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播
在江南众多知名古镇中,沙溪算是个另类。
古语有云“东南十八镇,沙溪第一镇”,说的就是沙溪当年的繁华殊胜。
论资质,沙溪相较其它江南古镇,各方面条件皆不逊色——不论历史,人文,物产,交通还是区位优势。
单是交通上,沙溪就最占地利之便,在下做了一个粗略统计:以上海市人民广场为中心基点,周庄距离上海90公里,西塘79.2公里,乌镇130公里,同里95公里,甪直67公里,南浔180公里,而沙溪最短,只要53公里。
但问题是,如今周边同辈份的古镇们几乎个个热得烫手,人满为患,沙溪却一直不愠不火,颇显低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淡然平和之美
聊起沙溪,不得不先说说太仓。
沙溪,位于苏州所辖太仓市中部,距市区13公里,是市区的辐射卫星镇。
“锦绣江南金太仓”,富庶的太仓已有4500年的历史,春秋时期,吴王在此设立粮仓,故得名,此地历史深厚,文脉昌达,素为江南名城。
清代诸家轩著《坚瓠集》提到旧时“吴评”:金太仓、银嘉定、铜常熟、铁崇明、豆腐吴江、叫化昆山、纸长洲、空心吴县。从侧面印证了太仓经济发达,财税雄厚的史实。
沙溪古镇人文遗存丰富,开凿于宋代的七浦河贯穿全镇,两岸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明清临水建筑,河中有橄榄小岛,为江南古镇一大特色。沿河两岸的古宅民居,错落有致,鳞次栉比。沿河街道绵延1.5公里,诉说着沙溪昔日商贸的繁荣。
河上横跨着三座古石拱桥:利济桥、庵桥;义兴桥,均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沙溪又是人文荟萃之地,我国杰出的舞蹈大师吴晓邦诞生在这里。
所谓仓廪实而知礼仪,这话用在太仓人身上十分贴切。
今天的沙溪镇小桥流水,枕河人家,街巷深处,古韵犹存,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2005年9月入选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
游走在沙溪古镇,给我最大的体会即是清静与平和。游客稀疏,全无摩肩擦踵之热,偶见一二波写生的艺术师生,倘佯白墙乌脊间,颇有生气。
同时,千年文脉流传的印记,反映在古镇居民举手投足间的自信与从容。
夕阳西下,邻里端坐弄堂间纳凉,聊天,下棋,含饴弄孙,耳中皆温和的吴侬软语,绝无大声喧哗。
古镇青石板街面很整洁,虽然很多家都养有宠物小狗,但街上未见垃圾。公共洗手间也很干净。
六大古镇是个伪命题
得益于上世纪末乡村旅游热推动,长三角一带具备良好历史文化积淀和原生态民俗特色的古镇脱影而出。后来又评出所谓“江南六大文化古镇”,即周庄、同里、甪直、西塘、乌镇、南浔。
对此,我并不认同。与其说六大文化古镇,不如说市场六大热卖古镇更贴切。
我的理由是:一曰俗,文化是无价的。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文化是能用枰量的吗?文化比的是特色和惟一,而不是金钱。用单一游客多少的经济效益去品评古镇知名度,简直俗不可耐;
二曰傻,古镇本来是个高大上的事,你用个杀猪的标准抬上去称重,只能让文化蒙羞——这些动辄上千年历史的古镇,岂是几人你国后人有资格去排列一二三的?就如同批判要入目三分一样,赞美也要恰如其分,动不动就打包排号本身就是没文化的脑残表现。这和“金陵十二钗”和“香港四大天王”一样无脑。你看欧洲佬评过几大小镇吗?
三曰偏,文化之持久在于精与特,以单一经济效益品评,难免大而化之,误导受众,不专业没标准终成不良示范。
所以,我建议业界以后切莫再提及什么几大古镇这种说法了,导游信口说说也就算了,如果我们旅游院系的教员和专业人士也跟着人云亦云,就不合适了。
保留下的记忆最珍贵
说来你也许不信,华灯初上,走在沙溪古镇的石板街上,是可以倾听自己脚步声的。
这种感觉只有人少才能体会到。沙溪游客量确实不比其他江南知名古镇熙来攘往。除了节假日和周末,平时街上基本都是本地人。
既然沙溪离魔都——这个客源发动机最近,为何客源稀少呢?
知情人介绍,主要缘于当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贯通古镇的河渠整治反复六年未果。我确眼见工人在河道施工。这肯定迟滞了商家入驻的热情,进而影响游客接待量。
我觉得,“六大”古镇沙溪未入选也罢,开发慢些也未必是坏事。
对于历史古村镇,最大价值是保留,而不是商业开发。
反观那些过度商业化的几个古镇,已显废态,其最大表现就是趋向雷同。由于市场的逐利性,这六个古镇也已越来越相似了,相互差别也越来越小了。同样的劣质工艺品,同质的服务和营销贩卖话术“撞衫”率日高。
同时最要命的是,由于过分商业化,外来高利润业态逐渐蚕食本土传统技艺地盘,形成雀占鸠巢。将来都成小城市了,传统文化全无,又何处觅古镇?
如果我来选择,既然都是江南水乡,看一家就够了,那么我更倾向于那些原始的,未过分市场化,未人满为患的古村镇。
那么,江南古镇游,我推荐沙溪。
至少现在去,你还能体查过去的未开发的印记。还可以品味地道的原味小吃,有猪油米花糖、有桃珍糕、还有盘香饼。
(声明:文图版权皆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谢绝一切复制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