩国重镇宜阳,将版图扩展到了中原,直抵东、西周门户。
继位第四年,秦武王率兵攻洛阳,在周室太庙举鼎,绝胫殡天。
秦武王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以问鼎中原为志向,自继位后稳扎稳打,先是通过一系列的外交活动,稳住周边邻国,使其不能趁秦新君初立图秦,然后联合越国图谋楚国。
此后,秦武王平定蜀国的内乱,保住了秦国战争的“粮仓”,任命战功卓著的叔父樗里子为右丞相,精通韬略的甘茂为左丞相,联合二人定下东出之策。
然后,秦武王派甘茂出兵三川,占据宜阳,既扩张了秦国版图,又掌握了山东六国的门户。秦得宜阳,可直接挟二周,北攻燕赵,东伐魏齐,南伐宛楚,实施大规模兼并战争。
自宜阳之战后,山东六国转入战略防守阶段,直至灭亡。就连《史记》太史公自序都说:“秦所以东攘雄诸侯,樗里、甘茂之策。”而这一切都归功于秦武王。
秦武王可以说是秦国东出的第一个雄主,可惜的是,在位时间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