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疫情下的消息像油锅里的的泡泡,一个个冒出来炸开,紧接着迅速消失不见,它们留下的余温和新涨起的油泡连带着我脑子里的水跟着沸腾,带出了许多回忆与想法。
为了探清稀里糊涂的脑袋深处是什么,我把那团“未沥干的浆糊”掏出带到太阳底下,待水蒸发把剩下的全铺到了纸上。下面来瞧瞧他的真实面貌,得知他的来历,颜值不高属实正常,请大家多多见谅。
1.钱如何买到快乐
用美剧《最后一个男人》作为正文开场,相信看过或了解它的人较少,我用图片简单介绍一下它。
标题直接勾起我的好奇心与求证心,世界上只剩自己一人!许多人曾经做过的美梦,也许有人正在幻想,当它成为现实究竟有多爽?为了一饱眼瘾我下载了前两集,开场果然不负所望望,主角菲尔在只剩自己的世界里为所欲为!
找一所豪宅
品尝昂贵的美酒
矿泉水冲马桶
我想到的他做了,没想到的他也做了。可惜一系列有趣活动仅持续了不到15分钟的剧情,菲尔就陷入了枯燥乏味的生活,直到女主角的出现才重新振作。
这个开场至少为我证实即使条件极好,一个人的生活终究是无趣又无意义的,也贴近我最近思考的一个问题:
钱是如何给人带来快乐的?
白花花的银子,绿油油的钞票,怎么就让人爱不释手呢?为何赚钱可以让人甘愿996,坚持买彩票,甚至于仅仅幻想有钱的生活便快乐得不得了!
就这个问题我思来想去决定从社会学,经济学与哲学以外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为什么不是以内,因为我不懂,同样不懂的朋友不要看低自己,学说也是信仰和揭示社会规律而已,人活一辈子没必要都懂了才能活得快乐,只要知道谁懂去问就行,当然多读点书也不会像我这般尴尬,如果有想了解的可以做好心理准备后试着去认真了解。)
言归正传,如今的钱可以是实实在在的纸币,可以是支票,可以是网络上的数字。大家通常想到的还是那张特别的“纸”,一种擦哪都硌人的纸,许多人一定深有体会。钱扮演着货币这个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代表纸,还能代表所有商品,有钱买不到的东西吗?
有?
是钱不够!
钱是如何给人带来快乐的呢?
分两点来思考,第一,什么是快乐?
回想“最后一个男人”菲尔,当他拥有了跑车、豪宅,可以随意挥霍曾经只能奢望的昂贵物品,他非常“嗨”,原谅我词穷了。这一切给他带去快乐了吗?显然没有,正如我所说,15分钟的剧情后他便无精打采。
我之所以不把菲尔前期的欢娱视作快乐,因为这种稍纵即逝的情绪不是快乐,说成快感比较合适。而快感我们清楚,必须有生理上的配合。
菲尔的快感在对于跑车、别墅、美酒的好奇心满足后淡去,本性所激发的热度也已经消失(所以三分钟热情才会成为一句俗语)。
再次兴奋则是因落魄女主角的出现,尽管女主的相貌不如他意,却足以促使菲尔一改之前的颓靡。其中当然掺杂了许多因素,除繁殖需求和不再孤单,还有一个原因——有人见证他的生活,见证他拥有的一切,他的生活开始有了意义。并且女主角一无所有,极需帮助。
相比于刚走出荒野的女主,菲尔已经拥有了一切,在这里人与人之间因某方面的差距所体现出的优越感便浮现出来,甚至隐约有至上而下的征服感,这两种向来是给人带来满足最典型的快感,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
如果女主能以菲尔为中心,依赖他生活,听从他的安排,菲尔便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拥有支配的快感,而持久的快感会让人心旷神怡,感到快乐。相关专业领域是否有这个公式尚不得知,如果没有,现在自创一个。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大家懂我意思就行。(这里的快感,与吸毒带来的神经刺激不同)
要明确同种族的征服感是难以比拟的,征服高山、猛兽、深海、职场对人而言都不如彻底征服另一个人更令人激动。女主不仅是菲尔美好生活的见证者,还成了他的目标,使得菲尔的优越感与征服欲逐渐升起。
遗憾的是,女主来到菲尔居住的社区后立刻有了独立的想法与生活规划,她把自己摆在与菲尔平等的位置(这里指处境平等),消除了两人之间的差距,反而指挥起菲尔。原以为遇见了伴侣,来的却是个主子,菲尔心头的小火苗再次熄灭,他甚至想结束生命放弃这样的生活,直到又一个女人出现,他才重新燃起激情。
剧情到这我就弃坑了,彻头彻尾的标题党!说好的一个人,现在冒出来三个。(想看后面的剧情,可以自行搜索)
嘴上虽然调侃,但以我的拙见,编剧对菲尔这个角色的性格和行为设计还算到位,多数人在那种处境大都会有同样的心态。只用电视剧来讲清我探讨的问题,毕竟虚幻缺乏说服力,为了更加客观,我把自己也作为例子。
少年时期的我曾有过多次类似的白日梦,总是带着惊喜开始在自己的世界撒野。欢乐的时光或许持续现实中几分钟的样子,我就陷入迷茫,望着空落落的四周,不知去哪,不知怎么回到现实,不知活着为了什么,一个人根本感受不到快乐与生存的意义,即便是梦。于是我敞开大门把亲朋好友,心仪的姑娘,吃瓜群众一个个请进梦里,在他们的热爱与吹捧下甜蜜地睡到第二天清晨。这样的梦,想必都不陌生。
再拿一朋友举例,他没有做梦,只是突然有天说想去经商,我问他怎么有了这个打算,他的回答很简单“谁不想开兰博基尼。”这句话让我醍醐灌顶。
他不是一个好车的人,平时用车也仅仅图个方便,但谁不想更有面子呢,拥有多数人希望拥有的东西便是挣到面子的手段之一。
我肯定当他努力达到目标后,回头发现所有人都换成了跑车,一定没有预想的那样开心。正如WILL,他拥有了一切,却没人知道他拥有的一切,即使后来有人看见了却仍然没人羡慕他拥有的一切,没有带来优越感的物品,除去本身的使用价值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快乐究其本质仍然是生理快感的持续,快感永远都不是源于物品终于物品,而是人性的需要,是心中有一件事支撑起一段时间生活的意义,优越感与征服感便是两种典型的快感。
至于钱怎么“买”到这些差距呢,看看生活中的情形。
试想,当你驾驶长安奔奔在堵在桥上,心急火燎地摇下窗,发现一辆敞篷的法拉利随着车流缓缓驶到左前方。惊叹后瞪眼一看,司机与你近乎同龄,你也许心有不甘,略露羡慕,忍不住再仔细打量,却发现那人居然是一个朋友,这时你会有多大的触动。反过来思考,坐在法拉利上的是你,向右后方望去,一个朋友正驾驶着长安奔奔同样堵在路上,又是怎样的心态。
再考虑一种情形,一个普通家庭,大婚之时,宴请百家来客,其中不乏带着些交情却面生的客人。他们有的送来一千礼金,有的洋洋洒洒放下一万,更有人礼金连带礼品估值十万,尽管日后需要回礼,但当场主人家心里难道不会打心眼里认为,一个比一个大方!
