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偶尔参加樊登读书会活动,看到一组数据颇为震撼,“以色列平均每人每年看书64本,美国人21本,日本人17本,而我国不到3本”。全世界最热爱读书的民族是以色列人,是我们国人的21倍,差距之大,发人深思。
2
中国是一个有着全世界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度,但现在的我们却似乎不能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是什么令我们不再喜欢在书海自由遨游,不再酷爱在经典著作中快乐跋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名印度工程师以自己的见闻警醒着我们。
他写道“正是长途飞行中的睡眠时间,机舱已熄灯,我蹑手蹑脚地起身去厕所。座位离厕所比较远,我穿过很多排座位,吃惊地发现,我同时穿过了很多排ipad——不睡觉玩ipad的,基本上都是中国人,而且他们基本上都在打游戏或看电影,没见有人读书。这一幕情景一直停留在我的脑海里。其实在法兰克福机场候机时,我就注意到,德国乘客大部分是一杯咖啡、一份报纸、一本书,或者一部kindle、一台笔记本,安静地阅读或工作。中国乘客中也有阅读和工作的,但不太多——大部分人或者在穿梭购物,或者在大声谈笑和比较价格。”
这篇《不阅读的中国人令人忧虑》深刻而到位,他在从法兰克福飞往上海的飞机上,看到了中国乘客在闲暇之际沉溺的物象。有人或许会说这种现象会不会是个案,为了验证这种观点是否具有普遍性,我特地在生活中留意起来。我在北京、上海和扬城等许多不同的火车站候车,发现候车的人们不是在打电话,就是低头写短信、刷微博或打游戏;在不同的餐厅吃饭,我看到周围的人们似乎都喜欢低头玩弄手机,不时传来游戏的声音,不少年轻人在聚会的时候,沉溺玩手机,看到新菜上来勉强品尝一下,然后继续低头------人们似乎都在喧嚣地忙碌,或孤独地忙碌,惟独缺少一种满足的安宁。
3
朋友近嫁到德国好几年了,这几年她几乎跑遍了欧洲的所有城市。在国外的候车室,大部分人边阅读边等车,即使打电话也轻言轻语,生怕影响到身边陶醉在阅读中的乘客。去过日本的堂姐告诉我,那里的地铁站除了匆匆的脚步声和沙沙地翻书声,极少看到低头刷手机的人们。
真正的阅读是什么?她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一种人生的感悟,更是一种灵魂的整理。记得多年前一个冬天,屋外飘着鹅毛大雪,风凛冽而刺骨,而我坐在窗台前的书桌,静静地捧着《简.爱》,低头专注地读着每一章节,股股暖流涌入心田。在真正的阅读体验中,你会忘记一切,顺着作者的思绪,与作品中的主人公一起在书中同悲同喜;你一定会真切地感觉到阅读是一段段无可替代的完整的生命体验。
有段时间,我也跟着潮流,放弃了阅读,喜欢每过几分钟就刷刷微博或微信,感觉自己似乎也从中获取了有用的信息。后来久了,发现很多繁杂重复的东西,商业气息太浓郁,目的性太强,渐渐感觉没有了意义,那些碎片的信息和浮夸的视频绝对不能取代自己的阅读体验,自己还是喜欢那种独处而不寂寞、与灵魂深度对话的空间,只有阅读、写作、畅想,才能自由释放心灵,重新整理出发。于是我毅然给自己生活充分“关机”,让自己每天有段时间静静地只与书籍相处,不再疏远灵魂。
4
以色列有一个传统,每个家庭的书橱必须要放在床头,如果放在床尾,会被认为是对书大不敬,会遭到谴责。以色列人爱书但从不焚书,即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可以不看,但不许毁坏。而且,书损坏了一定要修补。据说古代犹太人会将反复看的已经破旧不堪的书挖个坑庄重地埋葬,这时他们的孩子必须要参与其中,而他们必然对孩子说:“书是人生命的东西。”
知识就是力量,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以色列人坚持不懈的阅读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他们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金融家、企业家也列世界各民族之前。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加大“输入”的储备,通过阅读丰富的知识,拓展眼界,奉献祖国。让我们回归阅读的世界,做一个热爱阅读的中国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开心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