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很多时候没有好人和坏人,只有做了好事的人和做了坏事的人。
现如今很多人开始讨厌媒体,讨厌那些失实的,带有强烈舆论导向的报道,这些报道通常都是善恶两分,大多没有事实和依据,只有一些主观的描述和非常片面的观点,通常这类报道能带给受众的就只有态度和情绪。
这样的报道经常引来舆论的一片哗然,而且舆论导向通常都是完全导向一边,然后事件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经常“反转”,众多网民感觉受到了欺骗,舆论又导向另外一边。
这其实很无聊。
所以现在看很多热点事件,下面评论的人都理智了很多,不轻易下结论、论对错、作评判,而是希望了解更多的事实和证据,不被牵着鼻子走,不做乌合之众的一员。因为世间的很多事情真的不是那么简单,不要轻信。
《看见》里面写过这样一个故事:
2009年4月,柴静去重庆采访调查,一块土地拍卖,耗费了三年时间都没结果,工厂因此停产,一些工人给柴静写信,信上按着很多红手印,希望媒体去报道。这个事情的关键人物叫陈坤志,他被指证操纵土地拍卖。
一个自称被陈坤志拘禁过的人说“他有枪,指着人的头让人签协议。”人证物证都有。
陈坤志让人意外的接受了柴静的采访,采访时,他几乎是得意洋洋地承认了所有的事实,包括操纵拍卖,收了一千七百多万中介费,但“操纵拍卖”在他看来是一次正当劳动,他甚至自觉有道德感,因为做到了“对出钱的人负责”。至于那些被他拘禁要挟的人,他认为都是想从中多捞一把的脓包,而他拯救了整件事,所有想搞掉他的人只像“苍蝇一样嗡嗡嗡”,都得不了逞。
陈坤志在送柴静出门的时候还带着几分得意之色说:“我问过律师了,我做的事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我是公安大学毕业的,我就是要玩法律”
在后来的调查审判中,他被判处死缓。
坏人受到了应有的惩罚,受迫害群众的诉求得到解决,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故事到这儿是不是就应该是圆满的大结局了?
但这事还没完。
陈坤志曾对柴静说过一句话:“这个事件中没有人是正义的,别打着这个旗号,大家都是为了利益。”
经过后面的调查发现,事实也的确如此,拍卖中被陈坤志打压的人有些确实不是单纯的受害人,他们最初都是要从中牟利的,而且牟的都是不正当的利益。
只不过,在丛林法则下,大鱼吃小鱼,最后都被吃掉了。
那些向媒体举报的群众领头闹事,把一个厂长赶下台,焊上铁门不让厂子生产,私卖设备分了一部分钱,不久又把另外一个厂长赶下台,又分了一部分钱。等陈坤志把拍卖控制成交之后,他们以暴力相抗,拒不交地,把厂房和荒地拆成一个个格子租出去,又是一笔钱,都是这十几个人掌握了······
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呢?
这个故事会让有些人觉得不太舒服,因为不够痛快,不够快意恩仇。小时候看电视,总喜欢问大人,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每部电影的结尾也都是主角打败坏人、正义战胜邪恶,我们习惯了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
然而真实的世界,很少有真正的好人坏人,很少有单纯的黑色白色,大多数人都是灰色的,所以不要轻易将人善恶两分,多一些理性、多一些思考、多一些依据,不要急于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