面对两种情形许多人心里一定是同样的答案,钱正是通过多种方式,轻松制造出差距,至于购买人心,是社会环境决定的,是多数人赋予它的功能,又是多数人心中的功能。这里引申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钱能购买差距?我们便要思考这些差距是如何形成的,又是如何与钱挂钩的。
首先,差距源于人的比较,从原始时期到现代社会,从比较拥有的食物到如今比房、比车、比外貌、比伴侣、比酒量、比谁混的圈子潮。人作为能够思考的动物将这种本性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甚至当你还在咿呀学语时,父母已经把这种生活方式传授给了你。(这种情形也不陌生吧)
原始社会时,人能根据自己的偏好对人和物进行划分,多数人的眼光总是相同的,于是会争夺粮食、生存空间与伴侣,这一点与其他动物没有太多区别。不过人拥有高级思维,胜利为王,败者为寇,心里上能够切实感受到巨大的落差,两者互相比较便有了最初的优越感与征服感,这只是人高级思维中最基础的部分。
之后,为了直面大自然的挑战,让生活更加便利,人们思想开始进步,竞争逐渐减少而走向合作。社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分工更加明确,该挑水的挑水,该打猎的打猎,该照顾孩子的照顾孩子,以劳动交换生活必需品。
在这个过程中易携带货币诞生了,它不仅完善了交换的平衡性,也推动这种生活方式更加精细化。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钱也一样,从最初的工具,也就是一般等价物,钱成为物品的代表。伴随着愈加细化分工,人们习惯了用钱交易生活必需品,进一步提高了人们对钱的依赖,最后钱不仅代表着所有生活必需品,也理所应当的成为生活必需品。
在钱不断变得重要的同时,还有一种东西在隐隐变化——社会上对基本生活的认同。
古代多数人自己制造工具,种植粮食养活家人(在现代仍然有少量拥有古老文明的人过着这样的生活)。尽管钱已经能从许多方面买到差距,社会上也有不少贪婪的财主与腐败的官吏炫耀奢靡的生活,但并没太大提高其余老百姓对钱的执着,人们容易从情感与自然事物中获得满足,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有极高的社会认同,生活必需品或许是一块土地而非钱。
所以古时能看到许多文人雅士归园田居,自给自足,过着逃避高堂的生活,也有不少两袖清风为一世声名的官员,不仅是因为拥有这样的生活条件,更是因为社会对这样的人生认可度极高。
而今天的社会不再崇尚古老的生活方式,在这琳琅满目的世界里,许多物品蕴含极高的科技含量,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可以创造的。它们的新奇与便利吸引着每个人,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更多的钱去换取。渐渐的,住房、衣服、粮食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人们在面临选择时也需要更多的钱去换得新式的生活必需品。
无论什么商品,不同式样种类,价格与品质上必然也有不同,人基于传统认识上的等量交换,至今当然把钱作为衡量资源量的标准,自然容易认定价格越高,换来的东西所含资源越多、越好。“物美价廉”一词也从最初的褒义逐渐恶化为“穷”的精致外衣。
如此情形下,钱与价格被个别人利用,模糊人们对商品价值的判断,一个物品不以其成本判断价值,而是以价格来判断。导致各种商品都能轻易通过价格来表现巨大的价值差距,从而使得商品定价趋向于迎合人们对优越感的需求。现在正是一个万物皆可卖,又方方面面都充满着差距的世界,成本相近且同种式样的衣服也能因价格上的巨大差距,吸引着人们攀比,满足优越的快感。而人对钱的重视也已经达到空前的高度,还有继续发展的趋势。
传统农业的收益难以换取新颖与高价的产品,人们纷纷丢掉农具向新兴行业进发,自给自足的传统生活在繁华的世界前显得枯燥且贫穷,成了人们繁忙工作后聊以自慰却绝不愿涉足的领域。在乡村过着简朴生活的人也容易成为他人满足优越感与征服感的对象,越来越多人为“争气”逃离土地,投奔“高品质”生活,追求需要的快感,城市里没有土地,钱成为唯一的生活资源。
前面说人对钱的重视还能继续发展,因为如今民生产品还没全被掌控,一个有田地的人没有钱仍能够回乡种地养活自己,钱并非能收买所有人心。只有当人们失去了土地,食物、住房、教育、医疗费用虚高时,生活才彻底被钱拴住,尤其是为了生活背负着巨额贷款及债务时,对钱的重视甚至能达到命的高度。
2.当今世界体系的形成
如此发展,钱买到差距与人心不足为奇,而这奇怪的生活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当然是一步步演变的结果。
最初,人们没有阶级观念,每个人都需要通过基础劳动达到生存的目的。其中一小部分为了逃避自己的责任而结成集体,如同野兽一般施展暴力,通过以强胜弱的方式掠夺他人的劳动成果,受害者相比于掠夺者总是处于个体,或弱小群体,如若反抗失败或者忍气吞声,那么他们将肩负起施暴者所需做的劳动,同时还要为自己生存进行更多的劳动。
这里提一下人性,每个人都是原始兽性与高级理性的结合,但并非所有人都能放下理性,这便使得部分人有机可图,正像农夫与蛇的故事,比蛇更恐怖的是暴露兽性的人却依旧有着高级思维能力。
不劳而获的生活让掠夺者尝到了甜头,他们不能除了吃喝什么也不做,便尝试对劳动者进行使唤满足他们的征服感。这一切使得无所事事的生活充满了某种意义,掠夺者开始扩张控制的范围,使更多人屈服。我说了,同种族的征服永远是最让人兴奋的,征服一个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千千万万人,一代又一代的人。
为了避免更多人加入掠夺的行列打破无忧虑的生活,为了能维持永恒的快感,为了劳动者能按照命令行事,掠夺者总结经验想到了比挥拳头更好的办法——掌管和积累生存资源。他们对劳动者获取的物资进行先集中后分发,可是收入与支出对等没有意义,必须要为未来做打算。于是逼迫手下的劳动者做更多劳动,慢慢囤积多余的生活资源,并首先占有优质资源,再以此吸引自由的人为自己劳动,同时作为区分它们与劳动者的标志。
人心是个无底洞,有看不尽的理想,也有不见底的欲望。掠夺者越来越懒,野心却越来越大,当如此生活体系慢慢被大家所适应后,普通的使唤难以激起快感,他们大胆要求劳动者做更多劳动以外的事取悦自己,甚至不惜蹂躏劳动者,以看着他们痛苦与死亡为乐。最熟悉的例子——古罗马角斗场与黑奴,便是他们从一个劳动者身上无休止汲取征服感直到空无一物的过程。(即使今天也依然存在这种现象,不过是稍微掩饰了,掠夺者如今总是以最优雅的姿态行最使人抵触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者身上的压力开始越过极限,从前委曲求全是为了安静生存,如今生命受到威胁,便有人起身拼死反抗。
掠夺者在与劳动者的斗争中异常团结,再次成功用武力解决后他们开始思考,现如今反抗的力量还相对薄弱,一旦更多劳动者反抗,这股力量得到成长他们也难以抵挡,如何将劳动者的被动屈服变为心甘情愿。他们想到一个极好的办法,我愿称之为史上最完美的战略。
掠夺者在长期施加暴力后突然转变,以友善的面孔再次软化本分劳动者的心智,以平易近人的态度,减去他们心里一丝怨恨,再大方敞开一道亮窗向劳动者展示自己美好的生活,随后假惺惺承诺,愿带领他们一起走向这样的日子。许多劳动者被这耀眼的光芒晃晕了眼,憧憬着掠夺者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把为人劳动竟然变成了为自己理想而劳动,他们真的想通过纯粹的劳动,以和平的方式过上同样的生活,为此不断干活,不断创造新的技术博得掠夺者的青睐。
(远古时期没有开始专制统治的部落领袖,过着与平常人无异的生活,才是真正带领人民走向美好的生活。)
当然有人不会相信这个谎言,所以这批人被偷偷消灭了,这就是为什么回顾历史,越到近代,专制统治者解决有非议的臣子越是小心隐蔽,他们不能让谎言破灭,否则将会惊醒更多人。也让我们明白,为什么在如此现代化的社会,战争永远不会停止,因为只要有不听话的人,就需要掠夺者用到最初的暴力,但又不能规模过大伤害劳动者的根基。(不过如今他们已经不需要自己亲自出手了,媒体舆论,代理打手,甚至法律也是一种武器,真正的掠夺者不会受制于法律,法律也只是他们维护“梦乡”,打击异议的工具)
掠夺者真的会接纳一心信任他们的劳动者吗?当然不可能!他们深知与劳动者平等,将无人来支撑起他们特殊的生活。为了进一步维护谎言,掠夺者采取糖衣炮弹的方式。他们分享更丰富、优质的资源给努力劳动、落实命令到位的劳动者,一定程度上减轻他们的负担,并赋予他们相应权力,甚至塑造为代替自己意志的傀儡,对不顺从的劳动者则采取惩罚措施。他们用劳动者搜集的资源在劳动者中间进行主观分配,制造生活与地位差距,让从前和谐互助的劳动者无意之间形成竞争,陷入满足优越感与征服感的怪圈,并形成又一次阶级分化,究竟分化为多少阶层他们并不在乎。如此一来不仅成功圆谎,最主要是完美转移了矛盾,将劳动者与他们的矛盾细分到了劳动者中间。
天花板下,一个劳动者的“好日子”,一个劳动者征服感与优越感的满足,必定导致另一个劳动者的工作加重,身心受到冲击。即使矛盾积累到发生大规模斗争,矛头也首先指向同为劳动者却享受着优待的人,这便是为什么掠夺者从当初掌控权利到如今只是参于其中,想想便知。他们像远离世界一般神秘地藏在背后操纵着傀儡政权,避免被冲突波及。如果底层的劳动者击败了上层的劳动者,他们便用手里大量资源扶持胜利的一方,劳动者接受了他的糖衣炮弹,那历史进入循环。如果产生矛盾的劳动者双方达成共识,他们再出面破坏合作关系,促使产生矛盾,总之谁胜谁负没有关系,体系不能变化。
掠夺者在转移矛盾上有多厉害,我们可以反观许多国家的小费制度,员工的劳动本应拿一万的工资,但老板只给七千,所挣的小费全归员工自己。客人的菜品价钱原本包含老板应付员工工资,可是客人还需要付小费,才能承担员工原本应该向老板索取的剩余三千,而在整个过程中,老板只用安心付出七千元,剩下的劳动纠纷由员工与客人争执,这些仅仅是他们的小手段。
