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虽然还没进职场,但是总觉得现在的班委、学生会都越来越有职场的影子了,讲手段、讲功利、讲情商。所以在看完这周的《奇葩说》之后,就有了一些感触。因为突发感想,所以这篇文章很有可能逻辑不甚清晰,凑合着看吧。
1
一看到“邀功精”这个词,我立马想起了一个小学同学,这个标签对她是再合适不过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一个小学生哪有那么多心机呢?说说我还依稀记得的一些情景吧。
小L是一个很优秀的女生,成绩不错、父母都是老师、长得也是水灵的样子,所以经常会被学校选为活动主持人。按理说,这样的学生,哪里需要邀功呢?她的优秀和功劳不就是明摆着的吗。不然,可能“邀功”并不是以自身条件为基础的,而是已经潜移默化成了性格。
在十几年前那个年代,小学里每遇节日都会要求每个班级出黑板报。惭愧,由于学过一些书法和绘画,我每次都会参与出板报,当然小L也会参加。有一次,我和另一个女生小Y画好了板报的竹子插图,还在精修的时候,小L看到班主任走过来了,就连忙假模假式地在竹子上填了两笔。等班主任进了教室,老师很欣慰地问:“这竹子不错呀,谁画的呀?”小L抢着说:“老师,是我画的!”我和小Y默默对视了一眼,沉默。
怎么说呢,这应该算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了,但是我就是记了那么久。因为那是我第一次知道,有些话可以这么说,有些事可以这样干。就是这样的一件小事,让我产生了观察别人说话的兴趣,也让在未来的日子里对这种现象开始见怪不怪了。
其实小L人挺好,很开朗,也很友善,可是就是这种深入骨髓的“邀功”习惯,让我总想和她保持距离。我和搭档辛辛苦苦写好的相声稿,她加了一句话, 最后稿子的署名就是她的了;晚会的策划和主持搞是我熬夜好几天赶出来的,她就直接打印出来找老师邀功去了......
我不知道她为什么会这样。但我知道这也不算是不道德吧,我只是不喜欢。
2
上了大学,很幸运,进了学生会。
忘了是哪个同学跟我说过:“大学,就是一个小社会,咱们不仅要学习,还要学生存。”
在有限的资源中生存,就意味着激烈的竞争。
我眼睁睁地旁观着这一切:有人直接拿着别人的设计署上自己的名字;有些活动明明混乱不堪,总结报告却是一篇祥和;还有人明明啥也没做,汇报的时候也是头头是道......我说这些例子,并不是觉得这些人或者行为多么不堪,相反,我释然地觉得他们也没错。但是,没错,并不就代表是正确的吧
我很庆幸,在进入职场之前,注意到了这些。
可我也很矛盾,我不喜欢这样的人,但是这样的人注定会在每个人的身边,我最害怕的是我会成为这样的人。
3
为什么我想让“邀功精”滚出我的视线?
首先,在我看来,其实功劳的总量是一定的,一旦有人夸大自己的功劳,那么必然有人得到的回报就会与付出不对等。从某种程度上说,邀=有功,不邀=无功,若如此,谁来立功?什么是邀功,用华丽的辞藻夸大自己的工作量和工作质量,这样的行为除了是对别人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的侮辱。
当然,我很清楚地知道,就算我再不喜欢、不认同这种行为,我也无法改变这个事实。
在职场中,“邀功精”一定有、一定多、一定“贱”,我也一定会忍。但是在心里,我只想说:“请圆润地滚出我的视线!”
文笔稚嫩,观点混乱,感谢能看到这里的各位,谢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