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在《论读书》中写到:“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我想没有谁会反对培根的这番论述,因为这个论述讲的精辟而准确,深刻而贴切。当我读到《论读书》时,深深为培根的思想睿智、表述精美而感慨!
高中以前,我除了读教学书籍之外,很少阅读其他书籍。一个是因为家境原因,另一个是因为没有接触到太多书。我已不记得那个时候,生命是怎么度过的。
初二时,借同学的福荫,我完整读完了《雷雨》,这也是我读完的第一本课外读物。也许是没有什么消遣,我就一点点读了进去。渐渐地,里面的爱情纠葛、跌宕的情节设置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在一天之内把这本书读完了,哪怕是在课堂上,我也在设法掩饰的情况下随着兴趣而读。
不得不说,是《雷雨》让我与后来的书籍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就一发不可收拾,越来越爱读书,高中时爱读《青年科学》、《辽宁青年》等,读到时事热点,就会发表一番评论。逐渐地,我也会读一些关于科学家故事的书籍,特别是读到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伦定律的公式极为相近的部分,眼睛就大放异彩,想“这是为什么呢?有什么逻辑关系吗?”,虽然没有得出结论,但是成了我持续探索兴趣动力。
对于很多女孩子来说,她们对于买鞋买包买衣服的冲动无法控制,总是享受着购买不同款式的物件而感到幸福快乐。跟她们相比,我可能是位奇葩,因为我无法控制自己买书的欲望,看到新书如果不买回家,心就异痒难耐。每接触到一本书,就觉得是为我而写,买书时的决定与意淫,似乎已经让我拥有了该本书的精髓,享受了不书本上的知识。
读了那么多的书,是因为每一本书都是一扇窗户,为我们打开看世界的不同角度。
特别是读了《去圣乃成真孔子》这本书,清华大学李零教授用考古学方法为我们再现了孔子的真实人生。特别之处是,孔子四大门徒,而最不起眼的理论流传至今,过程是孔子传曾参、子思传孟子。就是因为曾参和子思有书籍著作,教出了孟子这位伟人。
爱书人,有数不清的痴迷,不爱书的人不知道其中的乐趣。
古代流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是把读书功利化了,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利禄,有了功名利禄,自然会有颜如玉的女人。
书籍至于我,犹如水至于鱼。有书读的我是自由自在的,不论外界经历什么,我都能丛书中找出一份宁静,一份坦然,一份和谐。
作者:道长归来
2018年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