也只有真正从底层努力爬到顶端的劳动者才清楚有块天花板永远突破不了,那梦幻的生活遥不可及。下面的人无论怎样斗争、妥协,也影响不了踩在天花板上的掠夺者。或许接近天花板的人能意识到真正敌人的存在,不过他要么已经满足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要么即使想打破这层壁垒却已没有精力抗争,劳动者之间早已形成内部的互相牵制,顶端的劳动者也只能听从于掠夺者,同时提防着下面虎视眈眈的人。
每个劳动者自出生都有天真的志向,向往着平等自由的生活。让他们一辈子感到被人拘于圈内不能出头,摸不到希望,无论他们选择妥协还是反抗,长此以往都必定产生大规模不甘和焦虑,积累大量人生疑问,诱发他们共同思考,甚至团结一致寻找真相与解法。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尽可能剥离劳动者之间的联系,让他们无暇发现深藏背后的根本矛盾,掠夺者不得不另外采取“惠及”所有劳动者的行动。
他们以人的本性需求为出发点展开研究,要把劳动者工作外的“自由时间”也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并让劳动者能有短暂的满足,为此调度人力物力利用自己和劳动者的智慧,不断推出新的、不同种类的娱乐产品以适合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在劳动以外的时间转移生活中的疲惫、不满与焦虑。
前面说人最基本的两种快感是优越感与征服感,也是获取方式最简单的两种。表面人们会克制展示这两种快感,但私下可就放开了,掠夺者也正是利用这一点做文章。要想满足所有人的优越感与征服感,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着手开发虚拟世界。
于是我们能看到越来越多满足人类的“爽文”、毫无启迪意义的电影与电视作品、低俗的新闻以及娱乐方式大行其道;能看到许多人沉浸在充满着人类理想的虚拟世界中难以自拔;能看到许多人在简单粗暴的快感中退化道德底线,装疯卖傻的主播泛滥网络(这样能火,每个人都有责任)。而无论何种娱乐方式无一不是像按摩般对“穴位”充满简单直接的刺激性,给人带来短暂生理快感起到安慰的效果。
人类是有各自精神世界的生物,而娱乐产品是为了迎合大众所设计的刺激性产品,某种程度上是基于人类最原始需求,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愈加重视品味的人类面前每次开始都会遭到抵触,如同性文化的开放史一样,掠夺者为了让劳动者接受这些产品也走了漫长的道路。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断发明新一代娱乐方式,如同增加药物剂量给劳动者更深度的刺激以稳定局面。同时又降低人们精神要求,鼓吹消解艺术品与商品的界限,把优秀的精神产品同样化为金钱的附庸,使艺术活动逐渐娱乐化。对前人深刻的思想领悟不是一票否认掩饰,而是淡化为“小聪明”或者“大哲学”,总之不是向下诋毁,便是向上吹捧,既让人人都应有的思想存在,又使其变得虚无缥缈,“不切实际”。如此一来劳动者的精神世界的门槛在降低甚至去除,掠夺者便能轻易在里面替他们打造精神世界。
所以如今能看到许多人自嘲为“凡人”,自嘲为“韭菜”,不甘地说“还是要现实一点”。人们嘴上接受了掠夺者那一套,心里也认了那一套,可是骨子里却永远不会甘心,因为这些思想与产品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虚拟生活的满足终究不是真的满足,麻醉剂终究不能治病。于是又能看到许多人玩腻了所有娱乐产品后,买尽一切也摆脱不了蒙在身上的阴霾便沉迷酒精,尝试毒品,通过化学方式暂时解决烦恼,这些方式往往会摧残身心,但却让人彷佛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多数劳动者好像是被一根逗猫棒调戏的小猫,在掠夺者的指引下追逐一代代新奇的产品与游戏中的虚拟世界,潮流把他们引向何处,他们便看向何处,看着看着一辈子就算过完了,到最后也没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只得感慨用生命只换来这些东西不够划算。
为了避免劳动者在空虚的物质娱乐中醒悟,比起难以开发的新技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工作-焦虑-娱乐转移焦虑-工作”的体系塑造为人们生活的唯一方式,也就是把追求娱乐人生打造成生活本来应该有的样子。
要达到这个目的只是宣扬肯定不行,我们知道一个人很难听取别人的话,比起耳朵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点掠夺者也懂。他们不断把聚光灯放在个别人的酒池肉林中,向劳动者展示所谓解放天性的娱乐生活,把一切脱离探清如今世界体系真相的思想鼓吹为潮流,让不明世事的劳动者人去效仿追逐。他们也会坚持鼓励劳动者追逐理想,但悄悄把纸糊的希望放在第一层,年少轻狂的劳动者一头撞过去,却发现“娱乐人生的真谛”藏在深处,以藏宝的方式,让人们懵懵懂懂自己选择相信娱乐人生才是正确的活法。
(哲学上有一句话,说人生原本就是烦躁的,活着就是在烦中寻求快乐,我认为这话如同放屁。今天的生活之所以变成这样,是一步步引导的结果。任何人生在任何时代都不是为了排解强加给我们的焦虑而活,我们的焦虑应该像解不开难题的数学家那样,像执着于写好故事的作家那样,像严谨攻克技术障碍的技术工人那样,像追求更完美、更自然的舞蹈家、音乐家那样,像追求极限的运动员那样,是充满主动性的,聚焦于处理问题。而不是出生被社会蒙上的焦虑,永远排不干净,其过程还让人身心俱疲。)
通过今天的局面已经能看出掠夺者的战略小有成效,不过还不够全面。为了让思想渗透彻底,任其在劳动者之间生根发芽自觉传播,化作“天然性”产物,掠夺者仍在努力。他们又一次突破底线把对象直接瞄准刚具备思维能力的小孩,众多以他们为目标的娱乐节目和娱乐偶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彻底占据他们学习外的时间,培植他们的生活态度,最终使他们难以形成自己强大的精神世界。(充满正能量的的当然好,不过少之又少,大多无害无益消耗时间)
电视剧和电影也从早期影射现实越来越多转为刺激“爽点”的魔幻风格,劳动者不再细心观察生活,也难以观察到太多生活,无时无刻不关注网络上的虚拟人生。最接近客观事实的新闻,在标题与内容上也走上了刺激人性的路线,当人们麻木之后,察觉大众媒体荒唐糜烂时,这张网已经铺开到了方方面面,难以逃出。
细想为何一个没有实力的整容明星会比一个科学家更受欢迎,物质生活更丰富,而明星常常过气,或者说被掠夺者抛弃,但科学家不会。因为许多明星只是掠夺者用于麻痹劳动者思想随意挑选的棋子,科学家却是实打实的生产力,他们属于极有能力的劳动者,可以为掠夺者制造新工具,这些工具不仅能为其所用,还能渗透进劳动者的生活中,媒体便算一个重要工具。
传媒学里有一个词叫“信息茧房”
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
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偏好能被轻易发现,甚至不是人找信息,而是大量繁杂而又类似的信息主动上门。其中不乏毫无意义的生活私事,劳动者在筛选与浏览其中内容时,虽满足了一定心里需求,却磨去了许多时间与接受信息的精力,难以接触到足够多有价值的知识,导致思维单一化,从而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中,以兴趣偏好建立起坚固的世界观,融入各自的小圈子,不再团结成一个大方交流思想的集体。从前一个人能够发现的问题,如今需要结合更多人的思考,等同于想要开一扇门,需要更多的钥匙,而这些钥匙不仅像七龙珠一样分散还十分排斥其他钥匙。
就新热的短视频产品来说,我也相信一位制作者的话,优秀的短视频未来会像唐诗宋词一样成为文化。但在这之中混入的海量个人生活与娱乐信息,只会让观众经历短暂的乐趣,然后回归疲乏,因为这些东西永远不能实现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平衡,消解不了被剥削的根本矛盾,也满足不了人生的追求。只有主动去接受自己不喜欢的知识与信息,才能保持思考的能力,结合多方信息,看到漏洞与真相。
虽然娱乐产品更新换代会推动科技水平上升,但这种体系下科技越进步,劳动者越需要努力工作,自由空间越少。我在前面提到过,这些科技产品不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可以创造的,它们可以给人在地球生活带来便利,但不妨碍成为掠夺者的工具。因为它们的所有权不归每个参与创造的劳动者所有,而是一种优质资源归掠夺者所有。掠夺者以“品质”定价,把劳动者创造的产品销售给劳动者,以低报酬,高售价迫使劳动者理应更加卖力。
所以在掠夺者打造的盛景背后,劳动者其实在不断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存资源的机会。房子、土地、医疗、教育、饮食、娱乐等所有产业成功把劳动者的生活切割破碎,只有钱能将一切聚拢,劳动者不得不赚钱达到虚高的定价,甚至不惜透支未来几十年的劳动力换取生存资源。当生活必需品价格上窜到不合理位置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了提高自己收入必定互相需求高报酬,使整体生活成本增加,然后硬着头皮干活。
这时掠夺者利用高额报酬能随意操纵劳动者的工作意愿,当土地给不了那么多收益时便放弃土地奔向掠夺者准备的工作。失去田地的劳动者,也彻底失去了自给自足的机会,永远沦为打工的机器,劳动者望着未来的路发现全是养活自己的道路,那时应该会思考生下来就是为了养活自己吗,活着就是为了活着?
