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赏读1: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思辨:介之推不言禄,是不是一种虚伪的行为。既然想求禄,何不言之?既然不言,又心怀怨尤,岂非虚伪?
分析,介之推确实对不言禄而不得心有怨愤,但其指所向并非晋君之健忘,而是二三子之贪天之功,邀功请赏的卑劣行径以及晋君不能明察而奖赏这种奸恶的行为,介之推由此认为,晋国的政治气候已经不正常了,自己没法待在晋国辅佐晋君,于是在母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退隐。而其退隐又是非常坚决的态度,不因晋君的搜山、烧山而改变,最终死在树洞中。这正是儒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直和清高。所以,介之推不言禄,并不是虚伪,而是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行为操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