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刚开始的镜头是男主角小时候父亲带他去拜师去学艺的一幕,我就开始猜想这电影接下来的剧情。肯定又是一个学子苦苦学艺,最后成为一个技艺精湛,梦想成真的故事。
可当电影开始时就介绍说这不是他的梦想,而是他父亲的心愿,在父亲那年代会吹唢呐是多么神气的一个本领。就这样带着父亲梦想的他,来到了焦三爷的家门前。印象最深刻的一幕是当他父亲看见焦三爷出门,激动的连台阶都没有看到,结果摔的头破血流,这时他赶忙跑向前来,扶起父亲,看见父亲头上流血,便落下眼泪来。而这滴眼泪正是之后焦三爷把班子传给他的原因。虽然他不怎么有天分,但他却足够努力。师父让他站在河水边用芦苇伸进河水中练习吸水,从早到晚,从小芦苇杆到大芦苇杆,不停地的练习,每次回去都是满头大汗。就这样,两个月过去了,师父却从未让他看唢呐乐器,只是不停吸水,不停吸水。
当他一次练习后会师父家时,看见师父家里又来了一位学子,这位学子聪明伶俐,天分过人,在悬空运气吹羽毛,不换气吸满瓢水,芦苇杆吸水等基础训练上,向来都是一马当先。所以师父经常带这师弟出去见世面。这都令他觉得不公平,但也只是心里埋怨,并没有表现出来。可是在师父拿出他古董级别的唢呐时,徒儿们的魂像勾走了一般,目不转晴的盯着师父拿着的唢呐。我看着师父神气的表情连我的心都被震撼到了。但令我诧异的是师父只将唢呐给了那聪明的师弟并未给他。回到房间后,看着师弟玩弄着唢呐时,他的醋坛一下子就被打翻了。抹着眼泪的他,立即收起了他的行李。第二天一大早就回家了。结果回到家里,听见了父亲正在向街坊邻居炫耀自己的儿子学会了好多曲子。并且说师父要教他高难度的曲《百鸟朝凤》;邻居都称赞他要为土庄争光了。他知道如果不学出本领,就没脸回家了。于是又回到师父家里。不料师父却在家中等他回来。师父让他去房里吃饭,结果,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在饭桌上看到了师父那个最宝贵、最热爱的那支唢呐。他轻轻拿起唢呐,师父还告诉他旁边的袋子是师娘给他的做的。原来啊!他误会师父了,并不是因为师父觉得他不聪明,不如师弟而是要专门去给他,这时,他的眼泪又如同泉涌。
如愿以偿,他两开始和师父学习唢呐,进步很快,他也经常自己私下里去河边学习鸟叫声,这声音与真正的鸟鸣融为一体。活灵活现的鸟叫声,让我这个热爱音乐的人,心中一颤,不禁对唢呐产生一种仰慕之情。
就这样春夏秋冬,每一天他们都会相约在那河边练习唢呐,练习吸水,师父手把手的教导,让他们不断成长,让我们对唢呐乐器更加了解,也让我知道唢呐不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吹响的。这样一个神奇的乐器––音色明亮,声音清脆的名族吹管乐器。
几年后,焦家班的班主焦三爷,终于把班子交给了游天鸣,我心底暗喜,终于游家班子可以出道了,不容易啊!
游家第一个活––他的朋友
音乐起,游家班神采飞扬,气势磅礴。结果他的朋友走过来给他们发了红包说差不多可以了。游天鸣的表情一下子变得十分难堪,我不禁感叹不过万事开头难嘛。谁料他们在之后接的活一次比一次差甚至要演奏时,突然来了一支洋乐队"砸场子",声音比唢呐声音更大,看来真的一代更比一代强!果真这新鲜的洋玩意,一下子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没有人在欣赏唢呐了。更寒心的一幕便是一群流氓来糟蹋唢呐。
从那以后师父的气管炎就越累来越严重,直到游家班子最后一次出活,师父用尽了自己最后的力气来和他演奏《百鸟朝凤》这一曲。看到这时真是让人揪心。师父的唢呐管里开始从里往外滴血,但他仍然不愿停止演奏。师父的这种行为让我不仅仅看见他对唢呐的热爱,更是让我看见了他的精神、他的信念、他的态度。他对这种传统文化的坚守。这不是爱好。而是一种信仰。这不是传承而是一种责任。
最后影片的最后一幕是徒弟游子天鸣在师父的坟前为师父吹唢呐的场景,他再一次落下眼泪
作者~踩着学问的李二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