当他们在矛盾中想要探清真相时,生活已经融入大量的消遣娱乐方式难以剥离,差距化商品早已蔓延到生活各个角落。在如此多新鲜的娱乐方式下,新生的劳动者更难以走出这个成型的体系,沉溺于一个循环中,工作,消费,工作,消费。懒得去询问缘由,询问生存为何,不再去质疑与寻求平等,离根本矛盾越来越远。
等到劳动者完全沦陷在掠夺者打造的物欲世界里,钱就像一根链条,一端拴着我们,另一端在哪?在上帝手里?肯定是在少数人手里!他们不需要工作,不需考虑责任,唯一要做的便是繁衍,再通过征服享受世世代代的快乐,当劳动者忙着生存时,他们只需要想着如何保住这个体系。
人既然只能活上一百来年,为何聚敛如此多财富,正是维持这个体系的稳定,把链子牢牢握在自己人手里。其实对他们而言,只要这样的世界相对稳定,无论怎样的科技水平,无论多么现代化的建筑,多么规矩的社会秩序,他们也不在意,他们的快乐已经存在。之前的香港与中东不就像新时代的角斗场吗,掠夺者用钱激起劳动者内部矛盾,在城市建筑被大量破坏后,丝毫不在意这片废墟,擦擦屁股就走人,如同买了一张剧场票看戏,终场后演员还得自己收拾舞台,好一个“闲敲棋子落灯花”般惬意。
劳动者对生活方式的认同被培养后,生活走向单一化,世界难再有田园牧歌,游戏人生逐渐成为主流,所有填充精神世界的内容,只是各种简单的潮流在不断更替,像起搏器一次次刺激人的生命力。掠夺者大肆吹捧这一切,一旦有相悖的思想觉醒,便立刻扼杀。他们已经不用自己出面,通过群众的共识,通过群众的排斥,就能对一切有理想,愿意努力,不受金钱左右的人进行扼杀,最终不仅达到自己的目的,还能让大多不明所以的劳动者体验到属于多数派的征服感与占据“真理”的优越感,而那双沾满罪恶的手却已经在这盆浑水里洗得干干净净。
为了避免空谈,我仍然举几个生活中的例子。首先以我为例,在接触过许多娱乐产品,尝试过许多娱乐方式后,我的确激动过无数次,但总没有获得想要的满足,反倒每次散场后都感到更空虚。就游戏而言,曾经我认为手里的游戏没法让我拥有满足是因为不够好玩,最终发现无论玩什么游戏,总是差一种感觉,难以弥补的感觉,如果真正进入游戏世界或许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我又十分清楚不可能进去。我冷静下来想了想,发现被捧得火热的娱乐方式,甚至于一些生活方式,除了人自身的情感(爱人,爱家,爱社会,爱国,爱世界,爱自然)没有任何一样能够让我满足。
如此主观的感受自然不能代表更多人,我是在不经意间听到朋友和一些陌生人抱怨与我类似的情绪后才开始思考这会不会是一个普遍现象。他们来自富裕程度不同的家庭,细数下来却没有一个真快乐的人,尽管当面大家不说,一起游戏是也是嬉笑打闹,但回归平静后每个人身上都有着迷茫与不甘。(我与许多伙伴都有单独相处的经历,尤其是晚上一起玩,一起吃夜宵,或者直接住对方家里,我能看到他们脸上的愁闷与迷茫,也能听出他们部分真心话。)
原本除了物质带来的快感,我们最享受的便是与朋友、爱人、家人一起娱乐,一起工作的时光,我们会因为看着身边的人快乐而倍感欣喜。然而现实生活将每个人推上各自奔波的道路,再次见面人人也是带着倦容,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回头又是面对无尽的阴霾,周围的人都耷拉着脸,又怎样感受到快乐。
脑子转动起来后我开始在回忆里搜索,发现自己身边就能找到抑郁症患者和罪犯,更让我相信这是一个普遍焦虑的社会,我们嘴里挂着“吃喝玩乐”,却从来没有真的拥抱住那放弃式生活,总是在真切地抱怨“没钱”,然后为了赚钱想办法,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挣从前狠不下心来挣的钱。
我有一个非常要好的朋友,高三毕业的暑假,我两曾靠着各自可怜的零花钱相互扶持,勉强在他家玩了一个月。后来他家里想办法让他进入军校,也因此摆脱了曾经比较窘迫的生活(原本他的生活条件也不错,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那时起他的娱乐方式便开始逐渐超出我能接受的范围(兴趣与金钱都超出了)。而工作后他有了更高的工资,在第一年休假期间,一个月内轻松挥霍掉十几万(我一年也挣不了这么多)在吃喝玩乐上,在他回部队前我去看他。人胖了二十斤,头发乱糟糟的,眼睛挂着一层重重的黑眼圈,在床上无精打采地玩手机。我说你还欠我一顿小龙虾,他萎靡不振回答钱都花完了,怪我不早来。
他拥有了曾经梦寐以求的消费能力,花钱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但一起玩耍时我没有看到他比多年前更快乐些,普通的娱乐难以让他再打起精神,只有更高消费的方式能带来兴奋,而获得的快感又随着一次次消费结束逝去。从前他面对女朋友脸上满是欢乐,如今面对一任又一任新女友,已经没有浓烈真挚的情感,只能看到疲惫在身心上积累。
我去的那天,他不停地告诉我他玩了什么,买了什么,喝了什么酒、花了多少钱。我羡慕,但却不感兴趣,我知道那样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羡慕的是他成功获得了曾经想要生活的一部分。这些话他对父母也说了,他的父母同样没有显露出多少兴趣,因为我们的无动于衷,他的消费出了娱乐场所后似乎没有给他带来额外的快感。当他口袋里没钱时,变得无法重拾以往的自信,脸上挂满了陌生的颓靡。关于他的生活我无法详细说明,我相信他依然纯粹正直,只是如今在钱与权面前,他异常矛盾,他渴望它们,却又没那份坚决。
这就是今天的许多人的现状,有的东西并非他们的向往,但出于某些心里原因,或许是为了优越感,或许害怕成为别人满足优越感的对象。他们把别人的欲望抄袭成自己的欲望,见到别人获得快感误认为自己也应该这样做,所有人做着不同的工作却渐渐变成同一种人。大家忙着去效仿,不再注意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情感,认为拥有钱,一切情感都有了,便充实了。即使碰壁也不去思考缘由,而选择继续自我麻醉,通过麻醉来逃避,逃避那不可知的梦魇,永远也不能冒出头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
还有一个朋友,是我工作上的同事。刚认识他时,不抽烟、不喝酒,无不良嗜好。虽然拿着微薄的工资,但有车有房,家庭美满,愿意吃苦,唯一的爱好是篮球,这能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与我另一个朋友当然是两种处境与心态。一次饭局上,一个四十岁的大树酒过三巡后对所有人说,他非常欣赏我那位朋友,非常羡慕他纯粹的生活方式,并说在自己身边,只有他一人那样活着。
我不禁想,或许这也是他吸引着每一个同伴的魔力,包括我。后来一天,他辞职了要去做销售,拿更高的工资。我说那个需要喝酒,他说知道,就是陪客户玩,我说你会吗,他说学呗,还很激动地告诉我去见识了才知道,跟那些人比起来,我们玩的都不算玩。我绝对支持他去争取更好的工作与物质生活,也当然明白他说的是些什么,只是他的话让我愣住了,人,在这个社会,注定走向这样的生活道路吗。
这难道不是一个一心向钱的社会?
不得不感慨,钱,与这个物质世界真是极好的搭配,也是一种更儒雅的方式,它把属于全人类的自然资源进行归属划分,让掠夺者与劳动者在拥有的资源差距上不断加大,还将两者的实际接触距离不断拉远。慢慢的劳动者看不见那双奴役自己的拳头,只把为养活自己而被榨尽血汗当作常态。
好在掠夺者终究是人,做事就不可能完美,疏漏被部分劳动者找到打开这个世界体系的缺口,造就了今天的生活。
3.如今生活的由来
今天的美好生活是怎样来的呢?
再向大家介绍一部电影《摩托日记》,并以它作引子。(部分介绍电影的内容来自百度百科,写得确实好,如果用得不对,请提出)影片讲述了主攻麻风病的医学院研究生切格瓦拉在他23岁那年,按捺不住的疯狂青春的驱使下毅然告别了父母和女友,与好友——29岁的生物化学家阿尔伯托匆忙抱着帐篷被褥上路了。“快快快,前方犹如聂鲁达的爱情诗般美好”。就是这种对未知事物怀有的无限探索的兴趣,使他们并肩驾着诺顿500摩托车,开始了穿越阿根廷、智利、秘鲁、古巴等拉丁美洲国家,为期8个月的旅程。
伴随着悠扬激昂的音乐,我们可以通过镜头看见南美洲广袤土地上粗野的自然景象,一种撼动人心的原始美感。而镜头里的世界距离历史上那次真实的游历相隔几十年,我猜想当年的风景一定比电影里更自然,更美,更让人不愿闭眼。
两人在旅途中没有过分留恋景色,他们异常敏感于这片土地上人们的生活。起初格瓦拉以为这段旅程将是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因此从摩托车坏在半路到被货船运走而不觉,从恋爱、喝酒、打架到充当消防员帮助救火。每一次新奇的冒险都让他们心动不已。但当两位年轻人体味到他们所在的拉丁美洲的社会与政治问题时,他们旅行的基调发生了改变,他们的价值观也彻底被颠覆。在智利那种“不是人走的路”上,两个人遇到了一家穷得连最后一块贫瘠的土地也被地主剥夺的背井离乡者,他们的“幸运”就是能在附近的矿山找到工作,而矿山老板连一口水也不给他们喝。
切格瓦拉与阿尔伯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语言彷佛哽在咽喉般迟缓,“不为什么”这个普普通通的答案激起了双方短暂又漫长的沉默,也让切格瓦拉两人感到羞愧。这次遭遇让格瓦拉经历了“生命中最寒冷的夜晚”,眼前的世界与他们享受的生活相距是那么遥远。
随后一路上所感受到的新鲜事物连续不断地冲击和转变着他们对世界的看法以及看待事物的角度,印加文化的奇观、马丘比丘的美深深地震撼着他们,但此时激昂的旅途伴奏早已停止,我们能清晰听见空气中弥散的噪音,荧幕上只剩下晃动的镜头,二人始终低沉的脸,以及那颗不知安放于何处的心。
切格瓦拉正是以这样的眼神看着与他生活在一片大陆上的其他人,这些不协调的因素让这个世界由眼到心的那段路程变得暗淡。如此广阔富饶的土地,竟然容不下所有人安详愉快的生活,所见所闻像一层阴霾笼罩在他的心头,以至于在为老人看病时,他开始思考或许残害这些人的不是疾病,又或许拯救他们不靠医术。
在旅程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们来到秘鲁山区的麻风病人隔离区。病人们像原始部落的居民住在在河岸边的茅草屋中,医生护士与修女则住在对岸简陋的板房里,与麻风病人共处的亲身经历更使得他们不得不开始质疑——“被经济定义的所谓的‘进步’究竟有何价值?”
