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如果一个月中,只有十天左右的时间你能正常地生活,你会做些什么?
这是萧言中目前所面对的人生状态。
“你不知道你有没有明天,你不知道你的明天在哪里?你有的只有当下,当下你能做的事情就是创作。——萧言中”
面对变得格外大声时间流逝的嘀嗒声,这是他回应生命的方式。
无名之辈:童年
萧言中出生长大的地方是位于宝岛的南投县的中兴新村,在历史上曾经是台湾省政府的所在地。
当时住在那的居民几乎都是拥有公职,家家户户都是公务员,生活条件差不多,连房型都一样,都有个前院和后院,每家每户用七里香隔开。
人们在前院种上果树,家家户户都不同。四季更迭,一会是你家的龙眼树熟了,一会是他家的荔枝树可以采摘了,小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走街串巷给邻里们送去新鲜采摘的果子,民风淳朴又友好,如同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大村落。
萧言中是家中的老二,上有一个哥哥,下有一个妹妹。这“三明治”的上下两层都出奇地会学习,考试成绩班上前三,而作为“夹心层”的他却没有一脉相承前三的优良传统,他的成绩总是“喜提”倒数三名。
他的父母也比较开明,学习不好就算了,只要不学坏一切都好说。只不过,他在家中的地位像是一个小小的透明人。
萧言中:我母亲做菜的时候,会喊我哥去买个酱油或者喊我妹妹去做点事。他们都会说,我在念书、我在写功课,然后就不用去。叫我的话,我讲这两件事情我父母都不相信,所以干活就是我的任务。
萧言中:去买酱油、去陈妈妈家里要两根葱、去黄太太家里要两个辣椒......反正就是骑着脚踏车去干这些事情,院子里的杂草也是我在拔,反正任何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在干。
虽然帮忙干了不少家务事,可惜当时家中的零花钱却是按照成绩来给的,萧言中自然是囊中羞涩。没钱买礼物的事实,反倒是成就了他勤于动手和学会主动思考的能力。
不仅仅没有零花钱有“功劳”,还得益于他的一位神奇的邻居——金伯伯。
话说这位金伯伯是位脑洞大开的发明家,他做了各种各样给生活增添乐趣的发明:比如打造一根管道让信箱连通到客厅;又或者是在墙上打开一扇窗户方便和隔壁邻居讲话;在转盘上放上电视机,这样就能转到卫生间的方向,一边上厕所一边看电视......
这些举动都给年少的萧言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启发:原来想要什么都可以自己动手做!
于是,当他没有零花钱买风筝的时候,他就开始动脑筋如何自己去动手做一个风筝。
萧言中:我就坐在那边,坐着看人家放各式各样的风筝,看它们的结构,然后开始有结构的概念:中间是那根细的竹子,外面是纸糊的,要不然就是塑胶。都看懂了以后,我就会去厨房偷我妈妈的菜刀,蹬着脚踏车骑到竹林里面去砍那个细竹子,回来劈成枝,然后自己土法炼钢,用垃圾袋破开来糊或者用爸爸看完的报纸拿来做风筝。
萧言中:一次、两次风筝飞不起来,到最后一定是我的风筝飞得最高,因为我都是自己动手做的,别的小朋友是用钱去买的。
萧言中:(所以)如果风筝飞不高,他只会怪这个风筝,可能太便宜了,所以飞不高,但是我会知道他的原因发生在哪里,所以在组织概念上面比起同年龄的孩子要稍微强一点。 ”
由于条件有限,被逼出来的动手能力为萧言中赢得了孩子王的地位,因为他能做出很多好玩的东西让伙伴们快乐,也能发明创造出很多有趣的游戏虽然在以成绩为先的家庭和学校中并没有太被重视,但是他天生乐观的天性帮助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无名之辈:苦练画功
多年后回看,萧言中觉得命运其实对他更为眷顾。
根据他父母的回忆,大概从他会爬开始,他就会抓起笔往墙上涂。后来父亲把墙上铺满了纸让他去涂画。上学期间,他索性是把课本能画的地方都画满了漫画,对于画画的热爱喷薄而出。
但是,在那个把主课成绩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年代,像他这样的学生几近透明,甚至还被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
不过好在他很明确和坚持自己的优势,这也让他赢得了同学之间的好人缘和一些艺术副课类老师的认可。
萧言中:也幸好有这些副课老师都觉得我很有天分,一路上也给我很多的支持。我没有觉得全世界都忽略我,起码还有很多老师是很疼我的,很认同我,也给了我很多的鼓励。
初中升高中之际,身为建筑师的姨丈看着萧言中如此热爱画画,就指点他去考一所专攻美术的职业高中,听到这个消息的萧言中仿佛觉得那个学校就是他的天堂!
