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钟的头发是在60岁上,全白了的,可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十年过去了,他的容貌却是越来越年轻。老钟,也将这些年他身上的发生那些好事儿都归究于,喜欢吹唢。
人说,您怎么越来越年轻啦?喜欢吹唢呐呀。您身体越来越好啦,喜欢吹唢呐。您这名气越来越大了,唢呐吹的好呀。
与老钟吹唢呐的技艺相比,广为流传的是他吹唢呐的故事。
老钟在年青下乡期间,情缘巧合,拜了一个土师傅,学吹了三五年。 回城后,直到退休,都没有再碰过唢呐,谁知退休后,满头白发的老钟,就像中了魔怔,开始学习唢呐。为学好唢呐,老钟拜遍科班老师和民间大神,直到学有所成,成为音乐学院的特约嘉宾,依然执迷,每日不间断,渐渐地有了唢呐钟的名号。
老钟为自己吹唢呐不扰民,每天早出晚归,去五里之外的河边练习。一天,风雨交加,老钟在回来的途中,遇到车祸,在医院里,住了不到三天,就开始,练习唢呐,弄得医院没有办法,只得允许他瘸着一条腿提前出院。老伴儿怪他太固执,可他对老伴说,腿和命你说我要哪个。
一次,一个唢呐爱好者,来请教钟。老钟听了他吹的一段的唢呐便说,你每天围着这个湖跑上一圈,唢呐就会吹好。这个学生开始不信。碍于老钟的威望,只能坚持,可是一个月后,这个学生,唢呐越吹越好,这时候老钟才说原因,原来他只是中气不足,唢呐高亢之处不够连贯,流转之处略有刺耳。跑步能锻炼体格,滋养中气,自然就越吹越好。
前几年老钟的老伴因病去世后,老钟便整日练习、开班儿带徒弟,更是一心扑在了唢呐上。
虽然老钟现在唢呐已吹得如火纯青,但他总觉得差了点儿什么,却又说不清楚,只有在不停的苦练中寻找。
与老钟相隔一千多里地的,马家村,有一个老寡妇叫陈惠平。一辈子为人勤劳诚恳。丈夫去世得早,一个人拉扯着一对儿女上学成家立业。
以前农村生活辛苦,她又是一个人养两个娃娃。大儿子几次想辍学帮他,村里的人看他实在艰难,也劝她,别再供孩子读书。可陈寡妇是个认死理的人,不但再未改嫁,还独自供儿子女儿读书。希望他们,有一天学有所成,能走出这个山村。
两个孩子果然争气,考出了山村,慢慢在城市扎下根。陈寡妇本应跟着孩子去城里享福。却要在家继续养猪务农。两个孩子拗不过他妈,就请姆陪着住在乡下。儿子为了照顾母亲方便,也调动到了离家不远的城市工作。
一次,儿子回来探亲,发现了陈寡妇保守多年的一个秘密。
这天夜里,已接近半夜。儿子见乡下月色清凉,就走走散散心。看到母亲房里的灯依然亮着。以为母亲起夜,就过来看看。发现母亲正戴着老花镜,读一封信。信纸已经发黄,字迹也应该模糊不清,母亲依然吃力的辨认着。怕“妈,您看谁的信呢?”陈寡妇没有料到,儿子突然进来,一脸的惊慌。“没谁的信,你赶紧去睡吧。”然后就慌慌张张收了信,准备关灯,儿子见状只能作罢。
可这件事,儿子始终放在心上,一次趁母亲外出。儿子翻出了母亲深藏已久的信,看完信,前尘往事涌上心头,让他懊悔不已。
所有的故事都要从40年前那段艰苦的岁月开始,那时的陈惠平,风华正茂,丈夫却在村上的修路工程中不幸遇难。村上干部见她抚养两个孩子不易,便将生产队里略轻松的养猪任务分配给他。让她有时间照顾孩子。
在这儿,她遇见了下乡锻炼的老钟。那时的老钟,还是一个文弱的毛头小伙,肩挑手扛笨拙无力,队里只得让他来帮陈惠平养猪,但只给他一半的工分。
朴实的陈惠平并没有把这个来自城里不会务农小伙子视为累赘,不但教他种田养猪,还不断帮衬接济他。他也帮陈桂萍的带着两个孩子,教孩子读书认字。
慢慢的他发现,勤劳的陈桂平,除了平时忙农活以外,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听唢呐。每逢过年,陈惠萍都会跟着锣鼓队走好几个村子,专听人吹唢呐。
于是他也就跟着教村上的唢呐师傅,学起了唢呐。那时候,劳作结束,他就练习吹唢呐,陈惠平也会在一旁,说道,哪哪吹的好,哪哪没吹好。
在陈慧平的照顾和劳动的锻炼下,他的体格日渐强壮 ,农活也干得利索,村上的干部,就把他调走干其他的农务。
一开始,他还,常常来陈慧平的猪棚里帮忙,后来为避村里人的闲话,陈慧萍就与他减少了来往,但是他还远远的吹着唢呐。
这几年,给陈慧平说媒的人,也不少。可陈慧平心里却牵挂着这个比自己小三岁的城里人。
一晃6、7年过去了,陈慧萍的大儿子,已经将近十岁了。对村里人的风言风语,也有所察觉,就开始渐渐反对这个爱吹唢呐的叔叔来他家。
就在两个人犹豫的时候。老钟等到了可以回城的通知,本想着先回城安顿好,再来接他们母子三人进城生活。但老钟的父母已负担太重坚决反对。年轻的老钟也因为种种的顾虑未能完成心愿。
而那封信就是老钟回城以后,将自己的工作生活情况及自己家人和自己的疑虑写信给陈慧萍。那时的他希望得到陈慧萍的理解和支持,更希望陈慧萍能够坚定他们在一起的信念。可向来内向坚韧的陈慧萍,看出来了信中的疑虑。便没有再给老钟回信,断了联系。
一段姻缘也就这样为现实屈服。
如今陈慧平的儿子看到了,40多年前的来信心如刀绞。一是痛恨自己当年的任性无知,二是心疼母亲一生劳累,心里却放着这样一件深情的事情,却对所有人之字不提。
于是陈慧平的儿子,依据信上的地址找到了,钟老的原单位。几番打听,找到了老钟的住址。希望能够让老钟见母亲一面,也算了对母亲的一点补偿。
没想到他刚一说明来意,泪眼汪汪的老钟就买了车票,与他一起返回马家村。
时隔40年的相遇,也是在猪圈旁。
老钟伴着多年未再听见的猪哼哼,对着陈慧萍劳作的背影,吹起了唢呐。直吹的两位古稀老人老泪纵横。
从此,唢呐钟就成了马家庄倒插门的老女婿,因为他说他的唢呐声中就差几声猪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