切格瓦拉24岁生日那天,医生护士与修女聚在一起为他举办了简单的礼会,在欢声笑语中,心头的愉悦没有停留多久,他难以忽视河岸对面还有一群人依旧在黑漆漆的草屋里度日。
他眼里人人平等,歌舞升平的社会是多么遥远,中间宛如隔着一条汹涌的大河,而现实就如同夜晚一般黑暗,在这样的条件下只有凭人类自己的本事才能到达向往的彼岸。即使危险重重,困难重重,即使受到同伴的阻止,切格瓦拉还是选择尝试,患有哮喘的他,曾经不敢下水的他,决定游过这条河,这是一个象征,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赌注,要建立起不同群体之间的桥梁。最终的成功也预示着将来的成功,人们的欢呼也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向往。
两人在机场分别时已不再是旅途初始那样少年意气,正如切格瓦拉所说,这次旅途改变了他对现实的看法、对生活的理解以及未来的目的地。当阿尔伯托邀请他毕业后来与自己一起工作,切格瓦拉摇摇头答道:“我不知道。”二人心领神会。
电影最终以切格瓦拉登上飞机,阿尔伯托遥望着远方结束。他们人生新的篇章也从那时开启。切格瓦拉放弃了别人眼中的大好前途,投入革命,阿尔伯托后来也加入其中。在古巴革命成功巩固政权后,切格瓦拉没有继续享受胜利者的宝座,又前往其他南美、非洲国家,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播撒革命的种子,帮助人们建立共和国政权。作为一个医生,他放下手术刀拿起枪战斗,却同样拯救了无数人,甚至世世代代的人。
切格瓦拉生命的终点是他39岁那年,在玻利维亚领导革命的他受到围剿而被抓获并立刻枪决,但要论起他精神与灵魂的终点,在2020年的今天,还看不到尽头。
我们无从考究过往那段历史的真实面貌,也不可能再一次走近这个人了解他的全部,所知所看见大都是后人书写的历史,从这些文字和语言信息里我们至少清楚切格瓦拉不是穷苦人家,他家世良好,前途明朗,相貌英俊,他从出身便在这个社会中处在极高的位置。他也不是一个所谓的圣人,他有欲望,有病患,有性格缺陷,有时甚至行事极端。他与正常人有同样的大脑与思考能力,他看到的一切也是所有能看见世界的人所清楚的。他需要吃,需要喝,需要性,有恨有爱,做好事也搞破坏。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有着高级思维的动物。
但他的确独自选择了最艰难的道路,把解放劳动者当作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背叛这个“世界”,在掠夺者的思维镇压下,成为一个漏洞。
电影中导演反复向观众提及“100美元”,那是切格瓦拉女友给两人的资助金,从阿尔伯托的话语里我们能了解到在当时的社会下,这笔钱足够他们享受这段旅途,阿尔伯托也始终想用那100美元解决两人的困难。但在落到不得不向别人讨生活的处境,切格瓦拉也没有松手,直到遇见可怜人才把它留下。写到此时我才明白那100美元除了对女友的思念,究竟还代表着什么,导演想告诉我们什么。
那是“轻松美好生活”的标志、如今这个世界体系的饭票、掠夺者所打造的生活游戏的入场券,而不仅仅只是货币。切格瓦拉最后没有向生活的困难与现在的世界妥协,没有沦陷到那看似快乐的生活方式中。他毫不犹豫地把钱给了别人,让他们顺势而生,自己却逆势而活。
他脱下锦绣的外衣走入前路未知的泥沼,并决心一生一世这样走下去,丝毫不对生活中现成的美好事物起一丝贪恋。正是因为锻炼出这样的勇气与意志,他才具有逼迫掠夺者让步的力量,为如此多苦难的人民带来新生活。捏紧100美元是打破陈腐规则的人应该有的意志,是实现理想社会,维持理想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意志。
至于“100美元”是纯粹电影情节还是事实真相并不重要,拿自己的生命妄图建立起众生平等的世界,这样的“傻子”太多了!建立新中国的周总理与毛主席等人,他们深知走向平等的道路永远不能停下脚步,只有人人都享受到了,才算享受。比起切格瓦拉,他们过得更为简朴,更为克制,时刻考虑如何使民族复兴,把自身的智慧施展到极致换来红军的成长,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尊严。同时我们要明白,一两个人的斗争是不够的,他们有着千千万万的追随者,正是因为有一个个这样的人发起冲击,我们才能在掠夺者手里抢回一段链条,留下呼吸的权利,
遗憾的是当这批前辈走后,后代劳动者虽口头上要继承他们的理想,却渐渐忘掉了最重要的精神品质,如同闯王进京的子弟兵,生活有了丝毫改善便花天酒地,其劳动者的本质终究没有改变,仅仅得到掠夺者的一次妥协。而掠夺者唯一的损失便是他们在劳动者大脑里辛勤培植的社会意识被打开了一个缺口,对他们而言这并非颠覆性危机,只要体系没有崩塌,他们仍然能让大多数劳动者尝到甜头,又陷入划分阶级的怪圈,再通过手里握有的大量的娱乐产业、生存资源慢慢蚕食失去的部分,很快填补住这个窟窿。略有自由的劳动者只能等着拽回来的链条,又一点点松手放回去,最终勒紧脖子,各求生死。
以上谈的几乎是过去,我们或许看不清历史,但能细察现在的处境。吃穿住行费用不断上涨,仅住房一项就限制了多数人的生活理想;谈情说爱需要更多的钱,人人都希望遇到真爱,但人们更加趋向面包打造的“真爱”;教育医疗需要更多的钱,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必须抢号上学费昂贵的私立幼儿园,而良莠不齐的教育集团做的一切历历在目。
人们在物质分配上私心变重,越来越相信钱的能力,以收益的多少来决定自己付出多少的真心与汗水。为了能体现差距化的商品,为了成为人上人,人们趋向钱多的工作而非自己想做的工作,该做的工作,能大展拳脚的工作。在这个世界掠夺者想要发展何种产业时,无需自己动手,只用提高薪资,便有一代一代的劳动者肝脑涂地,贡献智慧。(忍不住假设现在所有人都跑向“繁荣”的虚拟经济,无人做实体经济,社会难道靠吹泡泡维持么?)
对钱的激烈追求,也扭曲了社会正确的意识形态。我曾经在网上看见网友批评自己的小姨倒卖国家资产,横行霸道,却被他姥姥称“会过日子”。又想到我的母亲,许多眼前的家庭不断在给孩子灌输钱的重要性,何时何地都要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家庭、爱情,都是钱的附属品。再结合一些兼职经历,为了博得眼球与收益,专挑人性柔弱与激烈的一面为突破口塑造“事实”。明面上我们崇尚大义与无私,暗地里仍然得意于自己偷偷摸摸的小动作。毕竟脸面、尊严、隐私都无所谓,最终,钱才是衡量人的标杆。
不能否认,钱能够在今天带来更优质的物质生活,但随着我们逐步沦陷于这个框架中,把追求金钱权力与美好生活划上等号时,已经忘了让原本早早被奴役的我们拥有今天的是一群不接受这个体系的人,不贪恋金钱与物质生活的人。
如果有人说没有他们,也会有今天的生活,我看未必,科技的提升是为了便利的生活,即使没有掠夺者的压迫,没有部分人的抗争,我们同样会发明水渠、马车、汽车、马桶,或早或晚来到如今的水平。但如果没有抗争我们早已成为乖巧听话的奴隶,早已认可了掠夺者与我们本身的不同,甚至会视他们为高等物种。(如今社会上的自嘲会不会变成事实也只能跟着时间看)
也有人说社会的快速发展正是因为人之间的竞争,矛盾促使发展。我始终愿意相信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促进人类创造力提高,而至于人之间的竞争,有时提高了人的能力无可厚非,但那个“能力”并不干净。即使当它绝对的无害时,究竟是竞争激发的斗志与动力更足还是梦想,大家心里也有自己的一杆秤。
有人说我一派胡言,首先非常感谢能看到这里,以上的确只是个人观点,不过“韭菜”我们是这么称呼自己的,我不能说自己是个预言家,分析家,在对这篇文章删删改改的过程中刚联想到的事情,竟然巧合般出现了。原本在我看来是很糟糕的情况,但我终究才疏学浅,不能洞察其中的深意,不知这些事件背后会不会另有解法,会不会有利于人民。
4.我眼前的世界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要想这些?往私了说是为了让自己开心,打小小伙伴中间有人闹矛盾就严重影响我的玩耍体验,心里总想着有一个人孤独的被排挤在角落,强迫症使我只有看到大家一起游戏才更舒畅,也更快乐。往大了不知如何表达,或许是为了感恩吧,毕竟这是我从父母那学到的好习惯。
我出身没有特权,但也不太用为车和房子苦恼,不比很多人差,不比很多人好。我曾经也爱财,羡慕别人奢华的物品,苦恼生活的压力,幻想暴富的日子。即使看到了农村和城里那些苦苦生活的人也置若罔闻,只忧心地盘算学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才能赚大钱过好自己的生活。
为此我努力学习,别人说应该怎么做,我便怎么做,从不看自己适合什么。但终究发现学习、教育,不应该当作生存法则,不应该是为了我那种赚钱大梦。而且现在课本上的内容,留给我太多疑惑,却又没给出足够的答案,我开始质疑曾经学习的目的与自己人格上的缺陷,不过始终没有一个清晰的解答。
22岁那年,我被钱紧紧扣住的眼睛才总算被人撬开。他刚19岁,瘦的不成样子,与我算是同乡,在外地打工期间与老板定了“君子协议”,也就是口头协议,最终因老板拖欠三个月工资,冲动之下砸了他的爱车,并在对方报警后借钱出逃,与我上了同一班火车,我有幸坐在了他的邻座。
夜深时,他向我借手机联系即将投奔的朋友,并大方地告诉我逃犯的身份,以及如何从市中心沿着高速边的山路走到郊外的另一个火车站,如何用朋友的身份证号买票上车等奇事。我内心又恐惧又激动,至今也忘不了自己打量他的眼神。
当被他问到年龄、工作时,未毕业的我竟然对想到的答案有些忏愧,“还在上学”几个字憋在嘴里嚼烂了才说出口。那时我并不知道这奇怪的感觉怎么来的,在他邋遢的形象面前,我感到了卑微。现在回想起他的反应,好像与电影里那对夫妻神似,他们都是笑着回应,至于笑容里多少羡慕与无奈我不清楚。他为我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把他的生活与见闻倒进我的小世界中,我也终于感受到什么是“人上人”,原来在我下面有一层,还有一层,还有一层,还有一层!
