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位系列《4》&《5》-陶身体剧场】
2016秋
很久没有在剧场看到觉得很棒,想提笔写点东西的作品了,前几天看了陶身体剧场的《4》&《5》,觉得难得又碰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舞作品。
《4》灯光亮起的一霎那,白色地胶宛如银河,让我的小心脏轻震了一下。接下来就是无限循环往复的音乐和舞蹈动作,让我联想到银河系中恒速运动的星系。
“呗儿巴巴呗儿呸当当巴巴呗儿呸当当......”
从未听过如此“吊儿郎当”又趣味十足的音乐,和四个舞者“不断抛出”的动作超级搭,感觉特像北京小炮儿,简直让人忍不住跟着“晃悠”。
然而一直这么重复下去也很难让人忍受,当我的耐心即将被耗尽时,音乐节奏有了很大的变化,也开始有了其他器乐的加入。而舞蹈动作却还一如从前,简单而匀速重复着,舞蹈开始和音乐不“顺拐”。
从前看到的舞蹈,都是根据音乐的节奏、情绪编排,似乎没有了音乐,舞蹈也就难以独立存。而在《4》中,可以看到:
音乐和舞蹈,
可以是两个不相干的优秀作品,
而合在一起,
又能给这个整体以不同的意义。
可以看出陶冶对于抛开其他元素的干扰而追求身体本身的野心。但这样还不够,当我第二次失去耐心觉得应该再有减少的时候,果然音乐停止了,而恒速的运动还在继续,灯灭,结束,完美。
喜欢这部超级理性,而又具有不断探寻极限、边界的哲思作品。
不得不说小河的音乐为这部作品增色很多,可以说它带给我的思考和欣喜有一半都归功于小河。以前也是孤陋寡闻,因为《4》知道了小河,很喜欢这位鬼才的音乐,实验、率真、多变。
《5》对我来说比较没有新意,因为探寻人与人之间依存关系的现代舞太多了。演后谈时陶冶说到的宇宙观反而我是在《4》中看到的。
我更愿意把它想象成,
一团即将熄灭的灰烬,
在平静中消亡,在风中重燃,
最后在禅音中得到永生。
很喜欢陶身体剧场,
极其独特的舞蹈语汇,
并且有着编舞,
对舞蹈、对世界的深度思考。
我觉得,艺术作品的质感,基本上只要听听创作者说话,就能了解到了。
陶身体的艺术总监陶冶,在聊起他的作品时,简直是在上物理课和生物课,所以他的作品也是极其理性,带着研究的成分在。
我甚至觉得,我以后可以拿来和沈伟的“自然身体发展技术”对比研究一下。
其实从2014年看过沈伟的《春之祭》、《声希》至今,别说像那天看到整场不停起鸡皮疙瘩的状态,就连觉得“优秀”的作品都屈指可数。
今天就回头整理下这两年看过的现代舞作品,从我个人来说,一个现代舞作品的好坏,通常会从几个方面去评判:
①舞蹈演员动作是否流畅优美→是否有编舞独特的舞蹈语汇
②作品在音乐、舞美等所有剧场元素上的契合度,也就是作品的完整性→作品整体是否有编舞的个人风格
③作品是否能准确传达其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引起我的共鸣→编舞所探讨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宇宙观等等是否能引起我的共鸣或引起我新的思考
所以一部作品能否打动观众,本就是极其个人的事情,因为每个观看者看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不一样。
【《 时间之外》-优人神鼓】
2015夏
不是一部能完全打动我,但是一部我非常敬佩的作品。优人神鼓驻扎在台湾木栅老泉山上,创始人刘若瑀、黄志群老师是两位得到了顿悟的人,
他们带领团员在深山老林中,
静坐、打拳、击鼓,
通过“道艺融合”,
将追求当下的内心宁静,
通过击鼓表达出来。
其实很难定义《时间之外》是一个现代舞,因为它不是一部以舞蹈语汇见长的作品,但它确实是一部将各种元素高度统一,又具有高立意、鲜明特色的剧场佳作。
舞美上面,通过投影和镜面地板的运用,让观众似进入时空无尽的宇宙。
光的运用也如神来之笔,让观众在明暗之间得到极美的视觉享受。
绵延不绝而又镇定自若的击鼓声,
是力量的冲击,
却又透着内心的宁静,
看似矛盾的感觉,
却在作品中得到了统一。
音乐上面,作品用了很多自然的风声、雨声、流水声,与刘若瑀老师的现场诗歌朗诵配合,真的让人忘记城市的浮华,进入超越了时空的自然中去。
若说为什么不能完全打动我,还是因为我年纪还小,还总是不安分地在脑内上演小剧场。
这部作品的宁静,我只能保持融入一半时间吧,然后我的思绪就飞走了。
【《幻茶谜经》&《双下山》-赵 梁】
2015秋冬
很遗憾赵梁的东方领域三部曲我错过了口碑最好的《警幻绝》。单就《幻茶谜经》和《双下山》来说,我比较喜欢《幻茶谜经》。
在舞蹈编排上,茶幻一角由男舞者反串,极尽媚态;高士、和尚、樵夫三个角色也通过各自的舞蹈语言惟妙惟肖地展现出了各自的人物性格,而他们面对“色”时的心理状态也表现得恰如其分。
