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红高粱

        我的家乡地处高密西北乡的盐碱涝洼,古称“濠里”,早年情景就像歌谣中所唱的那样:“春天白茫茫,夏天水汪汪,青蛙蛤蟆叫,有地不打粮。”为了抗涝,人们选择了种高粱,它发达的根系,高大而坚韧的身躯,即便是大灾之年,也总能奉献出颗颗珍珠般的米粒,帮人度过饥荒。

        爷爷曾跟我说,清朝末年遇到一次秋涝,村外一片泽国,只露出一点红红的高粱头。为了把高粱收回来,人们脱去衣服,手牵着手,试探着来到地里,用镰刀把高粱头割下来,再用绳子捆好,浮在水面像推船一样推了回来。这唯一的收成,成了人们的救命粮。

        解放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猛兴起,耕作条件发生根本性变化,然而人们种高粱的习惯没有改变,热情有增无减,不但面积扩大,布局和管理也大大改观,把不规则的零散种植变为成方连片种植。夏日中午,我和同学到十几里外的供销社买文具,当行进在高粱夹峙的小道上,看到无边无际的高粱随风摇曳,就像大海波涛般起起伏伏,发出“唰唰”的声音,感觉是那样的惬意和美好,不由的联想到抗战电影青纱帐的情景,对家乡这片神奇的土地充满了热爱之情。

        高粱的生长管理也融入了我们孩童的汗水。高粱长起来之后,有个活是需要我们干的,那就是打高粱叶子。为了通风透光,只保留顶部几片叶子,其余全部撸掉。我们穿着短裤,上身包得严严的,钻进叶子似刀片热的像蒸笼的高粱地,干一会脸就变成了红面饼子,汗瓢泼似的。实在顶不住了,我们就跑出来透透风,折根甜棒歪着头使劲吸着甜水解解渴,然后再冲进去向前猛拼。丰收需要汗水浇,已深深铭刻在我们幼小的心灵。

        高粱进入成熟期,喜欢强光照射,大人说只有这样才能晒出米来。烁烁秋阳之下,飒飒金风之中,高粱穗的颜色由绿变红,由浅变深,由稀疏变得紧密而硕大,此时的景象实在是太夺人心魄了,放眼望去,成方连片的高粱地,像是正在熊熊燃烧的无数火炬,又像是一块铺天盖地随风起舞的红巨毯,与绿色的玉米、白色的棉花、黄色的大豆相互映衬,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板块鲜明、广袤无垠的油画。夕阳之下人们荷锄回来,擦着沉甸甸的高粱穗,瞭望着满坡丰收在望的景象,闻着庄稼和草籽发出的芳香,沉浸在无比喜悦之中,晚霞把他们古铜色的脸堂涂上了一层橘红,看上去就像是一株株移动的红高粱。我们背着草筐快步跟随在大人身后,身心同样被无法形容的自豪感激荡着,偶尔有身怀六甲的蚂蚱蹦到路上也不屑一顾。

        家乡常种的高粱有三种。

        一种是米粒有点发白的“白秫秫”。它挺起穗子的脖颈特别长,足有一米多长,把“莛杆”取下来,订成六印到十二印大小不等的盖垫,用起来既轻便又环保,饭熟了从锅上锨开,腾腾蒸汽之中有一股清香味。秫秫苗则可以缚成炊帚,用来刷锅刷碗。

        另一种叫“搭蛋帽”,它的身躯高耸而挺拔,籽粒从长长的蕾丝上垂下来,披洒着,看上去就像是一顶挂满珠子的帽子。秫秸可用作建房的“巴秫秸”,秫秫苗可缚成扫地的笤帚。

        以上两种属于少量特殊种植,大片种植的则是以收获籽粒为主的“饭秫秫”,密密麻麻饱满的颗粒紧簇成一个红红的宝塔,植株敦敦实实,产量颇高,米的口感也好。

      不管哪个品种,皮质皆很“竹性”,都可作为编席的原料。破好的眉子在艺人手指上缠绞着,跳动着,变成了一领领光滑细腻、图案精美的炕席,走进千家万户,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庄稼人的欢乐与梦想。如果到年前的席市上看看,那真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啊!

        高粱上场晒干脱粒之后,人们抑制不住内心的欢欣,纷纷尝新米,换伙食。母亲把高粱米泡泡,再到碾上伐出来,用它熬高粱米粥,红红的,黏黏的,香喷喷的,特别好喝。大人说,喝着它容易发个壮身子,这似乎与红高粱挺拔的形象有关。

        家乡有个习俗,清明节早晨家家户户喝高粱米粥,煮鸡蛋鸭蛋鹅蛋也要抓上一把高粱米,煮出来的蛋带着茶色,高粱米的滋味也渗进去了,给节日增添了鲜明的色彩和深长的味道。写到这里,我不由的想起一件童年趣事,有位同学因是独子倍受宠爱,清明节分到一个大大的鹅蛋不舍得吃拿到大街上炫耀。门前正是人们准备出工的地方,一位好开玩笑的长者冷不丁从他手中把鹅蛋夺过来,跟众人使了个眼色,人们迅即欢腾着传递起来,就像做游戏一样,同学跑着跳着去夺,突然鹅蛋“叭”落到了地上,同学一看心爱的鹅蛋碎了,顿时恼了大花脸,家长赶紧上前好言哄劝,人们也就带着兴奋的余波下地去了。       

        高粱米上磨磨成面粉之后,家乡人喜欢与小米面和豆面揉在一起,做成“三合一”的红面饼子。熟了的饼子从大锅上揭下来,枣红的颜色,酥焦的嘎渣,一看就让人食欲大增,吃起来越嚼越香,就着大葱或辣椒子,那就更对味了,常常吃的满头大汗。红面饼子是那个年代上好的面食啊,大人们用它下肚,干起活来格外顶时扛造,不管是推车搭担还是挖沟修渠,身上似乎有使不完的劲,虎虎生威。

        而与人们几乎天天相伴的是用高粱面馇的红粘粥。早晚馇上一锅,全家人围坐在炕桌边,喝得津津有味。小时候,我和姐姐弟弟常缠着母亲去住姥姥家,母亲已经同意了,开始拾掇东西给我们换装了,却逗我们:“姥姥家有什么好去的?你们没听说吗?大公鸡上屋脊,姥娘不给外甥吃,红粘粥,就瓜皮,吃滴肚子乱呱唧,娘啊娘,咱家起,再也不来她家里!”我们知道这是反话,异口同声嚷着:“姥娘亲我们,给我们好吃的,就去就去就是去!”每当想起这段歌谣,我的思绪就飞到了甜蜜温馨的童年时光。

        红高粱,给我滋养,带我畅想,赋我豪情,壮我心魄,让我终生难忘。如今,家乡早已不种高粱了,盖房子也由苇箔代替了巴秫秸,高粱米的味道也与我久违了。到东北乡红高粱文化基地参观,很想目睹一下无边无际的红高粱随风摇曳的壮观景象,几次都因错过了季节而未能如愿。 

        愿红高粱精神永存!红高粱文化远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6,165评论 5 46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2,503评论 2 373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3,295评论 0 32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589评论 1 26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439评论 5 35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342评论 1 273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749评论 3 38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397评论 0 255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700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740评论 2 31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523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364评论 3 31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755评论 3 300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02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97评论 1 25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721评论 2 34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918评论 2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