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enser写作课第二课:听spenserser深入解读自己的10万+文章《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是后悔的》
学习,如果三心二意,不如去扯蛋来的舒服。按照瑞田慢阅读的惯例,进入状态开始。
第一步:建立环境,进入状态。
- 准备好pc,听音频看ppt;
- 准备好另一个电脑,做思维导图笔记;
- 准备好一杯茶;
- 提前去厕所,解决尿点;
- 冥想,进入状态;
第二步:规划时间。
- 听课:1小时。
- 笔记:同步思维导图记录。
- 思考:1小时。
- 行动:2小时。
第三步:听课,导图记录课程合并。
第四步:笔记整理,主要是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概括。
标题:好的标题,要引起好奇心,并自带话题。比如我们特别熟悉的逃离北上广的话题,就是很典型的自带话题例子。在一线城市苦苦挣扎,还是回到家乡安稳度日?这是很多人纠结的问题,而这个话题,几乎每年都会热一次。
文章主题:主题,要让读者有转发的动机。产生转发动机的条件,就是要替读者说话,或者说表达读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触摸到读者的痛点。
在Spsenser的文章《我认识的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后悔的》抓住的痛点是:事业保守还是激进?引发了生活的稳定还是冒险的问题,涉及到了个人能力和施展平台的关系,体现在是否离开体制问题上认知的不同。
文章框架:spenser认为,要用观点、现象、分析和结论来建立文章的框架。观点要明确,这样才能够把有同感的读者团结到你的身边;现象,要贴近读者的感受,才能引起读者共鸣;分析要把读者带入场景,才能让读者感受你的观点,支撑你的观点;结论,则忌讳模棱两可,要一针见血,才能深深刺入痛点。最好用金句结尾,才能触及读者的灵魂,产生转发的冲动。
文章开头:spenser认为,开头要用有画面感的故事,把读者带入你的思路中去,因为人总是对有画面感的事物体会更深。所以要明确表达你的情绪,你的立场,让读者站队。还要提出问题,适当埋下伏笔,让读者有读下去的动力
spenser特别强调,开头要简洁,否则读者如果没有耐心读下去,你这篇文章也就白忙活了。
文章结尾:spenser对文章结尾的看法,个人以为很有洞见。他认为好的结尾会让读者产生转发的动机,尤其用金句来结尾,可以让读者在转发的时候,可以很容易把这段金句作为转发的评语,说白了,就是替读者连转发的评语都写好了。
/////////////////////////////////
下面开始,才是学习的重头戏,很多人,学习到了上面就结束了。我们这里,用瑞田慢阅读的学习方法论,才刚刚开始真正的学习。
第五步:思考:
万事开头难,过了这一难,曙光在眼前。
当你千辛万苦想到一个好题目,让读者用他尊贵的手指点开了文章,可是看了没几秒钟,失望骂娘,大呼浪费了时间。饶是你后面再精彩,人家也失去了继续下去的兴趣。
人们在阅读文章的前15秒钟,就已经决定了是否继续阅读下去。也就是说,大多数文章其实在读到15秒的时候,就已经被“枪毙”了。
所以文章的开头,一定要让读者想要读下去。也就是说,在文章的开头,要给读者读下去的动机。
怎样才能给读者读下去的动机?
最重要的是,站在读者的视角表达。这样做非常难,需要慢慢练习,我们通常的做法是:脑子里想着读者视角,写着写着就写成了自己的视角。
我们通常的思维习惯是,对于那些我们不认同的观点,都当成错误的或者无感,这就导致了我们看不到也不愿意去想那些跟我们不同的观点和想法,我们会自动过滤掉跟我们意见相左的任何视角。
所以,要想建立读者视角,就不能无视那些你不认可的,甚至认为很傻x的观点,找到其中的联系、道理,学习对方思维的来龙去脉。这很难,但很有价值。
故事是最好的开头。因为故事容易被人们接受,所以,很多阅读量大的文章开头,都给你讲故事。
那么多的故事从哪里来呢?自己亲生经历的有限,也没那么精彩,怎么办?
我通常喜欢阅读电子书,电子书方便的地方,是很容易把你觉得好的故事素材收集到笔记中。复制粘贴就搞定了,建议使用印象笔记+多看阅读。只要加上一个关键词标签,以后随时想用的时候,很容易搜索调出。信息时代,要学会使用这个时代的好工具,不必拘泥于纸书的那种阅读体验。
故事,也可以自己创造,只要能说明问题,合乎逻辑,也没必要拘泥。很多大师也都在创造故事,其实很多故事本身,也是创造出来的。
关于文章结尾的思考:
再好的文章,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结尾,整个文章的体验感就相当差,为什么?
想想每一次的旅游,开始兴高采烈,最后疲劳而归,为什么?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好的结尾体验;
你去约会女朋友,开始都挺好的,中间也很热烈,但是如果分手之前吵一架,整个约会的体验就彻底完蛋了;
如果反过来,你的旅游行程中,最精彩的,是在旅行结束前,很多年以后,你仍然会对这次旅游津津乐道;
约会的时候,就算开头不太愉快,中间也不是多舒服,但是分手之前,你让对方感受到非常温暖,对方一定会对这次约会念念不忘。
所以文章的结尾如果不好,让人有一种搔痒却只搔了一半,脱了衣服却没上床的感觉。让人觉得胃口被吊起来了,却没了下文。这是心理学著名的峰值尾值理论(Peak Value and End Value),它说的是,你经历过的事情,在事后给你带来的体验,并不取决于这件事情的平均感受,而取决于你经历的峰值,和结尾的感受。
如何能给出好的结尾感受?我们看到的通常的方法,在结尾的时候,把整个文章的内容升华,提高的价值观层面。如果能有金句结尾,就更容易打动读者的感受。读者都喜欢那些整齐,看上去意味深长的短句,转发起来,也容易逼格满满。
关于标题的思考:
我在文章《你跟十万加文案,可能差的只是一个标题》中,总结了标题的四种表现方法,此处以spenser文章为例:
第一、危言耸听提醒法。提醒一件读者可能没注意到事情,或者注意了,但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到。比如:《我身边离开体制的人,目前没有一个是后悔的》;
第二、起点终点法。定一个起点和终点,中间的缺口让读者到文章中找解决方案。比如:《如何从「低水平勤奋」到「爆发式成长」》;
第三、颠覆认知法。一个颠覆认知的,反常识的标题。比如:《你和头等舱的距离,差的不只是钱》;
第四、人性双关法。表面上看是“性”,实际是其他的朴素的道理。比如:《三里屯的那一夜...》;
通过上面四种方法,当读者产生点进去看文章的动机。
第六步:行动。
本文完成。
从知道到做到,就是不断在新的学习区的重复,也就是刻意练习。因此,知道了别人的爆款文,到自己写出爆款文,也许是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也许是一个“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
本文为spenser写作课的第二课相关输出。
相关阅读: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与我讨论相关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