于是铆足了劲儿考上了那所职高,从此踏上了追梦之路,也挥手告别深爱的家乡。
只不过等待他的是异常严酷的训练和完全不一样的社会环境。
原本在中兴新村的时候,萧言中有种独孤求败的感觉。在小山丘上占领了巅峰,周围无论是年长的高中生还是同龄人,只要他们架起画架,萧言中就会去挑战,每次都凯旋而归。
抵达台北后,面对这么多和他一样有着天赋和傲气的同学们,他第一次被现实泼了一盆冷水。原来自己只是站在了大山的山脚,曾经征服的只是山丘而已。
萧言中:第一堂素描课画下来,我的成绩是倒数第三,这下就把我给整个震醒了。原来我是井底之蛙,原来有这么多人画得比我好。从那一刻开始,我觉得我就开始警觉。学无止境,在技艺这方面要一直磨练。你觉得你无敌的时候你就不想练了,那时候觉得被人家比下去了,就疯狂地练习,不停地画。
回忆起当年的职高教育,萧言中很感恩那三年魔鬼般训练所打下的坚实基础,原本以为每天都能画画是到了天堂,但当有十几门课都有作业,老师又异常严格的时候,让萧言中发现原来热爱的背后还要付出这么多的辛苦。
不知道欲哭无泪了多少回,他咬着牙坚持完成了三年的学业。这三年大浪淘沙,很多人都坚持不下去选择了退学,但是凭借着天分和热爱,以及没有任何除了画画之外的选择,萧言中高中毕业了。
这三年打下的基础让他受用了一辈子,不仅仅是技艺上的功力,更是对于创作和作品的态度。
有一次带着完成的作业去挤公车,当时天下雨车上人又很多,虽然裱设好了作业但是在公车上还是被人踢破了。
到了学校后,老师很严肃地告诉他,本来可以给一百分但是因为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作品,给了他负一百分,他要再用后面的作业来做弥补。当时的萧言中,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萧言中:(这件事)冥冥之中就是告诉你要尊重自己的作品,这是那个时候建立的概念。你要非常地尊重自己的作品,因为你签了名在上面,这个作品它代表你。这件事对我的影响很深。
萧言中:在学校也会遇见很好的导师,他看到我进步很快就和我说,‘如果你对自己的作品满意超过三天,只代表一件事:你开始退步了。’ 这句话我到现在都不敢忘记。
无名之辈:求职
高中毕业时萧言中抱着要成为漫画家的心开始找工作,这是他从小就有的梦想。只不过,那时关于梦想并没有太大的情怀只是希望可以养活自己,因为并没有其他的退路。
他抱着自己三年积累的作品集,走到报摊前翻阅所有带有插画的报纸、杂志和书籍,抄写下地址然后前去推荐自己。
只不过这个方式并不是太好用,初出茅庐的他四处碰壁,生活拮据到要靠捡瓶子卖旧货来维系,每天只能靠着一片土司面包过日子,饿了就喝水。
这样的日子过了一年多,他开始改变了方向当起了“赏金猎人”,专门参加带有奖金的比赛,因为他要吃饭、要购置画具。
年少成名:圆梦漫画家
没想到参赛的经历真的改变了萧言中的命运,遇见了他的伯乐。
当时比赛公布结果,他拿了第四名,尽管很不服气但是看在奖金的面子上他选择前去领奖。领奖的过程中,他遇见了一位报纸的主编,这位主编主动向他约稿开设专栏,而且题材和风格不限,完全自由。
萧言中:那个主编告诉我说,虽然你是第四名,但是我只看上你的作品。最后只有我拿到专栏的机会。那个时候心情很激动,因为从小学一年级的作文就写我要当漫画家,其实你从来不懂得怎么样去变成漫画家,所以那个感觉很不真实。而且那个时候那位主编跟我讲,如果你准备好了,我们一个礼拜以后就刊登作品,而且是每一天。
当时报纸上流行四格漫画,由于不想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事情,萧言中就想到了创作单幅漫画的形式。
他想到小学的时候但凡老师烫了头,他都可以把老师的发型变成漫画,画在小纸条上,就这样一幅一幅地把同学们逗得咯咯直乐,他就想为何不从自己拿手的单幅作品形式入手呢?
