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樊登讲论语》,依然有新的收获。喜欢这本书,一是因为《论语》, 二是 因为樊登。 《论语》是经典,而樊登赋予经典与时俱进的生命与活力。
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关于《论语》的解读。《樊登讲论语》 不仅还原了《论语》里每一句话在当年本来的意思, 同樊登老师把重点 放在了《论语》 的应用上, 讲《论语》跟我们今天这个时代的关系, 讲能够给我们的工作、 生活带来的启发。
樊登说: “ 无论你多少岁, 身处何方, 只要有需要解决的困扰, 就一定能在《论语》中找到答案。 ” 这一点, 我深以为然。 书中名言警句太多,我也还没有读完。今天,我只分享大家最熟悉的一段话: 子曰: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字面意思:一个人学了知识后经常复习 或者使用,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我们不妨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 情感色彩,推测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显然是因为有很多人持反对的态度,觉得“学而时习之 ” 并不是一件快 乐的事, 所以孔子才会说: “ 不也是快乐的吗? ”
“ 学 ” 是明白知识, “ 习 ” 是要不断地应用, 不断的尝试、 践行。 《礼记》 中有 “ 博学之, 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 的说法, 说的是学习的几个层次, 同样也是落脚在“行 ” 上, 让你去尝试和践行。
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遇到了困难由谁来解决?学而时习之, 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面对困难时应该怎么办。孔子说, 不要那么着急追求结果, 不要想着一步到位, “学而时习之 ” 的过程, 原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找到快乐,也是《终身成 长》所提出的核心理念。终身成长的心态,就是要从错误和挫折中学 习, 去体会其中的乐趣。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字面意思: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 而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吗?
我们当下的社会环境和物质 条件, 会导致有朋来而不快乐, 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 不愿意被 打破生活节奏; 第二, 招待访客, 难免要付出时间和精力。 所以, 孔子这句话的背后,传达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如何看到他人的 力量给自己所带来的改变。与他人合作时要培养开放的心态,这是一 种不断进步的人生态度。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字面意思: 别人不了解自己, 自己 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 一个人觉得自己已经做得足够好,但别人还是不了解, 那么“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学而时习之 ” 说的是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有朋自远方来 ” 讲的是如何面对合作和变化;最后一句,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讲的是修为的境界。 学而而时习之 -- 自修; 有朋自远方来 -- 共修; 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 乎 -- 修行的结果。
这样看来, 几乎一个人生命中所遇到的所有困难, 都被孔子一语概括。 这也就是为什么这句话作为《学而》的第一句? 因为它给我们提供了人生中面对困难,面对变化,以及面对他人的不 理解时的应对方法: 乐。
孔子最大的优点就是“乐 ” , 他的乐并不是 隔靴搔痒、 浮在表面的,不是让一个人使劲逗乐自己,也不是肤浅的 励志和“打鸡血”。
孔子之乐的核心是“不找 ” , 就是不必向外使 劲, 不必说服自己, 不必跟自己作战。 孔子认为“不亦乐乎 ” ,这种快乐是油然而生的。 我们曾经以为的那些挣脱的痛苦, 难道不是同样蕴藏着快乐吗? 如果我们能够用快乐的方法来面对, 那么学习的困难, 合作的困难, 别人不理解的愤懑, 便都将迎刃而解。 去读《樊登讲论语》, 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 你一定会遇见一个全新的、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