联想到爸妈花钱把我送进的高中,许多同学家里都十分殷实,在毕业后大都选择了出国,他们讨论的内容从来不是如何谋求生活,在社交平台上展示的一切与横跨辽阔土地的火车厢看到的生活完全是不同的风景
又想到泰国有条热闹的街道,一面是脏乱的市集,人群拥挤,一边是高高的铁栅栏围起来的皇家园林,洁净、清幽,中间的那栋大房子里似乎没有住人。
中间只隔了一条这样的街道。
在我修改文章部分内容时又看到印度百万人民浩浩荡荡步行回家,许多人“没有”土地,他们失去了工作就是失去了生活,现实已经快要把他们逼到横竖都是一死的地步,接下来情况也许还会恶化。
我不清楚有多少人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比我活得更苟且,好像从下水道钻出的耗子一样游走在城乡的每个角落。不过我看清了差距,偶遇的(应该是必然遇到)那些个陌生人,他们自信、坚强,比我努力、拼命,在这个“勤劳致富”的社会更有资格拥有快乐美满的生活。我试着想象过与那个19岁的逃犯交换人生后能否有他那么大的勇气出来闯荡,没有结果,因为我不敢往下想。
那一刻我算是明白引以为豪的一切,目前拥有的一切,不过是生在一个好的家庭,强大的国家而已。能“享受”生活,不过是从前有人以自己的牺牲抗争成功,现在又有人代我承受了一份痛苦而已。他们比我更努力,更坚强,却可能永远拥有不了摆在我眼前的生活,更别说优质的生活。甚至许多人出身便是死亡,成为战争、饥荒、污染的牺牲品,没有选择的余地,没有拼搏的空间和机会。(是我天真还是14.8亿公顷的耕地和40.9亿公顷森林里的资源真就养不活80亿人!)
这便是社会从古至今一步一步曲折走向掠夺者所打造那个高枕无忧世界过程中的一个现象,一种自私的思想积淀于人心的深处。我们只会看到这个世界如何繁花似锦,年年昌盛,却毫不在意在这种体制下,无奈逝去的人。我们在别人用血汗构筑的城堡中享受,又在贡献自己的血汗供一部分人更优质的享受。自由到不用劳动,不过是有人扛起了你应该有的劳动,可世界之大,又怎能看到是谁在背负着你前行。我们看不见那些牺牲者的面孔,他们渴望着回头一睹我们的生活也做不到,他们必须时刻面对外面的苦难。
当有的人富起来后,另一帮人已经越陷越深了,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尚且看得比我“透彻”,“没钱,没权,警察不会帮我说话的,这就是现实”。(部分充满责任心的人牺牲自我利益换来的就是部分同行中饱私囊)这样的现实让人如何相信梦想,相信生活,相信平等。
人本应该为了自己追求的人生而活,事到如今,应该为了谋求平等与幸福而活,多数人却仍然挣扎在生存线上。我们本应该作为前人的阅卷人,纠正错误,传承普世珍贵的价值,通过教育建立正确的社会意识,为所有人创造平等的机会,至少平等的生存机会,可如今的世界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吗,这是所谓的现代社会吗?卫星遍布地球又能怎样,人类移民太空又能怎样,WiFi遍布世界又能怎样,不会影响少数人享受,多数人挣扎的事实。
人只要活在世界上,即便生产力极大发展,也总有累活脏活需要人来做。生活不应是一部分人逃避痛苦,而是共同将其分摊为职责,便不再有这种痛苦。我们以为只要像现在一样努力发展经济,革新技术,等机器代替大量人工劳动就能拥抱平等富足的世界,不可能的。工具只是方便劳动者劳动,而不是让劳动者不劳动,这个世界上的掠夺者也永远不可能轻易放弃世代享受的特权,凌驾于他人之上的特权,他们会阻碍那个时代的到来。
如今看似人人都卯足劲干活,其实许多只是被逼着出力,身心不一,行动必然缓慢。即使真能进入全自动化时代,掠夺者也会阻止,因为当劳动者没有事做,一切都能被机器替代,便不用向掠夺者低头哈腰,也不必认可他们对资源的所有权。这样想来劳动者不仅到达不了掠夺者描绘的泡沫般梦幻的生活,掠夺者手里握着的大量资源不愿放手拿来供人研究,推动社会发展的生产力也受到了约束。
我们今天能感到庆幸是因为缺乏对照,人永远只能跟昨天的自己相比,以此便认为世界高度文明化,社会已经在快速发展,其实人类还有巨大的潜力。就我们国家而言,为什么能快速发展?是因为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早开辟出了一条发展经济的道路,相比之下他们拓荒时当然缓慢,而我们直接上去闭着眼都能跑很快。以我们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民的劳动力(社会发展最基本要素)能有今天的成就,我认为可以自豪,但没必要拿去与别人比谁达到这个位置花的时间少,也不必沾沾自喜。况且现在已经发现他们经济模式中许多漏洞,他们要硬着头皮跑下去,我们应该试探着放慢,多相信自己的模式,因为世界整体进程实际上是缓慢的。
我是一个浅薄的人,能接受西方各种文化,但我总感觉里面藏有掠夺者最成熟的养分所以会进行提防,我们国家也在提防。我知道现如今武器装备很重要,但我不知道经济超速发展有多重要,我杞人忧天般认为太多人过于看重经济和享受那个数字变大的欢快,而数字飞速上涨产生的社会压力渐渐难以被技术带来的生活便利中和掉,这种发展模式,早晚会面临崩溃。
5.我们应该有的生活
这个社会只能靠钱驱动吗?不是!每个人都记得自己在做喜欢的工作时多么忘我,即使累也不觉得辛苦,即使困难也不放弃。人们为了美好生活,为了梦想而努力才能解放蕴含在人体里最强大的能力。为了有时间追逐自己的梦想,大家都在相应时间内主动履行职责,心往一处放,力往一处使,把需要的资源往一处集中,能够让生活水平上升更快,为每个人争取更多的闲暇时光。那些起身反抗的劳动者正是为了把人类领上这条文明的道路,走向理想的社会而奉献自己的一生与智慧,我们看他们过得艰苦,实际上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半个理想社会的人在生活。
那是一个欣欣向荣的世界,善良的人类平等相处,每个人都是劳动者,又是收获者,人人肩负起责任,用劳动换取生活;人人平等,没人愿意享用特权,没人愿意逃避责任;人人愿意做,主动做,不在乎虚无的外在,而更重视内心的品质。人们共同开采资源,共同享有资源,共同享用人类智慧的产物。无论生在哪个家庭,都有动力,都能被支持追逐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一同发展科学技术协调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在那个社会里不讲英雄,不等英雄,人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既共同建设社会的基础又在各自喜欢的领域为人类社会添砖加瓦;不讲礼仪,不讲素质,人人坚持优秀的品质,又互相影响。没有不劳而获的人,没有贪图吃喝玩乐的人。(我相信这个世界原本每个人都不满足于吃喝玩乐,都有自己的理想领域,只是被他人的眼光,各种含带着差距化的商品阻碍了)
大地上没有了硝烟,人们彼此帮助,各司其职,共同生活,老人传授经验,中年人扛起重任,小孩学习之余嬉戏玩耍,夜晚来临,可以在城市里张灯结彩,可以在郊外架起篝火载歌载舞,扬起一番欢娱的气氛。
这看似遥远的社会,真正想起来,与如今世界的历史对比起来,其实那么近,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为何这么想。
首先大家一定担心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会迟缓甚至停滞,导致没有工具使生活进一步便利化。我认为自动化的工具或高产的粮食,无一不是人类探索世界的衍生品,与社会性质无关。早在群居时期,便有着各种各样的发明减轻劳作压力,它们不是掠夺者创造的,不是阶级分化的产物,而是纯粹的人类智慧的结晶。
爱因斯坦不是为了凌驾于人之上而研习物理,居里夫人也不是为了钱,为了成为了不起的人去提炼镭,后来甚至她自己都买不起自己发现的镭。这一切技术的基础原理被发现是因为人对宇宙奥妙的探索精神与本身潜力无穷的大脑,无论处在什么社会,只要人在和大自然抗争,只要人生活在未知的神秘现象中,只有人有兴趣有好奇,我们便具备创造新生活的能力。
许多被我们誉为“天才”的人也是凡人,这个世界没有高不可及的天才,只是有一些敏感的人常常留意到自然界更广博的一面,不会把眼光收拢于眼前的世界和金钱上。我仍然认为“天才”一词常常被人滥用,以鼓吹更多的人自认庸碌,“踏实”劳作,或是吹嘘一些顺应这个世界规则的人,引起更多的效仿。(我指的不是那些不计回报,辛勤奉献的人)
