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20年7月6日 小暑
农历:庚子年 五月初一
气温:26~34℃
天气:多云转晴
风向:西南风3—4级
坐标:江西南丰
2020年7月6日,小暑。
这一天,也是我们学校放学典礼的日子。等布置了学校交代的各项暑期工作,留给我和孩子们的节气课程时间已被压缩成一块小小的“压缩饼干”了。
其实,因为之前已考虑到放学典礼时间上可能难以兼顾,一大早便在群里又重启了线上晨读——浩然爸爸的节气故事,还有央视新闻推出的——《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
我知道,不管身为教师的你如何地苦心积虑,也不管你采取何种教育形式,因为种种原因,总有那么几个孩子是跟不上大部队的节奏的,这就是教育的差异性吧。我虽然会苦恼,但也会选择坦然接受,因为我知道,同一个班级孩子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其实是家长综合素质和付出心力的差异。我会尽力做好自己能做的一切,但我也会悦纳呈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差异。
悦纳,是一门需要修炼的课程。
1
关于小暑,《说文解字》曰:“暑,热也。从日,者声。”可理解为,暑,天热如煮,天气灼热也。小暑,意味着一年里最热的时候要开始了。“暑”,自然指炎热;“小”,指热的程度。虽说小暑只是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不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小暑开始,太阳看起来似乎是白的,早晨6点多开始,太阳便好似憋足了劲儿,不用到10点,暑气便开始蒸腾,站在太阳下不消几分钟,任谁也受不了太阳的那份满满当当的热情。一想到出门头顶上的那轮白日,便莫名地生出畏怯感,若非有不能不出门去办的事儿,便只想呆在空调里足不出户。
这样的生活方式,是否有一天会让我们丧失对自然的感知和适应能力?
和孩子们说到小暑三候之——一候温风至,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小任务——回去找一个通风的地方,盘腿而坐,闭上眼睛,去静静地体会风吹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时的感受,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话音刚落,几个孩子当场就闭上眼开始实践了。我不禁乐了,笑着说,这教室内吹出来的可不是自然风,那是电风扇的风吧。孩子们一阵哈哈(ಡωಡ),就此作罢。
温风至。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记忆里,盛夏的温风总离不开大蒲扇。盛夏里,奶奶不管走到哪里,手里都少不了一把大蒲扇。小时候,从烈日炎炎下跑回家,满脸发热,第一件事便是蹭到奶奶身边,奶奶一边使劲地给我扇上一阵,一边说:“哟哟哟,你看看,不跑你一身痱子才怪呢!”
现在的人再也不怕温风了,孩子大人都窝在空调里呢,自然也不再需要什么大蒲扇了。大蒲扇和拎着大蒲扇的人呢,也消逝在那回不去的岁月里。
小暑二候,蟋蟀居壁。说的是蟋蟀生出,但还躲藏在阴凉之处,不能出穴飞。等到了大暑,蟋蟀长大了,不想再“面壁”了,而且感觉穴中阴气渐盛,于是就到野外嬉戏和争斗。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便是《诗经·七月》中对蟋蟀的描述。
小暑三候,鹰始鸷(zhì,凶猛)。因地面气温太高,雄壮刚健的老鹰也到清凉的高空中去翱翔了。
2
农历课程走到第11个节气,孩子们对这个课程的流程已相当熟悉了。
这边刚了解了相关的小暑物候知识,就有同学问:老师,小暑,我们学哪首诗词呢?
