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说,所谓理解,通常不过是误解的总和。用这句话分析“设身处地”一词,特合适。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身处对方的境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几乎不可能。
首先,你不是他,没有他的家族系统代码,与他体内的菌群结构迥异,潜意识藏着的“隐性知识”截然不同(阿赖耶识种子库肯定不同),不了解他所处阶层,不一致的见识与视野圈,更别说,性别、年龄、阅历……这些明显的差异。
很多人说,跟一个人沟通,是跟他背后的“家族系统底层代码”(一大家子)沟通。也有人说,是跟他体内的菌群沟通。好吧,反正就是,如果两个人有话说,必定有些交集或重合点。
比如,《爱乐之城》是一场“岁月是把杀猪刀”的电影,除哀伤之余,略套“理解”分析:
男女主逃出无聊party,在洛杉矶夜色下跳舞很合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彼此都事业失意,才华不得施展。而女主跟交往一月的男友,从就餐的细节,明显不在一个频道上,她特像局外人。男女主分手,是男主预料未来的蓝图错开,交叠重合的部分越来越少,落差或距离越来越大。这判断,让心分开,人生从此岔路。
据说有一个方法,对于犹豫不决、难下决定是否继续的CP,比较实用:想象未来你们在一起的一天,从早到晚。早上起床、吃早餐、上班、下班吃饭、打扫卫生、看书或办公、睡觉,看看你如何感觉,如何设想。
如果心里真有对方,会很鲜活而生动。否则很抽象,像看别人演电影,不真实,或许说明你心里并没有真正的热情,或者恐惧、躲闪攫取了主位,亲密关系反而退居二线了。假使如此,直觉的天线已经亮红灯,不如早散,洗洗睡吧。
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夫妻、朋友都适合这句话。比如朋友间,一位是职业经理人整天忙得要死,一位是抢红包,就一块两块开心得要死。除非两人曾一起患难喝酒泡吧打游戏儿时一起长大,不然彼此可能觉得都在对方身上索然无味;比如东哥和奶茶大概有共同语言,她知道对方想的是什么,有她需要的资源与共识,所以走到现在。
所以为了结婚而结婚,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因为夫妻之间一起生活凑合不来,得有话说、有共同语言,不然鸡同鸭讲,压根不在一个层面上,没有共鸣,彼此的世界无法沟通,估计也难以忍得下去吧!
“最难得的,是遇见懂得”。
有时候觉得师父特慈悲,他看着我们玩各种世间的游戏:权力、家庭、金钱、名气,乐此不疲,就像一切都是真的,就像小孩子玩过家家,在沙滩上造别墅一样,玩具多多,沉迷重重。他不说破,只是等。
“不知原谅什么,诚觉世事皆可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