赵梁的作品在视觉上也是个亮点,极具东方美学。《幻茶谜经》有种唐朝时的富丽雅韵,而《双下山》是清净的仙意。
视觉上我都很喜欢,但是内容上面就会觉得《双下山》略逊一筹,情节拖沓,总给人一种凑时间的感觉,而它想表达的:
“真正的自由,
是上山下山,
如履平地。”
我也并没有在作品中看到。(当然我也有朋友看完之后很喜欢,所以观后感真的是很个人的事情)还挺期待能够看到赵梁老师的下一步作品,但我希望不要那么匆忙,而是能看到他新的突破。
【《 涂 图 》-侯 莹】
2015春
好像还是在前年年底看的这个舞,时间太久大部分已经不太记得了。只有一个片段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有几组舞者面对观众在舞台上坐成两排,前面一排舞者坐在他们后面舞者的两腿之间,就像脱线的木偶,任由后面的舞者用膝盖去摆布。
这段动作很漂亮,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人和人之间的控制关系。
记得这个作品有几段蛮好地表现了人和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可能这也是为什么我看陶身体的《5》时会觉得没有新意。
但是《涂图》又和沈伟的风格太像了,导致我也并没有很感冒。
【《三位一体》-金星舞团】
2016夏
去看金星舞团的现代舞,已经成为总想完成的一桩夙愿了。因为从好几年前看过她的自传,就一直想一睹这个如此强大的女人的舞姿,即使是她的舞团也好。然而等我真的有机会在剧场领略之后,单就作品而言,不得不说有些失望。
《九宫格》、《回声》、《笼中鸟》三段作品,前两部我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笼中鸟》确实挽回了我对整场演出的印象。
这段作品的编舞是一位戏剧导演,所以很好地发挥了他在戏剧表现力上的优势。舞蹈动作非常简单却有着极强的气场,作品中喷薄而出的情绪也非常具有感染力。
由于金星现在在舞团的角色更像个制作人,舞蹈的编排都是她从国际上请来的项目制编导,所以很明显的,金星舞团非常没有个人特色,而且从舞者的气场上也感觉有些浮躁。
但是也不得不说,金星确实为现代舞观众的培育做了很大的贡献。演出时可以看出,这场的观众,都是平时就不怎么进剧院的,就是冲着金星来的。
而金星的“演前谈”,也确实有助于帮助,
这些初入剧场的观众,去“理解”现代舞。
【《编年史》&《深沉的乐曲》、《悲悼变奏曲》&《春之祭》-玛莎·葛兰姆 现代舞团】
2015冬
作为美国现代舞之母的玛莎·葛兰姆,其作品给我的感觉就是——教科书。这几部作品,在看的时候就是感觉在翻看一本《现代舞发展史》,能感受得到在那个年代,这些都是开创性的作品。
但是放在今天来看,确实陈旧了。
【《面对·对面》-谢欣 × 陆雅慧】
2015夏
在民生美术馆看的一场“小剧场”现代舞。两位舞者都是资历深厚的舞者了,舞蹈动作很美。
由于近距离观演,
舞者的痛苦、挣扎、汗水、
爱、恨、迷茫,
都好像直接喷洒在我的身上。
这段舞也很容易看出来舞者即编舞,作品更胜在情感,而非编排。
【《水月》-云门舞集林怀民】
还有近期林怀民老师的《水月》。首先走进剧场我就傻掉了,380元的票我本以为是在剧场一楼,结果却做到了顶楼倒数第三排,可见林怀民老师的影响力之深,票价之贵呀……
2016秋
这确实是部非常美的作品
舞蹈动作,
由传统的太极生发出来,
又能看到一些,
傣族舞蹈的影子,
极其柔美,
很契合“水月”这样清韵的主题。
当我看到节目册上说音乐是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时,就觉得曲子选得好。巴赫这套组曲,曲调实在“不怎么美妙”,又抛去了繁复的配器,大提琴的音色又沉稳,乍听总是给人很枯燥的感觉。
但听进去了就有种清净自在的感觉。而看了舞蹈之后,更是觉得这西方的音乐却也有了东方的韵味。
但不得不说,好几次我看得快睡着了,只有一段独舞,力量与柔美的碰撞非常精彩,舞者的功力深厚也可见一斑。
果然,林怀民老师后来介绍这位舞者周章佞,已经48岁了,从1998年《水月》首演就在跳这个角色了。
《水月》美则美矣,但对我来说美而没有内容(当然你也可以说它的内容就是“空”)的作品,也只能让我“感觉到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若问我为什么喜欢现代舞,那大概是因为,它让我无处安放的脑内小剧场,找到了依托吧!
愿今后能看到更多“优秀”的现代舞作品,也希望能看到国内有更优秀的编舞出现。
【文中图片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