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娟娟 移民帮 昨天
作者简介:娟娟,游历过西班牙、厄加多尔、哥伦比亚、美国等等国家。后来赴委内瑞拉和先生一起创业,三年后拥有自己的快餐店和新楼房。现定居香港。希望通过一支笔,和你分享国外美好的风土人情及华人的日常生活。
楼下,我和孩子互相拥抱,亲吻对方的脸颊,然后挥手道别。
孩子的同学在旁边看呆了。不经意的,目光看过去,孩子的同学竟然有些慌张,赶快别过脸,仿佛看到了不该看的事情。但我分明从14岁的小脸蛋,看到了害羞,好奇和羡慕。
的确,一个14岁身高1米8的少年,和年过半百的老妈相拥吻别,在中国是非常罕见的。但如果那个同学,从小生活在外国,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南美洲有一个美丽的小国,叫委内瑞拉。
那里的孩子出生后,都去教堂做弥撒。从出生开始,孩子就和大人一样,父母会郑重地向别人介绍:这是我的儿子某某。仿佛这是他们的骄傲。
每年过生日,都庆祝。经济条件一般的,就切蛋糕。经济条件好的的,就开派对。大人们喝酒跳舞、游泳、烧烤,小孩荡秋千、踢球,请宴会司仪一起玩有奖游戏。
但有一个环节必不可少的,当地人称为打公仔佬。就是用纸糊起来的卡通人物,里面塞满糖果或玩具或饰品等小礼物。客人们吃饱喝足之后,就围看孩子们打公仔佬。
孩子们轮着木棍敲打卡通人物,当打破一个窟窿后,随着“哗啦”一声,花花绿绿的礼品从头上洒落下来,大人小孩欢呼着蜂拥而上,争捡地上的礼品。
生日会结束时,孩子们捧着战利品,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心满意足而归。
这样的场景,一直维持到孩子15岁。那又是一场隆重如婚礼般的成人派对,标志着孩子已长大成人。
从幼儿到大学,学校都举行开学和毕业派对。可以说孩子是伴着各种各样的派对长大的。
而亲吻脸颊,则是大人喜欢、疼爱、尊重孩子的亲热表现。常常伴随热情友好的问候和关怀。
大人们呢,就从节假日和非节假日说起吧。
无论是新年或者圣诞节还是母亲节情人节等等,在节日前一个星期,人们就已经在互相祝福。
商店、餐馆甚至公共汽车上,认识或不认识,见面都会互道“祝你某某节愉快!”,并且一直维持到节后一个星期左右。
节日里,该装饰的装饰,该穿戴的穿戴,送礼送不停。街上异常热闹。节日气氛浓郁,令人感受分明,乐在其中。
而平常的日子呢?碰到的人,都会互道早中晚安,不管认不认识。见到有人吃东西,都会笑着说上一句:好好享用。不管你在吃什么,也不管认不认识。
市场上交易完毕,买卖双方都会互道谢谢。
就算去市场买菜,也要先在家里洗一次澡,打扮一番才出门。下了班不冲凉,不打扮,直接赴约的情况绝对不会出现。
如果去运动,男女老少都会穿运动衣运动鞋,全副武装,一看就知道要去运动。
就算给同墙的邻居,送几块炸鸡或甜点,也选用精致的碟子,并盖上盖子才送过去。
所有的这些,我称作仪式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经历过时时处处有仪式感的海外生活,我们全家人都被洗脑了。孩子们经常和我亲亲抱抱,母子亲密快乐无比。
节日里,孩子给我制作卡片。到了七八岁的时候,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给我挑选了最贵的装饰耳环,并亲手给我戴上。他们认为妈妈在特别的日子里,就应该打扮得特别漂亮。
一向不知道浪漫为何物的老公,不但养成每天跟我说早中晚安的习惯,而且每一个节日,都送上祝福、巧克力或者其它的礼物。令我如沐春风,大有越活越年轻之感。
而我在各个节日里,也为孩子和老公举办派对或准备礼物。
最难忘的一次,是圣诞节把溜冰鞋藏在餐桌底下,孩子早上醒来,在房间翻箱倒柜什么也找不到,就以为圣诞老人没来,万分沮丧,后来突然间看到梦寐以求的溜冰鞋,那惊喜的一幕,相信会成为他们永远的甜蜜记忆。
老公身材适中,随便买一件衣服都很耐看,但每当他穿上我买的运动服,出去打球时,都显得格外舒心,仿佛我买的衣服特别漂亮。
总是买买买,难道外国人都那么有钱吗?NO!相反,很多外国人仅够温饱,每天只是一杯咖啡,几个煎饼甚致几片面包,就是一顿晚餐了。鲜少有人像我们中国人这样大鱼大肉的吃。
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仪式感于他们是一种信仰。
哪怕是吃饭这样平常的事,他们也要铺上桌布,摆上各种精致的盘碟刀叉,以备亨用各种不同的食物。即便是一家人,也在用餐前相互祝愿:祝你有好胃口!
正因为有仪式感,所以外国人的生活,看起来轻松写意,有质感,显得高贵甚致奢侈。
复旦教授陈果说:“当你喜欢自己,发自内心的自信和自由,就是一种优雅。”
所以,外国孩子特别自信,女孩特别优雅,即便是穿一条破牛仔裤,也显得坦然而别具气质。
对于孩子,我们传达怎样的一种仪式感,孩子就会接收到怎样的价值观。
在我们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孩子细腻而又富足的感知到家庭的温馨和快乐,对美好生活充满尊重和向往,更容易发现美并创造美。
对于成年人,仪式感是最直接的爱的表达方式。但仪式感如果不能为它赋予精神属性和个性化价值,不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重视,并参与进来,那么就只是一种形式。就像很多豪华的婚礼一样,如果只是为了面子,那么它的价值,可能还比不上一顿简单的烛光晚餐。
当今时代,不管什么东西,都容易买到,就连知识也很容易学到,但我们中国人为何还是深感焦虑不安?也许,有时候,我们就差一份仪式感,一个家庭传统,来守住内心的安宁。
仪式感是获得安全感的源泉之一,而且每一个仪式感的背后,都藏着一份爱的表达。
《朗读者》中有一句话说得好:“世上最奢侈的人,是肯花时间陪你的人,肯把时间分给你的人,就等于把世界分给了你。”
所以,我们的生活需要仪式感,这是我在国外生活了十多年才懂得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