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十年的求学和工作之路,我辗转在北京合长春之间往返过无数个寒暑,也曾经因为各种需要,走过无数个书店,或去读读书,或去买些资料,或者单纯是为了闻一闻那书店里面带着最廉价商业气息却不令人生厌的墨香,在每一间书店内,书,分门别类,人,三六九等,但,最让我神往的就是那种宁谧的氛围和不间断的翻书的声音,这便是书店最原始但是最高尚的营销默式——各取所需。
在这么多间的书店之中,最让我忘不掉的是一间距离我的大学不远的书店,名字叫做前进书店。而也是大学毕业多年,我才明白,它为什么叫前进书店。
也许有人会问,四年的外地求学生涯,那个让你背井离乡的城市给过我们最珍贵的是什么,一段感情、四年春秋的节气,这个城市的风景,四年的师生情,同窗情,室友情。这些林林总总,也不必在我们耄耋之年之时坐着摇椅喝着茶去回忆,实际上,我们在离开那个城市的那一刻,便可以如数家珍的一一列举,回忆的过程中苦涩中带着些许甜蜜。
而在我的印象之中,这个名叫前进书店的地方,却着实让我记忆深刻,它对我的意义而言,已经并非只是书店这么简单。
长春这个城市的路况是极其简单的,并不像北京一样有着方格----环形----放射混合式的复杂路网,就像东北人的性子,直来直去,偶尔会有几个直角的拐弯。我依稀记得,从学校门口向东走一千米,遇到十字路口再右转五百米,前进书店就不起眼的坐落在一排杨树中央,门脸真的不算大,甚至,匆匆走过的人完全不会注意到它,而我的大学生活的开始,就是每天下午没有课的时候,步行从大学走到书店,无论冬夏,也不惧雨雪,而这条路上我一走就是三年,甚至每天步行去书店已经是一种习惯,并且融入到我的血液当中。
实际上,这段距离不近,当年,我完全可以再校门口打一个带有地域特色的当地人称作“小突突”的摩的去,但是,当时因为是穷学生一个,为了省钱,我每次都是走着过去,我依稀记得,这条不近不远的路程中,先要路过我们的大学门口的大学生超市,然后经过一片褐色的某地产的宣传墙,再走到那一段带着黑色机油污渍的一家破败不堪的汽修厂,然后到达十字路口旁边的汽车配件城,再右转数着一颗颗的杨树就到了,而四季的变换注定了我每一次去都会遇到不一样的人,比如学院院长、学生、拾荒老人、满身油渍的汽修工人,也会看到四季风景专属于这条路的独到的风景。以至于很多年后,每每回想起这条路,依旧无比感伤。
通过书店的玻璃门,书店并不算大,大概有四件间房间,第一间是大中小学的各种辅导书,也就是这间,商业气息最严重,我最不愿意逗留。
中间的一间房间相比第一间有意思多了,这间房间分为左右两小间,左边那间陈列着各种语言类的、地理类、历史类的书籍,而另一件,则是一间西方风情的咖啡厅,左右房间中间隔着一道深褐色的玻璃木门,不时从咖啡厅冒出浓郁的香气,目的是让更多的读者从书店结账完毕后,就去咖啡厅有情调的看看书,或是来一杯咖啡,或是来一份意大利面,至于价格,差强人意。当然,对于当时还是穷学生的我来说,这个咖啡厅的价格,也是很贵的,而我,只对放在书架上的韩语日语,以及历史地理感兴趣,每次一定要在第二间选上几本中意的然后去第三间小型阅览区去阅读,并且告诫自己,学生就是学生,没必要喝着咖啡吃着意大利面,捧着本破书装大尾巴狼。
第三间房间既是小型阅览室,也是小说、散文、文学鉴赏的聚集地,在我看来这个房间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图书馆,用它微薄的藏书吸引着三六九等的读者,或许,这些读者的身份,职业,还有此刻的心境都不同,但是,相同的是,在茫茫人海之中,我们会有着共同的阅读爱好,哪怕此刻在不大的房间内站着,也会痛快的读上一本可心的书,也正是这间房间,让我们暂时脱离的尘世的喧嚣。也只有这一间屋子能让每一位读者静下心沐浴着阳光,嗅着书香,随着跌宕起伏的文字进入佳境。
这就是前进书店,我想,在毕业了两年之后,我明白了前进书店的含义。(并不是单单因为它坐落的这条街叫前进大街)无论什么原因,我们的足迹踏过无数荆棘,也踏过无数个春夏秋冬,在前进的过程中转角之间的小憩来到了前进书店,或读书,或喝咖啡,或者仅仅是在这个墨香的世界停留片刻,整装齐发,或原路返回,或继续前进,而前进书店,带着自己对各位读者的期许,默默的迎来送往,无声的包容着在街角风餐露宿的每一个人。而它,依旧平凡的在那一排杨树中间若隐若现。
时至今日,带着前进书店的嘱托,我并未原路返回而是继续前进回到了北京,无论回京在经过什么书店,也终究匆匆走过,心已经不在沉静,每一天都过得匆匆忙忙,却不知道在忙些什,而前进书店,也早在我大三的时候关张大吉,但是我始终还念的还是这个书店。我怀念这里的墨香混合着咖啡的香气、我怀念这里的每一间书屋,我怀念去往前进书店的每一步步行过的土地和年轮积累下的风霜雨雪!而现今,终究成为了我的南柯一梦,随着时光化为虚幻的泡影,尘封在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