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海明&慧钥明光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原创分享第192天
主题——渴望被看到和肯定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当你还是小女孩时,是否也有类似的经历?给不同的玩偶排排坐、起名字?给小娃娃喂饭,还贴心地擦去嘴边并不存在的污渍?晚上一定要抱着小动物入睡,坚持它们不盖被就会冷?
给没有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感,是我们每个人幼时都沉迷其中的“中二游戏”。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这种行为叫“拟人化”,非但不可耻,反而很有用。这种做法,是人类希望自己和“身外之物”加强联系的有效途径。毫无生命力的物件,因为有了你的命名,瞬间成了你和TA之间的独有羁绊。当我们幼年时,力量弱小,凡事就要依赖承认。通过给小玩偶命名,也是小朋友建立“我很强大”自尊感的有效方式。
在被誉为“影响法国孩子童年”的绘本作者,米歇尔·盖伊的《山洞小女孩》中,克罗佩蒂为泥巴宝宝梳洗打扮。她用麦秆把泥巴宝宝身上的灰烬扫掉。然后,她抱着泥巴宝宝,躺在它身边,哄它入睡。通过小女孩克罗佩蒂的经历,完整展现了人与物之间发生羁绊的经历。
为什么小女孩对泥巴宝宝格外珍惜?因为她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投射到了小玩偶的身上。克罗佩蒂是部落里一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因为太矮了,她甚至无法参加收割麦子的“成人活动”。而她不管干什么,都被大人嫌弃。这种情感需求,其实就是想要“被看见”的内在渴求。
孩子到底是如何成长的?我认为孩子是通过与父母或者抚养者的情感学习,也就是“依恋”来成长的。举个例子,孩子到了4-6个月,看见妈妈就会更喜欢笑。从婴儿开始,父母就是孩子的全世界,妈妈的角色更甚。如果宝宝能被妈妈“看见”,TA就会拥有更多的安全感,成人之后也会更自信。记得我们小时候多渴望被大人理解吗?期待父母对自己的肯定,可能只是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就会让我们的生命与众不同。
如果你们家孩子还小,请给她满满的爱,未来的她会自信快乐受欢迎。如果您已经长大,请回看你的童年,也许父母对你的爱不一定是满满的爱,但是他们一直都在陪伴你,父母的结合,才有了你的降临,父母的辛苦,才有了你的健康长大,父母的付出,才造就了现在的你,所以请感恩,带着这份感恩,你会越来越洒脱,越来越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