这是一首纳凉诗,也是一首怀友诗——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一个普通的夏日,一个普通的亭子,随着一轮素月缓缓升起,夏夜的那份惬意也随之而来。
沐浴之后,诗人洞开亭户,散发不梳,靠窗而卧。随风飘来淡淡的荷香,还有那竹露滴在池面的声音都是那样的悦耳清心。如此天籁之音,正宜操琴,但诗人也只是想想却并未起身,如此闲适地卧躺,也自有一番乐趣。只是,这“鸣琴”之想倒牵惹起友人不在的淡淡惆怅。那就到睡梦中去与友人相见吧。
如此夏夜,倒是勾起我那些已日渐远去的记忆。
儿时的记忆里,夜晚特别的黑,是那种纯粹的漆黑。黑幕下,萤火虫便是夏夜里最美的童话。
漆黑的夜里,大人们坐在门口的石板上谈天说地,成群的萤火虫在黑幕下飞舞,只需瞅准时机,两手悄然合拢,些许微光便隐隐约约的从指缝间溜出来。
玩一会儿,觉得手心痒痒得厉害,便张开手,任凭小东西又颤颤巍巍地飞走了。
偶尔,我们也会恶作剧般把这些闪着荧光的小精灵,一只只拢来,放进透明的小瓶子里,那是童年记忆里最迷人的光。我们怕它饿死,更怕它闷死,被父母唤着睡觉前,无一例外地都会将它们放回夜空。
小时候的我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些提着灯笼的黑夜小精灵,有一天居然会销声匿迹,从此成为书本上孩子们向往的梦幻名字——萤火虫。
小时候的夏天,再黑的夜也不觉得燥热,因为有大蒲扇。小时候的夏天,再黑的夜也不怕,因为有萤火虫。
3
这个暑假,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实践作业——每周学做一道菜或一道甜点。有了我的这道令牌,这些小吃货们可算乐坏了。
放假第一周,吃货们便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晒在群里的美食当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啊!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吧——
小暑美食1:纯手工野生凉粉(启弘杰作)+葡萄皮果冻(小蔡杰作)+冰糖葫芦(蔓依杰作)
我只说道说道那道纯手工野生凉粉吧,它其实是用山上的一种名叫“薜荔果”(家乡人称“乒乓子”)内的籽儿做成的,只需将“乒乓子”用纱布包好,放最凉的井水里揉搓,直至籽里的粘稠物全部揉搓出来,再静置半日,便成果冻状,即成。
小时候,邻家婶子常制作凉粉,每次都会再三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去偷看,要不然凉粉就做不成了。如此神秘的制作过程,常常让我和院里的孩子忍不住去掀开桶盖偷偷瞧上一眼,然后一天都会心惊胆战,生怕凉粉不成。所幸,多数都是成的。偶尔制作失败,我们也都矢口否认不曾偷看。
小暑美食2:圆形烧仙草芋圆(霓可杰作)+方形烧仙草芋圆(浩天杰作)
这份甜点,近几年来,已成了我们家夏日必备的降暑品了。记得几年前第一次成功完成成品时,也和孩子们一样雀跃的心情。
小暑美食3:桃胶撞奶(李舒杰作)
李舒同学制作的洋气饮品——桃胶撞奶一晒上来,便引来群里喝彩点赞声一片。据李舒同学说,这桃胶撞奶还有个更好听的名字——桃之夭夭。就冲这名儿,我怎么着也得去试试。
小暑美食4:凌伟和启弘的92号魔汤和93号
魔汤一登场,我们便乐了,因为这是一起读了《如意潘趣酒》的孩子才懂的语言密码啊。悄悄透露一下魔汤的俗名——酸梅汤,酸酸甜甜,的确是消暑魔汤哈。
小暑美食5:鸡蛋牛奶羹(宸佑杰作)
宸佑同学的奇思妙想——玻璃碗蒸蛋,是这个小暑里最特别的经历。成功和失败,都是每个孩子成长路上必须经历的,也是每个孩子看得见的成长。
小暑美食6:凉粉蛋糕(伊涵杰作)
伊涵的这份甜品不仅颜值爆棚,那口感,更是无可挑剔。第一次发现,夏天的甜品和玻璃器皿搭配起来,那视觉效果真是提升了很大一个档次啊!