对于创作者来说点子是最宝贵和稀缺的,萧言中想破了头,最终决定用童话里的人物来“开刀”。因为他觉得童话理所应当代表的就是意料之中的结局,如果童话出现了“短路,没有按照既定的路线,那么又会带给读者什么样的感受呢?
就这样萧言中开启了自己从无名之辈到年少成名的蜕变之路,只不过在路上的他并不知道这个专栏的连载将会如何扭转他的命运。
他没日没夜地想点子,真正的时间花费是在点子上。一般点子想出来要放上三天,看看是否依旧还能体会到幽默,不然就不是一个好的点子。
当时的竞争条件也很残酷,要为读者和销量负责,这些数据都非常地直观。外人很难想象每天打开报纸看到让他们捧腹大笑的单幅漫画背后,是他每天紧张赶稿后的产物。最夸张的是,他还需要亲自去报社送稿,连路上的时间都不放过。
萧言中:大约三点钟开始画画,到五点要出门。经常在计程车上面,头上还绑着手电筒,因为天开始黑了,在车子里面没有灯光。就在车上,还在画,还在涂颜色,你一定要在截稿前把稿子送去,每天过得提心吊胆因为专栏就开在固定的地方,如果你没有交稿就开天窗,那个地方就是一块空白。
相比于四格漫画,单幅漫画的爆发力要更强,因为没有起承转合去铺垫情节,一幅单一的画面就要讲清事件而且还要逗乐读者,难度可想而知。但是对于从小“不务正业”的萧言中来说,他有不少的点子和经历可以燃烧。《童话短路》的系列一经推出就爆火,很多人是因为他的漫画才买的报纸,后来集结出版创下了五十万册的销售记录。
读者们跟随着萧言中的脑洞看到了耳熟能详的故事的另一面,从白雪公主到小红帽,从花木兰到岳飞,都被他一一“动刀”。
读者们捧腹之余,萧言中也想带去一份思考:
如果不这样,那么会怎样?能不能换一个视角去重新看待已经熟知的事物呢?
年少成名:海绵人生
对于极度烧脑的创作,萧言中必须不断地去充盈自己的生活。
很多年少时的爱好都得以在他工作后得到了延续,画画之余,他继续“不务正业”跨界做了很多事情比如唱歌、做编剧、做舞台剧等等。
得益于他的成名之作,他也跨界交到了很多关系很铁的朋友,他们之中有不少同他一样是创作人,还有一些是他很随机的遇见比如摆摊的小贩。
他像一块海绵一样,向周身的万事万物学习和观察,不评判也不下结论,细致入微地观察和体验后再融进他的创作,形成了他一幅定江山的特有风格。
萧言中的漫画如同他活出的人生,有着很多层次。第一眼幽默,第二眼温情,第三眼思考,仅凭一幅画面能做到这样的“取悦”程度是源自于他对生活的参与和热爱。
就这样画笔不辍了三十多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放下了使用了几十年的蘸水笔。
为漫画正名:结缘平板
过往三十多年的从业经历中,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萧言中,那就是:为什么漫画作品不能登上大雅之堂?
油画、国画等都可以进入画廊,但是漫画却被认为层次不够?同样是触发情感、引起共鸣,为何漫画没有资格?
