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下面的对白在很多人的日常生活里都出现过:
“考试考的怎么样?”
“差不多。”
“你们学校怎么样?”
“差不多。”
“你觉得我穿这件衣服怎么样?”
“差不多。”
……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但我往往有一种拍飞对方的冲动,差不多……差不多……差不多是差多少啊?!
姨妈家的孩子上高中了,每次姨妈问他,考试考了多少分?他都回答,四百多。四百八九是四百多,四百二三也是四百多,这中间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更何况是对于一个要面临残酷的高考的孩子。
这些道理,我也是在高考后才明白。
我和表妹一般大,因为我比她早出生几个月,便一直以姐姐自居。初中时,我们不仅是一个班也是同桌。每次考试,她总是比我多几分。对此,我不以为然,差不多嘛!中考时,因为几分之差,她考进了县重点高中,而我只考进了普通高中。反正都是高中,上哪都一样。于是抱着“差不多”的想法,我又浑浑噩噩的度过了高中三年。高考时,我和她之间的差距一下子就暴露无遗了。差不多的心态让我对许多知识只知道个皮毛,毫无悬念我落榜了。表妹上了本科院校,而我上了专科。也许有人要说,“上本科干嘛?专科也是大学,差不多啊!”真的差不多吗?不,差的太多了。如果真的差不多的话,怎么会有本科和专科之分呢?直接都叫大学就好了啊!
为什么从一开始的差不多变成差太多了?我想,用八个字足以回答这个问题,“错之一毫差之千里”。不要再将就了,不要让你的差不多变成差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