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随意提醒他一次:“明天书法课哦……”他又嘟起嘴来……
啊噢,这,一言难尽的书法课……那时,我还没学家庭教育,一厢情愿帮他买了一年的课……等我们亲子关系越来越好了,孩子开始学会了真实的拒绝:这个课,我当时只是不想让你们失望,才勉强同意的,其实,我不太想去……
我又跟老师沟通,看能不能延期,得到的回复是:年底,要上完剩余十节。
我以为很容易做到,哈,那是我没同理心,没考虑孩子的感受。而今晚,我不禁意提醒他明天去上课,孩子一口气,跟我说了五条他不愿意的理由:1.现在上课的同学都不怎么认识,没意思。2.上课的老师,不太喜欢。3.因为有时不去,老师总问我干嘛请假,我不好意思说是因为不喜欢来。4.不喜欢那里的氛围。5.上课时间太长了。
有那么一小会儿,我挺愤怒的:不就还十节课吗!你随便上掉完事儿!那么多矫情!可孩子一句话,马上打醒我:“妈妈,你这么提醒我上课啊上课啊,我会不喜欢书法了。”啊,“喜欢”本身,是我多看重的一件事儿,而我现在做的,只是为了不损失那几百块的学费!我一下子清醒过来,几个亿,都买不回来一个“我喜欢”,而你,要用几百块,就轻易砸碎孩子的兴趣吗!孰轻孰重,我一下子,拎清了!
我肯定地说:“之前,是妈妈的问题,没尊重你,一厢情愿报的课,妈妈愿意这些钱,当做妈妈的学费了。今天起,妈妈也不再问你去不去了,你自己来决定。”
我抱抱他:“自从妈妈学了家庭教育后,你报的课,都是你自己决定的,你也坚持得特别好,特别主动!”
我更真切地说:“宝贝,非常感谢你,总能把你的心里话,说给妈妈听。妈妈喜欢听你说,任何你心里,真实的想法。只要是你的想法,在妈妈这里,就不会有对错,我只把它们当成,我们之间真诚以待的小互动。谢谢你,让妈妈能更了解你。”
我把他抱得更紧了,在他耳边,温柔地说:“不论你是愿意去书法课,还是不愿意,都不会影响妈妈爱你。妈妈爱你,只因为,你是妈妈的孩子……”
孩子更放松下来,我知道,他更舒畅,更有力量了,他眨着亮闪闪的眼睛,说:“嗯,妈妈,上次我跟Adam教练说过要报他的滑板私教课的,我现在微信上,跟他讨论下具体时间和地点!”
这件事里,并不只是简单接受孩子不去上书法课,更重要的,在于:妈妈,是否愿意成为一个好的“容器”? 妈妈,是否能看见,并承载孩子所有的情绪?当孩子愤怒,他可以向你发火;当孩子委屈,他可以向你哭诉;当孩子孤单,他可以找你陪伴;当孩子开心,他可以跟你分享;当孩子就是“不愿意”,他可以真真实实地告诉你原因,就做他自己!
我突然想起,今晚我和孩子,还有他一个好朋友,一起出去吃饭,他朋友吐槽:“其实我不想看《长津湖》的,可我妈已经帮我票子都买了,我只能去了!”
儿子很奇怪,问:“那你为什么不拒绝呢?”那孩子手一摊,无奈地摇摇头,说不出话来。
是呀,那可是和他朝夕相处的妈妈呀,他都不能真实表达自己吗?所以,我说:能好好做孩子容器的妈妈,真的很难得,很珍贵了。最起码,孩子要觉得,他在你这里,是绝对安全的,你是有能力承载他,不评判他,他才会愿意成为他自己,而不是讨好和卑微。他所有的情绪,不论好的坏的,都可以在妈妈这里流动起来。而当情绪能流动起来时,这个孩子,是不是就更通透,更明朗,更能无惧失败,勇敢成为他自己了呢?
又回到了另一个话题:你是希望孩子拥有世俗里的“功成名就”,还是“自在地做他自己,拥有幸福的能力”呢?父母不同的希望,造就不一样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