这个问题随着网络的普及对于漫画出版行业的冲击变得越来越迫在眉睫,对于萧言中来说,办漫画展的初衷是以艺术之名为漫画正名,还有一个重要的侧重点是希望可以为更多优秀的漫画后辈开路,鼓励他们勇敢地去做创作。
只不过他不能再用以往的漫画风格,他需要一组全新的作品,一组经过了萃取而自成一派的属于漫画特有的纯艺术。
萧言中:我有一个朋友喜欢穿名牌,有一次他穿了一件名牌的T恤,上面有个艺术家画了一只很丑的猫头鹰,我说我闭着眼睛都画的比他好。他就很生气,他说你现在立刻证明给我看你画得比他好。我说我没有带着工具和纸笔出来,所以没有办法现在立刻证明给你看。然后就有个朋友就开了平板电脑,我就用手几秒钟就勾了一只猫头鹰出来,所有人都说真的比那只猫头鹰好看。我就想说这个平板竟然也是这个意想不到的一个空间,所以我那时候就试着说,我有去弄一台平板来试看看。
萧言中:这个平板很神奇居然能够支持我一笔就画了个猫头鹰,那个蘸水笔做不到,它起码要蘸墨好几十次才能完成,而且他不能不打草稿,就这样一气呵成。而且你运转任何一个角度,没有死角。
萧言中:因为蘸水笔它是一个弹性的钢片,如果你不顺势的话(不根据纸的纤维)还会把纸抠破,会把纸纤维带起来,然后那个都会导致线条被破坏。
为漫画正名:指剑画派
就这样,一直对电子产品有所顾虑的萧言中开始在平板上,依靠自身手指的力量开始作画。
于他而言只不过是换了一个工具,沉淀了三十多年的心法经由自己的手,依托平板无限的墨水承载量,让他突破了线条不连贯的界限。随着越来越多次的尝试,他渐渐形成了独创的“指剑画派”。
在萧言中的人生中,有很多次的偶然,这些偶然了他人生的转折:比如上绘画专业的职高,成为赏金猎人,得到开设专栏的机会,跨界做尝试,接触到平板作画......
殊不知,连指剑画派的形成也是出于偶然。
由于不知道画错去修改,萧言中指剑画派的作品都是“偶然地”一气呵成,没有草稿。即便是凭借他过硬的功底,一幅画作也都要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尝试,才能达到他心中纯艺术的标准。
也正因为一气呵成,线条仿佛跃然纸上,没有迟滞只有灵动,在他的指腹下无数次刻意的偶然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线条作品,轻盈又深远。
画着画着,他越发觉得这线条的驰骋蕴藏了东方的独有的精神:知白守黑,守静笃、致虚极。于是指剑画派的经典代表作品:《禅武》诞生了,这个系列的诞生也连带着他更大的一个梦想:要办世界的巡演漫画展。
《禅武》系列的精髓浓缩了武术和书法关于气场和线条的心法,极简的指触加上极快的速度,让人联想起孙过庭《书谱》中所提及的状态:“飘逸沉着,婀娜刚健。”
从武僧到太极,从剑术到佛像,每一组背后都是无数次地重复,直到他的手连通他的心,顺着指腹把静和动全然自洽地注入到了每一幅作品之中,这又何尝不是千百次挥舞指剑背后的偶然呢?
萧言中:从武术的动再到四尊菩萨的静之间,我就完成了一场修行。从动的极致再到万事回归到源头,能够让自己沉淀到一个最起始的地方。
当创作者开始自己的修行,有缘看到展览的人们也由此经由作品踏上了各自的旅程。
为漫画正名:人生使命
就当萧言中洋洋洒洒地开启大计划之际,另外一个“埋伏”许久的偶然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之中。不同于以往他所遇见友善的偶然,这次的偶然迫使他自己人生的线条中断了。
他在一次活动中被发现脸色不好,被强行安排做检查,检查的结果是大肠癌的四期,血红素是成年人正常量的三分之一,在路边随时晕倒送医不及时的话,就会离开。
捡回了一条命,但是自此的人生同往常再也不一样了。
萧言中:要去面对这件事情,其实也做了一个很大的心理调试要有所准备,我就开始交代后面的事情画展一定要走,因为那个时候下定决心要走一个世界巡展(禅武系列)。因为赚再多的钱你送上手术台,可能几分钟之后你就不存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作品是你唯一(留下的)东西。
萧言中:对生命的看法,对一些事情先后安排的顺序,都有了重大的改变,也更笃定。感觉自己这个任务型的人生,老天把我留下来肯定是要我把作品、把作业做更多,把作业做完,所以在医病期间不断地在创作。
抱着能多留下一幅就多画一幅作品的心态,萧言中和时间的赛跑也正式打响。
即便是在病痛占据上风的交战之中,他把仅有的十天左右的正常人的时光,全部投入到创作之中。
当你在看到《萌宠画聚》系列之时,真的很难想象这些惟妙惟肖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画面中走出来到你身边的可爱动物们是出自在治病期间的萧言中。
当身体和精神承载了巨大的伤痛之后,他用指尖传递出了最温柔和治愈的力量。
曾经去日本参加活动,同行之间交流的时候他听到日本漫画家说了一句:“画可爱的东西,你们画不过日本。”
从小就爱踢馆的他过耳不忘,他真的把可爱系列带去了日本东京办展。
这六十幅作品的背后是他七次手术,三十一次化疗期间的结晶,没有疼痛的一丝影子,有的只是温暖和心动。
成为漫画家的三十多年里,萧言中几乎每一天都是当作了好几天在用。
三十多年,一万多幅作品,相当于每天都在创作而且都是高质量的创作,实属难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知道是否还会有明天,明天和意外会哪个先来到我们的生命之中呢?
