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8
㈠、不值得认真读的书读它干嘛?
在喜马拉雅上听笑来老师的音频的时候,听他说过他对于读书的自己的看法。他说若是觉得某本书对自己很有用,或是新接触领域的书一时读不懂的,他都会读很多遍,有的甚至会超过10遍。很多时候至少是会默读一遍,再朗读一遍,甚至会在电脑上敲一遍,这中间肯定会花掉很多时间,但这又怎样呢,因为那值得。
笑来老师讲到他小时候有次在窗前看某本书,翻得很快,就像那句“清风不识字,无故乱翻书”里说的清风一样。他母亲看到了,说:翻那么快,能看进去什么啊!笑来老师回应说:这种书不用认真读,翻翻就行。他母亲就一把打掉那本书说了句:不值得认真读的书,你读它干嘛!
笑来老师说,就是这句话,给了他很大的触动。对呀,不值得认真读的书,读它干嘛。从此读书只要觉得是该读的,且都是在只字不落的读,哪怕是读小说也是一样,后来觉得读小说就是娱乐自己的,有点太浪费时间,就把小说从自己的书单里剔除了,从此虚幻类的只看电影,这样他就把更多的时间用在阅读非虚构类书籍上,且很多书他都会读很多遍。
㈡、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你也可以,只要从只字不差阅读开始
所以他在“得到”推出他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专栏的时候,就没出音频版,只有文字版。在专栏一开始的时候笑来老师就在强调所有正式的文章都要只字不差的阅读。
笑来老师这样要求的理由是:
绝大多数人就是做不到只字不差地阅读。
所以,他们自己总也读不明白,甚至竟然在没有读明白的情况下认为自己读明白了(这种情况更为恐怖,不是吗?);到了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会,然后竟然“坚决不去认真只字不差地读书”,非要花钱报个班,听别人的“解读”…… 可问题又来了,他们既然做不到“只字不差地读书”,他们就更做不到“只字不差地听讲”,所以到最后还是搞不明白 —— “于是就那样了”的人生就是这样产生的,你仔细想想,也仔细观察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在我们周围普遍得可怕。
都吃了那么多年的亏了,还不自知,整天“速读、跳读、扫读”,还以为自己多有效率呢,你说那些人能不注定吃亏吗?吃亏不可怕,可怕的是吃着亏还以为占了便宜,这可是双重负载,还是可能引发无数负循环的双重负载。
只字不差地阅读,要多简单有多简单,与此同时,要多重要就有多重要。
笑来老师能有今天的成就,他说在过去的那么多年里,他最仰仗的是自己的学习能力 —— “需要什么,就能学会什么”,这实在是幸运的源泉。
㈢、方法知道了就要去践行
对呀,既然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是说的通的,那就可以去亲自证实一下。如果自己能做到只字不差的阅读,那起码证明自己内心不焦虑了,更有耐心了,读的书越多,知道的概念也就越多,这样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会提升,理解能力的提升也会促进自己读书的速度,读书速度快了,读的书会更多,这是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因此现在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觉得重要书籍就要认认真真的多读几遍,觉得好的可以每一章都写一篇自己的感受,直到把那些对自己有用的概念深深的印在脑子里为止,重复的过程就是“内化”的过程。
“内化”的过程虽然漫长,但也有更好的方法。阅读学习到新概念以后,也要思考对自己有什么作用,有多大作用,可以通过写作来完成一次印象深刻的输出。
这些学到的概念还会指导自己进一步的选择。像我们从小就知道时间>金钱,但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更优的概念:注意力>时间>金钱,因为时间——我们是无法掌控和管理的,可我们能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且注意力也是可以锻炼的。那平时就应该关注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哪儿了,是不是放在自己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情上。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凑热闹、随大流、扯闲篇……上
这就是阅读之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未来好的不一样的结果多久会到来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应该有120%的信心,信心来自于不断的学习和成长。
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得先从改变、升级我们的操作系统开始,阅读算的上最重要的途径了。一本真正对自己有用的书,是值得自己反复阅读的,阅读后还要加上自己的思考和行动。
阅读,只字不差的阅读是第一步,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若具备这种很强的学习能力,那才是在生活和工作中如虎添翼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