所以在理想的社会里,人类不但不会失去创造力,我们更能够打开每个人的眼界,解放被压抑的能力,可以把如今用于商业交易的资源合理分配于研究探索中,免去其中繁琐的程序,推动更和谐于自然的科技高速发展。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我们仍然有改变道路的机会。今天的局面还不是最坏的局面,虽然沦陷得很深,但所有人的人性还未泯灭变为奴性。依然有人在真诚地行善,无私帮扶不幸的家庭。还有许多富人能看清一切,致力于捐光自己的财富改善许多底层人民的生活教育条件,他们首先重视的便是身体健康与思想解放。又有许多劳动者在坚持自己的理想与道路,而无关乎金钱,从中获得的利益只是为了保证生活。天花板下,每个阶层都有人意识到真正的矛盾,顺势而生,逆势而活,在努力以和平的方式解决,所以这不是最坏的局面。
再者,科技的进步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工具,又拿媒体举例,虽然它的是掠夺者的传声筒,但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他们可以利用媒体把社会描绘成想要的样子——迷惑劳动者的万花镜,却也被无数的镜头捕捉到了无数的漏洞,即使删删减减后,剩余的碎片也足以拼接出他们丑恶的嘴脸,让劳动者渐渐看清真正的敌人。
至于生存资源的问题,想必大家都清楚,合理开采我们根本不用首先忧心资源会匮乏。即使如今的世界,把所有资源平分到每个人的手里也是绰绰有余,资源问题永远不是问题,时而想起就会忧心忡忡的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也会随之解决。当今世界为何气候环境屡屡报警,正是由于在竞争时,在比谁更强时,其实也在比烂,比谁开采力度大,比谁污染更严重。没有恶性竞争,资源有计划以需求公平分配会消灭这些现象。
说这么多,应该用什么方式改变道路。呼吁和平永远不可能唤来和平,只有人之间最基本的尊重才是终结争端的最好方法。心系他人,心系国家,心系社会,在我小时候看来不过是说辞,如今看来却是人们缺少的意识形态,为什么有人呼吁,因为紧缺,不缺电的人不会嚷嚷着发电,只有缺了什么你才能看到一直有人在呼吁,所以我们要补的是这些缺少的东西。
怎么补?战争?枪口对准掠夺者是一个帮助劳动者站起来的办法,却不是一个在劳动者占据多数的世界建立新生活的办法。况且战争无论性质如何,催生的总是暴力,弥补不了人心中的缺失。以敌人的方式打败敌人,虽然能迅速建立政权,带来稳定发展的机会,但无论双方谁获胜,都会催生原始征服的快感,愈演愈烈,也会埋下报复的种子,日后生根发芽。
看过一个央视采访巴西毒贩的视频,他们不是一群噬人的狂魔,其中有人说他拿枪是为了自己应该有的生活。当记者采访到另一个毒贩时,他蒙着面只露出眼睛,手里把着机枪。
记者问道:“你怕警察来吗”
“说不怕是假的,警察会影响我们的生意。”
“如果再让你选择一次,你会做什么?”
“我曾经想做一名消防员,因为那样可以救人,挺酷的,但是现在已经放弃这个念头,像你看见这样过着每一天。”
“你不害怕吗?”
“如果害怕就不会选择这样的生活,在贫民窟,每天我们上床睡觉时,都不会想象明天。”
“不会想象明天”的生活,我猜这不是他们拿起枪想要的那种生活,武器与战争永远都不可能给我们带来理想的社会。强大的国家政权就是为了抗击掠夺者打造的世界而形成的集体与统一力量,但不是一个国家成了便成功了,他是一个相对坚实的阵地,也有被掠夺者渗透的可能,唯有教育才是永远的战线。
如今能够一劳永逸解决根本问题的方式我认为只有教育上的革命,不要误会我的意思,我指的是把正确的生活态度以身作则教给身边的人,尤其是孩子。消解他们对金钱的重视,鼓励他们追求自己的梦想,锻炼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如此一传二,二传四,四传八,一个人只需要感染两个人,这种生活很快会成为人们的共识。
一个人或许一生做不了太多事,却只要能感染两个后代便足够了,何其简单,如此传承下去,全球75亿人,即使一百年后到达100亿人,也远远不足以抵抗思想传播的速度(一年感染两个人,2的100次方大家可以上网搜索),这当然只是理想计算方式。不过看了那个天文数字,我相信人人在生活中都顺手这么做,不过几代便能占有压倒性优势。
真正的行动必定不会像口头说的那样轻松,这会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会很痛苦,因为总有人在告诉你他在现成的道路上看到多么美妙的景色。也有不少人享受如今的生活方式,不介意顶上的压力,只贪图对底下人民的优越与征服,他们对改变有着保守心态。然而当今世界,作为劳动者,根本无从把控自己的生活或者后代的生活,不幸可能降临每一个家庭,即使是个畏手畏脚的保守家庭,仅我自己就见过风光的家庭被人捉弄到举家打苦工还债。
所以为了避免不幸,无论贫富,只要是劳动者,唯一能做的便是成为改变世界的一份力量,最终建立起人人平等,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的社会,把不幸的概率消除到近乎为0。刺激性快乐可以买到,但有意义的一生是在于我们对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的贡献。人最充实的快乐与满足也是通过自己的手看着美丽的世界变得更美好,看到别人快乐而更快乐。许多人看不到最终成功那天,但我们能看到自己的成功。
不必因漫长的时间而灰心,掠夺者同样花了千百年经过世世代代的努力才把货币的功能开发到极致,建立起如今的世界与思想。这一切不可能轻易被动摇,不是一场战争,一次运动就能将其压倒的。只有坚持原则,一层一层教育下去,走新道路的人才会越来越多,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才变成大家公认的路。(这个过程就像是跑步健身,第一天很累,一周后想着明天要跑步很累,几个月后就习惯了,等大家都在跑后反而觉得有趣,还锻炼了身体)
好消息是过程虽然不易,而教育的内容并不复杂,最简单的就是将感恩的心传下去,不是平常的礼尚往来,而是学会换位思考,在真情实意的理解他人的付出后,愿意为他人付出,如此即可。
(因为前面提到过感恩,担心有人说我自夸,自不自夸不重要,我仍然认为父母当初对小学时的我提的那句“人要懂得感恩”,影响是那么深远,也是让我至今让我能够快乐充实的主要原因。感恩才会相信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感恩才不会时刻惦记回报。)
许多破坏社会,破坏自然的行为都是被金钱驱使,有的人从小珍惜植物动物,当被金钱蒙上眼睛后,便启动电锯,提起猎枪,无休止的虐杀。但一个人不可能生活,人类注定是群体生物,我们互相感恩,如今世界中上面的人才会伸出手拉下面的一把;互相理解,才不会伤害逼迫彼此;感激自然,才会顾及生态,架构起那个美妙的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在我们行动时掠夺者一定会进行抵制,埋下陷阱,甚至施展他们的拳头。我们也在教育,他们也在教育,他们的手里还有糖,还有经验,这就更考验我们的意志。
反思一次次成功革命的最终失败,都是因为那“一百美元”。抗争的人选择忍受,剩下的劳动者却在他们死后接过来消费,过上犒赏的“舒服”日子。而掠夺者有无数的“一百美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毕竟它的实质只是纸,也可以是掠夺者的一句话,但只要能在这个世界体系中获得快感就够了。
想要跳过掠夺者设置诱惑陷阱不需做苦行僧,当年泰戈尔来中国演讲建议人们注重精神生活,放轻经济追求。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他们总能看见事物发展的规律,预料未来的社会面貌。如今社会就是泰戈尔当年预言的精神生活缺失的社会,人们理性与感性生活严重割离,不以态度来享受生活,而是用物质来丈量生活,并对不追求物质生活的人冷嘲热讽。需要治愈这个毛病,就得以更加充足的精神生活来削减物质欲望,用创造获得的满足替代购买获得的满足,以情谊替代金钱。
如何充实精神生活?保护好自己,向着憧憬的梦想努力,向着期待的远方前进,为人坦荡,看重纯真的情感,不伤害人,不压迫人,多帮助人,多善待人,相信自己的选择,凭自己的双手换来自己认可的生活。这个世界有太多超越物质的快乐就在身边,从前我们因为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别人的讽刺畏手畏脚,未来这个现象将不复存在,我们的身体与灵魂会趋向同步,不用酒精麻醉,不用吸毒失去理智,而会清醒地享受生命舒展的快乐。