萧言中人生的嘀嗒声被放大是因为生病,但其实人生中有无数的信号在以不同的声音大小提醒着我们:时间时刻都在流逝。
只是,你是否听见过它们的呢喃?还是要等到它们嘶吼的那一刻?
人生变动不居是常态,祸福相依,偶然中夹杂着必然,必然中也捎着偶然。虽然孔子言道:“未知生,焉知死。” 但是如果反过来看的话,这句话也依旧成立,如果没有到鬼门关走过一趟,又何尝知道生的平凡与伟大?
真正生命的开启是当我们觉察到了我们只有一次人生之际,意义不在于终点,而是在于旅途。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诚挚地珍惜,要深深地疼爱。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努力地追寻,也要保持静观。
在生命的旅途中,要有所敬畏,也要有所无惧。
——林清玄
文静的采访手记
有些缘分是冥冥之中就被注定的。
萧老师在巴黎的巡展我是见证人,其实原本都要错过了。所幸的是之前把展讯转发给了一位友人,展览的最后一天她突然电话我问我要不要去看展?我当时完全没有出门的打算,而且完全忘了这次展览。但是她说展览方特意专程过来帮她开门,这一点让我非常感动,于是就出门了。
见到了萧老师的画作,感受到了线条的气场、韵律和灵动,在现场了解到萧老师的故事后,便有了约采访的心愿。
和工作人员交换了联系方式后的几个月,我们安排了这样的一次巴黎和台湾的连线。
我们是在农历新年之前完成的采访,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时间点。
一方面是萧老师刚完成治疗,另一方面是我肚子里孕育的新生命进入了随时待产的阶段。如果再错过,就不知道是否能够约上了。这样的采访于我而言是赶早不赶晚,很庆幸地赶上了。
隔着屏幕见到了萧老师,他看起来气色和状态要比我想象中好很多,我们聊了四个小时,有一些赶但是终于是有这样一个缘分,把萧老师的故事收录到凡人不凡的系列之中。
采访中印象比较深刻的是萧老师的童年,即使没有得到家长明确的支持但是只要不打压,孩子们的天性还是会自然地生长,这对于一个人的发展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是对于创作的态度,对于开启自媒体创作才刚一年多的我来说震撼是巨大的,当我算了一下过去三十多年他产出的作品数量的时候,是一个创作晚辈对于前辈的深深的敬意。
尤其是在生病期间对于创作的坚持,更是让我刷新了对于创作和热爱的定义。
结束之前我问萧老师,站在现在人生的这个节点他是如何去看待活着的意义,他只回答了六个字,但是这六个字在我的脑中不停地回想。
他答道:“我做给他们看。”
我把这六个字郑重地送给你们,也送给我自己。
不算、不数,踏踏实实地去过足每一天,留下自己想要给这个世界的礼物。
愿萧老师永远交不完“作业”,继续在这世间做给大家带去快乐的顽童!
凡人不凡更新中
此系列由旅法三语内容创作者施文静发起,旨在记录101种不一样的人生。
只此一次的人生,可以有哪些不一样的可能?
作者介绍
施文静,专注人物故事创作
帮助你讲好自己的故事,提升故事的价值让更多人想要链接你
资深媒体人,前央视英语频道出镜记者,采访500+嘉宾
施文静的故事岛 品牌主理人
故事岛赋能成长社群 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