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这个学期,桂平市初中学段的语文主题学习,还是迈着小步前行。开学之初,我到实验学校石咀一中,做了一个关于用好丛书上教读引领课和组文阅读课的讲座,这学期,在陈莉敏主任的督促和带领下,石咀一中七八年级的大多数老师能在日常教学中恰到好处地使用丛书。其他学校我是发讲座录音给老师们听。有位老师反微信给我说,已经能心平气和地用这样的方式上课,也发现了用这种方式上课的好处。之所以用心平气和,是因为之前是处于“舒适圈”,离开“舒适圈”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这种勇气和力量源自于学习。
但是,这样的老师太少了,每所实验学校有一两个,甚至没有。
前几天,跟一位老师聊到单元预习课,她说很难。我说开学你就带七年级了,你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她想想说,也是,那样应该好很多。希望下学期,七年级,我们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开始,迎来语文主题学习的转折点。
下面,我就5月份的单元预习课、主题写作课同课异构活动作简单的总结。
每种课型各两节的展示课,可以这么概括:形似而神不似。
如预习课,每个环节都按照单元解析与案例,但是没有真正实现给学生自主读文,通过课件和教师的语言给出来的提示太多,又重复昨天的故事。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预习习惯的机会剥夺了。还有本应该在课堂上完成的学习任务,变成了课后作业,单元预习课的学习目标就达不成了。
同课异构活动就能真实地反映了老师们在平时,并没有持续不断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预习能力,这直接影响 课内大量阅读 的实现。
再如写作课。展示的写作课能按照单元解析与案例的流程开展教学。但我们的学生学情是鲜活的,如果没有根据学生学情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对教学过程作灵活的调整,那么,再优秀的案例,也会失去生命力。比如同课异构的选题是《语言简明》,对于“语言简明”的感知和认识,仅仅通过案例中的语言材料是不够的,而学生平时也缺乏这方面的积累。学生对语言表达的认识是建立在大量例子的基础之上的。老师需要用好丛书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并通过对比等教学手段加深认识,才能为学生的写和修改奠定基础。
究其原因,从学生的角度看,是学习习惯的问题。他们在这两种课型,特别是在单元预习课中手足无措的表现,是因为老师平时并没有把主题学习的课型作为常态课型,学生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从老师的角度看,是教学观念的问题。大多数老师不思变化,懒得去学习,还不清楚各类课型的特点和要求;也不愿意去阅读,不熟悉丛书内容,主题学习就无从谈起。上课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躺在舒适圈里,很惬意。丛书成为摆设。还好,大多数老师是有良知的,觉得丛书沦为摆设就是对不起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突围?我建议我们市的老师加强学习,真正理解好主题学习各类课型,自己做真正的阅读者。在教学中,持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特别是七年级的学生,可塑性还很很强。希望下学期,能看到语文主题学习的转折点,并且能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