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一生下来,就有着独一无二的天生气质。就是他(她)会用独特的反应方式,与身边的人和物进行互动。我们要去认识这样一个新朋友,通过观察来了解这样一个小人。
有时候我们要以和他们相接近的高度来看这个世界,与他们说话。他们可能看到的与我们不同,逛街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五花八门的商品,他们看到的只是大人的腿和同自己相仿高度的小朋友或者街上的猫狗。
学龄前是幼儿身心发展最快的阶段,我家孩子正5岁半,处于这个阶段。这个五月,我正跟着我们身边的海绵读书会一起精读《发现孩子天生气质——揭开天赋密码实现因材施教》这本书。我会陆续与你分享我的读书笔记以及与孩子相处时的心得体会。
本书再推荐序中指出,对孩子的因材施教,要从了解其之开始。中国古代,孔夫子运用自如的教育体系结构化成都不高,在当下社会难于落实与具体实践。美国的两位学者针对“天生气质”的长期研究,填补了“因材施教”的内涵,而本书作者台湾学者黛眉,详细列举了“气质”概念在孩子成长几个重要领域的运用方式。
气质是什么
当你带着孩子在公园玩,如果你在旁边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孩子不只是外表不同,面对相同情况的行为反应也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动个不停,有关的慢条斯理,有的喜欢静静的看别人玩;有的喜欢冒险,有的即便是家长不断鼓励也不敢往上爬。孩子这种与生俱来,对内再或者外在刺激的反应模式,我们称之为“气质”。
还记得白板理论吗,之前有本书叫《白板》,就反驳了曾经有学者提出的,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一个白板,他们以后会怎样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其实本书作者也在一开篇也指出,孩子并不是一张白纸,从受孕那一刻起,他就带着父母的遗传基因,有着独一无二的个性和能力,这些天生的特质,有些部分不是后天的教养能够完全改变和扭曲的。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从孩子还在襁褓中起,就观察孩子独特的反应方式,发现孩子是不是跟自己“想要的”那个孩子不一样。其实我们作为父母的还可以问问自己的爸妈,我们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好不好带,找到气质遗传的蛛丝马迹。
检视自己的期待
本书第一部分有个重要环节,就是先回答五个问题:
1、我期望中的孩子是?
2、我的孩子真实的模样是?
3、两者的差别是?
4、我要接受的是什么?
5、我可以改变的是什么?
作者让读者先记下现在的答案,等到本书读完,再来思考这几个问题,看是不是会调整对孩子的认识以及调整自己的期待。【有兴趣的话你也可以先写下你的答案,等看完我的几篇分享,看是否会有所改变。】
气质的九个向度
美国的两位学者通过长期研究,提供了九个不同的方向作为我们对了解孩子天生气质的思考基础,这九个向度分别是:
1、活动量
2、规律性
3、趋避性
4、适应度
5、反应强度
6、情绪本质
7、坚持度
8、注意力分散度
9、反应阈
这九个向度,我会在下一篇读书分享中详细阐述。
如何了解气质
我们做父母的,与幼儿相处的时间较长,有可能会正确的描述孩子的情绪与行为,也有可能会扭曲对孩子的观察,将自己的价值观和评价加诸到孩子身上。比如一个活动量较大的家长,可能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活动量偏高。所以在评估和了解孩子的时候可能需要综合父母、带孩子的祖父母、幼儿园老师等长期与孩子相处的人的意见。
为什么要了解气质
由于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所以同一套教养方法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用合适的方法来帮助孩子适情适性的发展,欣赏的角度看待孩子与生俱来的特质,才能帮助他们往好的方向发展。当我们明白孩子的许多行为只是他们的特质,不是和我们作对的,我们对这些行为的接纳程度也会相对提高。
什么是“好的气质”
我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最为认可的就是下面这段话:
有“好的气质”和“不好的气质”吗?
其实没有!
任何一个气质向度都没有好或者坏的差别,重要的是孩子的气质是否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能否和谐配合。
其实我们教育孩子也好,修炼自己提高自己也好,不也是向着这个方向去的吗。在我们了解孩子气质的同时,也要觉察自己的气质,随着孩子慢慢长大,我们可以用理解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特质,学习在不同的情境中自我调整和控制,也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
(我们自己不也应该是这样吗?)
以上就是我与你分享的《发现孩子天生气质》第一部分。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