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借着参加实业家静思生活营与个人行程,走进台湾北部和南部两个大的环保教育站,另外还在花莲静思精舍看到用活动板房做的塑料回收屋。
亲身感受台湾的环保,一方面觉得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做,要多向台湾“老师”学习,另一方面也感叹我们的硬件其实比台湾好多了,如果我们在大陆没把环保做好,是我们用心不够,行动力不强。
环保分类是个细致活,同时也是一个耐力活。面对这么多回收物,如没有一颗爱地球的心,没有一份定力,很难坚持。难怪师父说环保场亦是修行道场。
教育与实做,两个都不能缺。如果不能让民众了解做环保的原因以及分类的方法,说再多的“**是我家,分类靠大家”也是无用功。大陆需要更多的环保榜样,有人在前面做,后来的人就容易模仿。
外面人声鼎沸(好几组导览的人群在小屋外),师父心无旁骛地整理着塑料袋。师父让志工们做到的,她们先做到,这就是力量的源泉。
亲身站在这里的铁皮屋下,你才能体会什么是“蒸笼”的滋味,而且因为回收物的多样,环保站里还有各种味道。这里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我是早上去的,想想即使下午3点之后再开工,热量也是惊人。但是志工们不以为苦,乐做大地的环保园丁。
里面的志工在拆解五金制品。
左边是牛奶盒,右边是塑料瓶,最里面右手边是玻璃瓶区,志工为了节省空间,把干净的玻璃瓶重重扔起,变成玻璃碎片,等到一定量,再请厂商拉走。
这样的天气,你知道我为什么黑了吧!我只是去参观,可是很多志工是数十年如一日在这里付出,内心是深深的感佩。
环保站里头发花白的长者,台湾每个环保站都有这样的身影。期待大陆这样的身影也越来越多,长者在此,不仅做环保,还可以说好话、聊家常,身心都健康。
在这里,不是丢面子的事情,也不是因为没钱才来捡垃圾。而是善用老来的色身,继续为社会奉献爱心。这也难怪,在屏东老人之家,那么大的空间,只有200多位老人。
台湾慈济环保自上世纪90年代始,至今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感恩前辈老师们的付出,让我们有迹可循,可以依着过去的经验把环保落实在大陆。
值此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日涨之际,上下同欲,各自努力,必能让大陆之环境,早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