古代人人自认为君子时,用钱撬动他的人格也很难,不过开了缺口就能渗透,到今天已经容易许多,大家甘愿做“小人”。所以不要以我只有我们的工作很难展开,掠夺者当初也“辛苦”过,他们曾经用温和的方式渗透人心也不容易,为了高枕无忧,他们坚持了下来,为了真的自由为何我们不能坚持?我们也需要像它们学习去打开缺口,消解腐朽的体系。这个社会说来说去,主体终究是人,只要人不认可,钱并不能成为武器,也没有那么大的威力。只要一个人坚持住,两个人坚持住,慢慢我们会从少数变成多数,从个人的力量变为集体的力量,从争夺变为和谐。
在这个世界不必忌惮以最坏的恶意去揣测他人,我们应时刻考虑到最坏的情形,但不能在它还未发生的情况下怯懦,而要变得更强大保护自己,并做最光明的回应。如此世界才有光,大家心中才有光,我们才会认为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亮的,黑暗不过是光的伴侣,一处风景,而非一种压抑。
(推荐trigun)
有人担心即使人人都愿意尝试新的生活方式,但那个社会究竟如何还不得而知,现在的生活确在稳步改善。那是自然,如我之前所说,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只是时间问题,是随着人类对自然了解在上升,与社会性质毫无关联,我们满足于当下是因为只能以过去作为对照。聚焦于我们民族近代,我认为改善生活的最基本原因是民族本性上的勤劳,不怕苦不怕累,多难寻的资源我们都能找到。其次便是前辈打下的江山,他们用鲜血从掠夺者手里抢回来一部分土地与金子,我们现在才能把这些拿去换取工具和粮食,最后还是时间让花朵慢慢绽放。
况且今天的世界是别人经营千百年的成果,其中又蕴含无数人类智慧的精华,如果把今天的成就拿来与刚萌芽的理想图景相比不能说有失公允,应该是傻。这只会动摇我们的思想,让我们胆怯,永远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只有重新植根于大地,踏踏实实,呕心沥血,才能腾飞。
这条野草丛生的道路已经有前辈开辟出大致方向,只需要我们走上去继续探索(从前那条路已经明明白白,只要你能想到办法压榨别人的劳动力,想办法把别人的资源从他的口袋里掏出来,你就能赚钱,就能“风光”)。不必担心孤单,有人正在这路上,也有许多人望着这条路蓄势待发,只等一次号召,走下去就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同伴,人类永远不孤独。
空口无凭,想想为何这么多电影、动漫等在描绘未来社会时都是少数人通过某种资源控制大多数人的生活。难道不是作者早已看透如今的体制,于是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他们借着作品在雾茫茫的深处向我们发声呼吁,可惜我们只是被绚丽的画面吸引,少了对其深意和创作者独白的感悟。
作者们在追求作品的完美时,已经很努力用象征和隐喻等简单的方式警醒我们。且不说这个世界暂且被掠夺者控制着,任何涉及思想的产品都在他们眼下,更是因为人永远只会接受自己思考后想通的道理,没人愿意接受别人的大道理,何况还是告诉自己一直被蒙骗,被利用。
众多作品里面,《海贼王》便是其中之一,他的设定十分贴切。正如海贼王罗杰鼓励大家去寻找他的“宝藏”。他为何要选择在众目睽睽下死亡并大声喊出这句话,他要利用世界规则(利益),解放人们被规则压抑的力量,去探索,去寻找世界的答案。最后的宝藏也也许就是人人平等的自由世界。
而关于为何这些作品能够问世,我想掠夺者清楚纸包不住火,现实既然盖不住人们心里的火,何不利用人的特性让给他们尝到浇水的滋味,在虚拟世界伸张正义,进行满足人们阶级反抗的行动。而那些隐晦的内容几乎只有20岁往上的人才能看懂,他们积累了不少生活阅历,掠夺者却并不害怕这些人,因为大部分早被把住了命脉,对当前世界已经闭上了一只眼,看懂了也选择妥协。
少年不一样,少年最有勇气,最无畏,是传播思想最值得仰仗的一代,也是自古以来所谓思想家博弈的主战场。所以我认为到今天不需要太多隐喻委婉的作品,我理解的艺术深度是探讨问题的深度,思考层次的深度,回顾看过的作品,许多暗含深意的隐喻是一代文人在思想封锁下为了传达自己的观点,动用聪明才智想出来的方法。不过在今天,思想环境已经非常自由,不需要如此隐晦。隐喻是一种极好的表达方式,但有时也体现着社会的落后,同时晦涩难懂,作品应尽量让意思更明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应该进入一个直抒胸臆,畅所欲言的时代了。
过于自由当然会面临前面提到的掠夺者的拳头,他们本身的拳头已经长满了老茧,再也没有威胁,真正的威胁来自于他们控制的拳头——一部分专为他们解决问题施展暴力的劳动者。这部分人了解自己的处境,他们同样受到大量限制与压迫,只要他们深深知道世界的不平衡,愿意打破这个局面,掠夺者便无力反抗,他们手里握有的资源得不到劳动者的认可,也不属于他们。今天已经不像初始时可以凭借几个人的拳头征服一切,原本平和的劳动者早在他们无休止的施压下纷纷捏紧了拳头(这就是报应吧)。
还有什么问题呢?
什么?害怕他们不跟着走,不会的,那些无所事事的掠夺者失去了劳动者,在大自然面前,连生存能力都没有,也就是所谓的“巨婴”,钱买不到劳动力,他们无法存活,他们只能与我们同流,或者高傲地等待灭绝。听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当法国大革命废除封建制度时,贵族们以为世界终结了,但世界并没有终结,世界变了”,他们也得跟着变。
我们都被钱惯坏了,一根刺插在身上久了,习惯后,只有碰到才会疼,凡事都小心翼翼地顺着它,这就是今天。它也可以拔出来,那会很疼,不过伤口会因此愈合,身体行动会更加自由,如同获得新生。
鲁迅先生一直在警醒世人,他说过两句话“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简单阐释了世界的形成不是朝夕之功,又提出了疑问“从来如此,便么吗?”给予劳动者们一个思考的支点,让我切换看待世界的角度。鲁迅先生的出生不是贫穷人家,但他看到了贫穷的民族,看清这片土地上贫穷的不是地,不是人,而是思想,也了解这在全世界也是普遍现象,出于护犊子的心,他忍不住要督促自己的族人早日醒悟,真正做到站起来生活。(为何我总提鲁迅。读书时我曾写过一篇反对过多解读他文章的作文,引得同学们传阅大笑还自鸣得意,也许正因为经历了那个时期,回头才对他更加钦佩)
我们总喜欢把社会发展比作车轮,车轮的转动让车身前进,人类的劳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类本应就是社会的轮子,每个人都会交替接触地面,与堆满碎石子的地面摩擦。而如今车轮卡死,形状也不是圆的,是一个奇怪的金字塔形,多数人贴着地面摩擦着前行。最基本的道理我们应该清楚,在崎岖不平的路上,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更小,每个人受到的压力更少,痛苦更少,人类文明发展的速度会变快。
写到这不禁想也许是我想太多了,再回顾现实,今天的世界却的确没有一步步如我们所愿。我知道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这篇文章仅仅是我自己的观点,如今技术发达,大家了解到各方信息都具备独自完善的思维体系。我写这些的目的,不是求人信我,但希望能留意我说的话,不足可以补充,反对与赞同都可以提出。
相信许多人尽管表面不会同意,会当我是个傻子,心里却有过和我近乎相同的想法与感受,这是我在网上看到许多人发声得到的结果。相信自己,许多事我们也许想错了,我们也许会被骗,但我们不能不关注,如果错了,无害他人,承认自己是个傻子,如果没错,至少找到了改过的机会,揪住了敌人的尾巴。如果没有人关注,等到火烧眉毛,睁开眼已经是一片焦土。
我希望这个生我养我,抚育我的土地,伴随我长大的精神与爱能够生生不息,永远平和,小到国家,大到世界,仅此而已。几句话便能总结,却难以实现,所以说是理想,是理想就需要努力。
这个社会千年之势难改,不必对现实失望,我们仍可以享受现在,享受情爱,享受人类智慧与文明的成果。最差也算是卧薪尝胆,忍受,积攒力量。我们要理解生活,又要做出改变,勇敢直面如今的一切,活成理想的样子,以永远的乐观积极,去享受逆流而上扑来的激浪。我们时刻要记住今天的幸福不是钱换来的,而是敢去抗争的人拼来的,要俯首称臣,也不应该时向钱,只愿世界之大,所有人愿意继承精神,站起来朝着理想的路,勇往直前。
是做当下的收获人,还是做未来的耕耘者,是一心向前还是一心向钱,世界上有太多选择,但现在我只抛出两个。
说到最后,很感谢大家的阅读。一心向前,永不放弃,永远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