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艺术叫做经典,有一种情感叫做致敬,这个五一小长假,阳明书院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天桥剧场,观赏昆曲《夜雨梧桐长生殿》,以这种方式亲近昆曲、了解昆曲、支持昆曲,致敬经典!
有备而来的孩子们
阳明书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教育和传播,书院的孩子们早已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及历史背景耳熟能祥。2018年,书院除幼儿班以外,基本做到了全员能够全篇背诵、默写并吟诵白居易的《长恨歌》。
幸运之神似乎经常眷顾这些孩子们,由于老师的精诚所至,演出方破例给孩子们提供了熟悉剧本的机会。在从承德到北京的中巴车上,老师指导孩子们认真学习了剧本。
5月2日晚7点半,天桥剧场,座无虚席,昆曲《夜雨梧桐长生殿》准时开演,在中老年占据绝对多数的观众席上,一群头戴小红帽,身着黄绿色马甲的学生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就是来自阳明书院的孩子们!
长生殿里的地老天荒
总有一些爱情,
因为特别而被后世追忆,
传颂,喟叹。
就像唐明皇与杨贵妃,
这一段在最无情的深宫生发出来的
不可思议的爱情,
从绚烂而顿然枯萎,
从此成为文人笔下的传奇。
《夜雨梧桐长生殿》创作、创新
纷纷泪点如珠掉
梧桐上雨声厮闹
只隔着一个窗儿直滴到晓
昆曲《夜雨梧桐长生殿》,取材于洪昇原作《长生殿》,撷取了后二十五折的精华。在文辞上最大程度地尊重和运用原作,致力于刻画马嵬坡兵变后,唐明皇深沉复杂的内心世界……
在舞台呈现上,除了最大程度上保留传统折子戏《闻铃》、《哭像》的内容,还精心“捏”出《雨梦》,更是传统戏传承中的一个“空档”。即可一夜听全三折昆曲大冠生的重头戏。
而闺门旦杨贵妃这一角色作为剧情“第二主线”的脉络,在尊重传统的原则前提下,依次探索、挖掘、整理出《冥追》《情悔》《尸解》三折以旦角“独挑”的冷门戏。
剧情梗概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第一折【冥追】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杨贵妃自愿投缳,以谢君王。红颜情痴,一灵不灭,魂灵白绫绕颈,飘飘荡荡,跋山涉水,寻找她的君王。
第二折【闻铃】
爱人转瞬死别,皇位陡然更迭,这一切对唐明皇而言,恍如梦幻。蜀地路途难行,更兼风雨凄迷。一宵剑阁避雨,不由闻铃断肠。
第三折【情悔】
寻情之路孤独遥迢,杨贵妃魂灵且行且找,帝王的身影在前,却人鬼殊途,无法亲近。旧事堪嗟,恩情堪忆,说不尽的悔与怨。
第四折【哭像】
曾经的软玉温香,如今做了木刻神像。须发花白的唐明皇对着杨贵妃神像,追忆往昔,声声啼血,终是唤不回枉死的爱人。
第五折【尸解】
杨贵妃芳魂飘荡,辗转间从长生殿,被风吹送到马嵬坡。物是人非,徒留哀伤。呼天告悔,得天宥谅,跌落凡尘的仙子,获准重归蓬莱仙班。重拾仙缘,尘缘了是未了?
第六折【雨梦】
暮年的唐明皇,除了回忆缠绕,只余下同样垂垂老矣的高力士相伴。听梧桐夜雨,忽得一梦,与杨贵妃别后重逢。思念是最深的顽疾,随时间越来越沉地渗入骨髓中。这样的一梦,是慰藉,还是更深的惩罚?
感悟
吟词唱诗话情意,软语温言动心弦,兰指莲步存风韵,抚琴弄萧渲心境,第一次和昆曲零距离接触的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了昆曲的美。
昆曲如诗,灵气中尽藏温婉。昆曲如画,翰墨中更传雅致。昆曲如兰,幽香淡淡今更浓。流连其中,不觉梦回千年,沉醉古韵。
希望热爱昆曲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