更多精彩还是到伊涵同学的大作里去品味吧。
幸好,没有萤火虫的夏天,孩子们还有烧仙草芋圆,还有酸梅魔汤,还有凉粉蛋糕……这是夏天的味道,也是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童年味道。
说起夏天的味道,突然想起琴湖湖畔的桃儿,有些日子没关注它了,怕是已经熟透了吧。趁着阳光尚好的清晨,来到湖边,远远地便看到那树沉甸甸压弯枝条的桃儿,已经快够着水面了,向着阳光那一面的桃儿红彤彤的,像是涂了胭脂,很是喜人。心里一阵窃喜,小跑着来到树下,眯着眼,仰着头,寻了半天,才发现,但凡够得着的枝头,那叫一个干干净净啊!
好吧,没有桃儿,咱不是还有纯绿色的西红柿,还有冰镇的西瓜吗?打开冰箱,一边吃西红柿,一边和刘先生抱怨那棵桃树没给我留一个桃儿的事儿。
想起几天前,刚走进小胡老师家的园子,一眼便看到草坪旁这几个笑得咧开嘴的小家伙,忍不住给它们拍了张合影。
凌伟同学说,民间还有“小暑黄鳝赛人参”一说呢,他特意挑了个饭点,发来他和爷爷一起抓野黄鳝,吃野黄鳝的小视频。我说他这是馋死人不偿命耶。当然,我没告诉他,陈老师看到黄鳝在地上摔打的场景,都吓得赶紧把视频给关了。
民间在小暑时节,的确有吃三宝——黄鳝、蜜汁藕、绿豆芽的习俗。据说炎炎夏日,这“三宝”可以清热解毒,滋补消暑,营养价值也高着呢。
但在我看来,这酷暑假日,任何“宝”也不及这冰镇西瓜来得清凉。一块入口,凉透心窝,那才叫一个字——爽。
以前,看别人挑瓜,都会先掂一掂,再敲一敲,说发出“咚咚”的,声音清脆的,就是熟瓜。但也不能保证这样的经验回回准确,所以,为了保证买到好吃的熟瓜,多数人会划出一个边长1公分左右的三角形,抽出一小块瓜瓤看看,如果觉得不行,再把它塞回去,我们家乡话叫“打qian(与“钳”同音)”。如此买卖,免去了很多不必要的争议。
每回,父亲放在肩上扛回的都是几十斤重的椭圆形大花皮瓜,我们叫它“马瓤瓜”。父亲将瓜搁在地上,我总要让它在地上滚个圈儿,看看有没有“打qian”的小三角形。如果有,便偷偷地拿出来解解馋,再心满意足地将只留下皮的三角块放回去;如果没有,便把西瓜放进井水里凉着,一脸悻悻,却满心欢悦地期盼着太阳快点下山(太阳下山,洗澡前,便是我们家的吃瓜时间了)。
我的童年,夏天的味道似乎是单调的,却总是心满意足。现在的孩子的童年,夏天的味道是丰富的,却总是少了一份满足和欢悦。
4
自然篇
家访时,宸佑妈妈说,这个农历课程真好啊!这一路跟下来,孩子已明显发生了变化。一起出去游玩时,他不再像别的小伙伴一样只顾着游玩了,他会蹲下来去凝视一株花或一棵草,他会闭上眼安静倾听周围的声音,他会旁若无人地诵读诗词……宸佑妈妈说话的当儿,窗台上正飞来一只小蝴蝶,宸佑踮起脚,趴到窗台上,静静地凝视着它,说,它的翅膀是波点花纹,真好看呀!
那一刻,我的心里泛起一层又一层的涟漪……
此刻,再看宸佑的自然笔记,我仿佛看到了他仰头看马蜂一家守护自己孩子的样子,仿佛看到了他静听虫鸣时的样子。我知道,那是一个孩子与自然对话的最美好时刻。
黄鳝篇
创意篇
矜涵居然给蚊子写了一封信,幽默风趣,创意满满。
屋外,蝉鸣阵阵。
细细碎碎的阳光从树叶的缝隙里照下来,风拂过树梢,树枝伴随着蝉鸣摇摆得越来越厉害,我的内心已不再燥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