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新剧《都挺好》,虽说只看了几十集,但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琐屑、尴尬、积怨、逃避等等问题,均毫不遮掩实实在在的展现在荧屏上,各个家庭成员中每次沟通与相处的小细节,因贴近生活而耐人寻味。
都挺好。
苏家基本能算得上当地生活水平中等以上的小康家庭了,大儿子奖学金美国名校留学,买了别墅,娶妻生子;二儿子夫妻二人工作稳定,待遇不错,各人月收入七八千,有房有车,婚姻美满;小女儿大公司总经理,事业风生水起。虽然母亲去世,但父亲健在,有医保社保退休金,特别典型的中国中产以上的大家庭。亲戚朋友都羡慕,子女均事业小成,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传统所标榜“三代同堂的幸福大家庭”。
大部分普通人实际生活中都需要面临的种种困难与艰辛,例如“找不到工作,没钱,没房,没车,单身,犯罪,不孕不育,子欲养而亲不待”等等现实问题,对于苏家,编剧已经完全屏蔽,人设完美到这样的苏家就是现实中很多人辛苦努力打拼的样板,能不好吗?
那是多少普通小老百姓所渴望的幸福之家?是多少草根阶层终其一生奋斗的理想状态?确实,都挺好,不止是“挺好”,而是“真好”。
都挺好?
而在这个众所称羡的大家庭中,有几个人是真正的拥有幸福呢?
老来失伴的苏父看似可怜,在没有苏母的压制下,生活过得越来越滋润,下馆子,做投资,买新房,丝毫没有考虑过子女的生活负担与压力,没事儿挑事儿,遇事唯唯诺诺,倚老卖老的成天作妖,不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反而告状二儿子虐待自己;
美国名校光环的尖子生大儿子,因自己不会妥当的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失业,不考虑自身实际情况随意承诺,失信再三,超出自己经济能力范围的打肿脸充胖子,委屈妻女;
自身能力不足、啃老成习惯的二儿子,在赡养父亲过程中因两代人习惯迥异生活同样一地鸡毛;
事业小成的明玉看似表面风光,实则从小缺爱、成长过程辛酸,清华的好苗子被重男轻女的母亲硬生生安排进免费的师范学校。原本众人眼里幸福美满的苏家没有一个人是真正舒心快乐的。
都挺好?过得都不好。
都挺好!
当我们透过表面的“都挺好”看到每个生活中的“都不好”,再回过头来反思每个人的现状,也确实不是什么大悲剧,日子还是可以照样接着过。
如果苏父试着慢慢反思自己,多为子女考虑一些,尽量不增加多余额外的负担,不再两面三刀的在本就矛盾重重的子女间挑拨离间推波助澜,其实他的老年生活也确实能够过得安稳富足;
如果大儿子能够逐步认清自己的真实实力,理性看待自己的能力水平,不再委屈妻子和女儿,他依然拥有一个婚姻美满的小家庭,事业逐步向上的好前途;
如果老二能够反思自己多年对妹妹的苛待,缓和与妹妹的矛盾,学着自己进取,又有那么明事理的媳妇儿,他同样能够生活得很小资;
如果小女儿明玉解决公司里的大隐患,逐步收获爱情,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她过得可以比其他2个哥哥更幸福。
当我们剖开每个人的心理状态及现实困难,我们会发现这些都不是什么无法挽回的大问题,踮起脚就可以够得到,大家彼此慢慢改变,逐步克服各自的性格缺陷,生活同样对他们充满着善意。
其实,大家过得也都挺好!
后记
在现实中,每个大家庭内部成员之间的各种矛盾,既琐屑又尖锐,说开了都逃不过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憋在心里又如鲠在喉一直隐隐刺痛,总是会夹杂在不说憋屈说出来“那都不叫事儿”的灰色地带,没有大伤害,却长久的扰人心绪,而有时候亲人之间的伤害会更加残忍,更加持久,更具杀伤力,毕竟血浓于水,但往往理不清还断不掉。
透过该剧,切切实实的展现出中国众多原生家庭的种种矛盾,让我们每个人反思自己家庭存在的问题,以剧窥己,重新审视自身家庭的隐疾,既是对家庭矛盾解决方案的延伸探讨,更是对每个家庭的改善现状抛出一个可能性。
毕竟,正视问题的存在,才是迈开第一步的关键,“回避”也许是过去老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但一定不该是我们新一代的应对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