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计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颗朱砂痣。那或许是向往的职业,想去的地方,想在一起的人。
每到一个时间节点,比如,生日,比如,新年。比如,受刺激的时候,失眠的时候,意识清醒的时候,它就像一个搅拌器,不停地在内心里,搅啊搅,搅得心神不宁,辛辣无比,痛苦不堪。
这种痛苦出现的频率和年龄成反比,越年少越无畏,越年长越多牵绊。在痛苦的周而复始中,我们依然遵循着原有的生活,这种生活里,平淡占据多数,也会有幸福,有感动,有掌声,有泪水。我们或许就安慰自己,这样的生活挺好的,还有很多人羡慕呢,不该珍惜么。
一不下心,我们就把自己的生命开关交给了七姑八婆,同事和环境。我们只能无奈地吐槽——生活改变了我们的模样。一不留神,我们就走进了一种死循环,表面风平浪静,安逸清闲,实则磨损心力,疲惫不堪。更恐怖的是,可能一辈子就这样了。
其实,如果没有觉醒,一辈子麻木的生活也是一种幸福,快乐的猪总归是快乐的,而哲学家又不是人人能当的。当心灵布满尘土的时候,你还记得它最初的样子么。
还记得有一次,在出租车里,听到的一则信息,当时内心热血沸腾的样子,跃跃欲试的心情,却终归只成为臆想。
日子不紧不慢地向前,人的主观臆断决定着时间的感知,快了,还是慢了。总有人能够跳出生活的死循环,去追寻自己的内心。曾经以为20岁就可以独立无依,未曾想,快奔三时依旧捉襟见肘。不敢想,而立不惑之年的光景。如果能够无愧于心,便是此生修得圆满了。
我一直感动于人们的成长与蜕变,我也一直试图去观察,去发现,究竟是什么,让人们终于去迈出那想了无数次的一步,尽管它与想象的有差异。迈出的那一步,只是起点,要想真的蜕变,努力与运气,一样都不能少。
我无比钦佩那些能够勇敢做出改变,并且能够稳稳地走下去的人们,每当此时,他们就会告诉你,你也可以。大概在他们改变之前,也有许多人告诉他们这句话。这句话像是接力棒,由已经改变的人们传向渴望改变的人们。
我也无比尊敬那些在平淡的日子里始终坚守着一份执念的人们,他们不为环境所动,他们甚至能够改变环境,即便他们已经为人父母,即便已过不惑之年。
在我的心里,上面的两种人都是生活的勇者,不论上帝给他们的是一副怎样的牌,他们都在尽力地去赢自己。
我希望,我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便我们没有交集,但是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同类的存在,就莫名多了力量,多了希望。
采铜说,两难困境的原因,在于,他们想得过于极端,其实在两极化之间有着许多的路,只是麻痹痛苦的人们,常常自我限制。终究是思维方式出了问题,要么一分为二的武断,要么用静止的观点去看问题。去找到影响思考的“隐含假设”,那多半经不起推敲,那多半是偏见。
浪矢老爷爷说,问问题的人心里已经有了答案,来问只是想确认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其实,每个人自己心里都有答案,只是,有人在做,有人在想。
诗与远方,不要全部过成了“苟且”就好。
诗与远方,只是想想的话,只能叫做“苟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