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很长,夜晚的博文楼人员寥寥,毕竟学期尚未过半,如此的空荡自然大可算作理所应当。如若是几个月前考试周复习期间,站在一楼的大厅抬头,一至五层走廊里的人便尽收眼前,那场面,便是用摩肩接踵形容也不为过。如此,哪一个才是校园本来的样子,又有谁知呢? 于是想起江湖上流传已久赫赫有名的摄影作品——哈佛四点半的图书馆,这可谓是老师们口里“别人家的孩子”的终极版了,可有趣的是,不久前一篇文章却郑重辟谣,时间不是四点半,而是晚上八九点,日子也不是平时,而是考试周。再看文章留言,看到最后,字字句句竟都化作两个字:“秒懂”!且不论真相何如,单是这全国各地独属大学校园里的默契,就已是万分奇妙,也担得起你我的万分珍惜。
抬头看,星星挂满天际,她们用微弱却恒久的光芒守护着这座校园。
不知不觉,夜,深了。夜晚的机关楼很静,这一座精致的欧式建筑夜色之中更显典雅。七小时前,“中国经济发展研究”第十七届年会在这里胜利召开,我们专业很幸运的可以到场观看。会上,两任政经老师——林木西教授、谢地教授,再加上前任校长黄泰岩黄大大齐聚一堂,果然,半小时不到朋友圈便被刷屏。说到朋友圈,这便又是另一个故事。单论再见两位老师,一年前的政经课到底是何内容早已随着期末的一纸试卷遗忘在风中,然而,无论是谢教授常常说的那句“我倒要问问他们骨子里流的到底是不是道德的血液”,还是林教授经常告诉我们的,“每天睡前要把心清空,坚持锻炼,踏实读书,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不知不觉竟都深深印在脑海。于是我以为,“为官为民,流淌道德的血液”,是为忧乐万家,兼济天下;把心清空,迎接新的明天,是为内省修心,独善其身。一内一外,经世济民,经济之道,大抵如此。
此时想起民国大师所言,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乃有大师也。 然而今日我以为,大学,非仅学习维生技法,重中之重,当胸怀大家气度,淡然从容,浩然正气,如此,方不失求学之本心,方不负恩师之谆谆教导
今日又一件事,首届辽大校际模联大会开幕,于我,这自然算不得大事。而到了晚上,翻开手机,几位学弟学妹狂刷动态,大张大张的参会证明,奖励证书接连映入眼帘。 在功利主义的世界里,这样的证书到底有用与否,无论是我还是他们日后自会明了这些纸张的分量。此刻,我想起的,是自己过去一年里收到的厚厚一摞证书——辩论赛最佳辩手,写作比赛优秀奖,知识竞赛一等奖,古典诗词大赛优胜奖……若论“有用”,大概只能用来讲给刚进校门的学弟学妹。 也许是上了大学听了太多经验分享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已经多多少少接触到了现实的社会与真实的生活,不知什么时候脑子里就深深刻下了“有用”这个词语。 报名比赛要先问:有用吗? 投稿文章要先问,有用吗?参加讲座听公开课要先问,有用吗?
我在想,很久很久以前,在同龄孩子们任性玩耍的时候,自己就已经开始细细打算,精心计划。高考前,画画跳舞于学习无用,所以不做。而到了大学,各种各样的活动,问到特长爱好,我却总是局促不安,不禁反思,高考以前,那一些“无用”,就真的是“无用”吗?如此一来,今日的种种“无用”,有朝一日就不会变为“有用”吗? 光阴流逝,白驹过隙,匆匆之间沧海桑田,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不到最后一刻,也自然不会有人知道是哪一件事,哪一个人起了大用处。
一如那摞证书于我,首届辽大模联对于他们,是无比宝贵的回忆。故而,不论有用与否,我们都应感谢勇敢的自己,是自己的勇气,给自己留下了一份回忆,是勇敢的自己,迈出了成长中的一步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