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庆国
第二章第四节:《自爱》有感
在很早之前,我感觉自爱与自私是分开的,两者之间有微妙的联系却有迥然不同,但由于受困于自私与无私之间的底层逻辑,我在读此书之前,始终想不通一个无私的人他会从无私中将会得到什么,自私的人在得到利益以后,内心所缺失的道德认同感,书中作者以他的观点为我梳理了人生中的困惑。
自私的人收获利益之后,会缺失社会道德认同感中的自我认同,他留下的是内心中得空虚、萎靡,他们在焦虑与不安中寻找物质的丰富和满足,其实这正是他缺少自爱与自信的表现,他缺乏对抗明天未知的勇气,同时,缺少点燃内心光芒的爱之火焰,不对他人的人生做赘述,不可悲不羡慕。 自私的人与无私的人内心有着相同的困境,他们都无法去点燃内心的火焰,从内到外的散发光芒,去温暖他人。
无私的人以毫不利己,全部为他人的外在表现来彰显自己在文化道德和社会认同中的相对高度,在作者的调研当中,主要以母亲的形象为调研主题,无私的母亲在文中所阐述的我是不认同的,每个母亲在生下孩子的时候,出于本能的对自己的后代予以全方位的照顾,是刻在基因中的血液,不应该以此为蓝本,我个人认为像以政治宣传与以理想主义者为阐述目标,纵观历史长河和记载的英雄事迹中,有无数的先烈与前辈,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他们摒弃了出于基因本能的自我需求,为了脑海中所彰显的期望而努力奋斗着,我们称他为民族英雄或者是救世主,他们掀起了一个时代,同时也覆灭了一个时代,他们所抗争的时候是无私的,不曾为明天所考虑半点,他们在历史的冲刷中,遗留的姓名,至今被人们传颂着。
无私的人不像文中所说的,缺乏创造力,他们共通的是对当下的不认同,母亲是一个悲惨的称呼,她以一个柔弱之躯体,去对抗整个自然与社会,刻在基因中的本能,驱使了她去寻找意识中最美好的事物,但现实永远是残酷而又冰冷的,即使倾其所有依然无法达到想要的目标,所以母亲的无私是迫于能力的无奈,所以更多的时候人要学会读书,学会明智,学会理解意识中所需要的东西,没有最好,只有需要,没有更好,只有务实。所以无私的人与自私的人内心中都缺乏对于自我评价的认知,他们无法点燃内心中爱的火焰,或许无私的人表象会具有迷惑性,或许忠于什么,或许追求什么,富有煽动性,却没有办法感染身边的人走向普世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