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读书】允许未来一点点到来,接受“意外”一个个发生

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急急急”,所有人都告诉你要“计划计划再计划“。

刚上初中就问你想考什么高中,刚拿高中录取通知书就问你想考什么大学、学什么专业,大学还没入学就问你研究生什么计划、要不要读博,刚毕业工作就问要在哪里买房,什么 时候结婚。即使你想慢下来,身边的一切力量似乎都不允许,亲戚朋友可以远离,但是铺天盖地的社交媒体、没完没了的爆款文章,丝丝缕缕的深入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制造了一种深入潜意识的评判标准,于是你我都,特别着急,特别焦虑,特别怀疑自己的路是不是走错了。

于是更加匆匆的赶路,低头奋力前行,这时又有人敲黑板、划重点:你要有规划——职业规划、婚恋规划、育儿规划、保险规划、理财规划、甚至老年退休规划都考虑上才好。面个试都要问5年职业规划,相个亲都要问未来人生规划,迷茫难过求助一下亲朋好友、知乎豆瓣,万年不变的回答是:你要有规划。

我也曾无数次变得哑口无言,怀疑自己,回顾人生经历,分析原生家庭,好像总得找到点原因,解出个答案,才能安慰焦躁不安的灵魂。

阅读各种励志贴、攻略贴,跟上热门新闻、热门话题,要看热门电影、美剧,保持忙碌,维持焦躁,动不动要聊聊人生理想和目标,如此这般,一边焦虑,一边满足:焦虑是因为并没有解决问题,满足是因为仿佛自己没被社会抛弃。

也曾碰到过一些人,不卑不亢、不骄不躁,并且还有清晰的人生目标和规划,但是似乎也没有能学到如何可以变成这样。这些人,时而像茫茫大海的灯塔,时而像漆漆暗夜的暴雨,时而是精神图腾,时而是深夜毒药,完全取决于自己那飘忽不定的心态。

反复经历困难,反复思考挣扎,仿似找到答案,转眼又消失不见,直到人生走到三开头,不能说顿悟的仿佛找到了答案,但总是感觉清楚、踏实了很多,许是不会再过多的责备自己。

一.允许未来一点点到来

静待未来

曾经迫不及待的期待未来到来,20的年纪特别希望快点报出25的岁数,仿佛时间到了,就能拥有别人说的那个年纪会有的东西。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们听了太多别人的故事,结合了太多人在那个年纪应该有的东西,而大多数的我们,可能并没有。

一路着急,一路沮丧,匆匆赶路忘了享受当下,到了每一个别人说的节点都觉得有点沮丧。总能找到点自己没有的东西,或是没有年薪百万,或是没有朝九晚五,或是没有被爱,或是没有爱人,总是不满意,去追求手里没有的,忽略了已经拥有的。

最近看了一个短视频,很喜欢里面的一句话:Everything in life happens according to our time, don't let anyone rush you with their timelines.

视频先是一个老师在开学典礼上讲话,大意是告诉同学们,两年后你们将结束A-level课程,然后三年后去国外或你想去的大学读书,五年后要开始事业,然后结婚,买房,十年后生活就被固定了。

然后一个学生站起来,第一句便是:let me tell you how your approach will fail you.

然后,是他讲他认识的各种人:可能毕业了,立刻找到了工作,挣钱,结婚,然后不快乐;可能毕业了没找到工作,却在几年后找到了自己的爱好;甚至有一些,没有上过大学,但是在18岁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有人结婚了,但是不爱对方;有人爱着对方,却不能拥有;有人16岁如此确定自己想做什么,却在26岁改变了主意。

然后就说了我很喜欢的那一段话。

大概就是这一年吧,开始慢慢不再像以前那样着急,也才能比以前更深刻的领悟这段话,总结起来,大概如下两个原因:

1.在一个急切的环境里,终于发现了急切不能改变什么

加入了一个一切都火急火燎的公司,“请推动尽快完成”是工作的日常用语,每天被push,也不停的去push别人。然后就在挤压中怀疑“急急急”的意义。慢慢抽离的看身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观众,演绎着繁忙的工作,演绎着繁忙的自己。也慢慢发现一个认知陷阱,就是急切的push,更多的时候并不能改变事情发生的节奏和质量,而是一种对自己情绪和对别人情绪的一种安慰,一种彼此确定是同类的认同。

就像你有一个冷静淡定的朋友,现在发生了紧急的状况,你急的直跳脚,她不动声色的在思考,但你的第一反应会是,她怎么都不着急呢?进而得出结论,她根本就没有上心,没有认真,或者是她根本就不在乎。

想象你身边都是跳脚的朋友,那你如果不跳脚是不是就显示出的是不关心?不努力?不在乎?你是不是害怕别人给你这样的定义?于是你也跳脚起来,找到自己和别人共同的安慰。

如果像我这样的急脾气,在加上无意识的表演,那就在这条不归路上越走越远了。累,着急,效率不低,但是不开心,不快乐。

可是,这改变了什么呢?除了带动了一波又一波的情绪,开会要吼几句,争执要面红耳赤,再不行摔几下耳机,拍几下桌子,浪费了时间和情绪,事情还是得照常去处理。就像是日子,每天着急走到下一步,但是日子还不是一分一秒的过。

2.用自我觉知拯救情绪起伏

两年前去云南藏区佛寺,跟着藏区佛教徒的讲解员转悠了一圈,不知不觉中被他的讲述所打动,突然对宗教有了超脱所谓迷信以外的认识,回去之后读了两本佛教大师的书,已经不记得书名,云里雾里的也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的心里却埋下了一个种子,除了对于生死轮回的定义不谈,宗教更多的是一种哲学。

然后我来到了这个佛教国家,感受他们每个人平静和善,走在街头巷尾,如沐春风。

一个客户按照规定去寺庙当了一个月和尚归来,闲聊中刚好讲到了这段经历,被问到有什么信仰的时候,我如实回答并没有,令他们很惊讶。

但是对于佛教,我还是有些可以谈的,包括佛教的三苦: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说白了就是欲望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谈到客户在寺庙的日常,也无非是在修无欲无求,无论是冥想、化缘、一日只吃一餐,无非都是在培养自我觉知,认识识别大脑的欲望,然后不被其操纵控制。

其实关于冥想的自我觉知,是后来才了解到的。因为那时候正值着急愤怒高峰期,冥冥中在试图寻找各种帮助。客户用佛教的一套,瞬间吸引了我,就是锻炼自我觉知的能力。客户说,当你观察到你的情绪变化的时候,情绪自然就会回归平静。

当时我不能理解,还在不停的提问,突然他问我:你在和我争论的这几分钟里,有感觉到自己是坐在椅子上,并且膝盖相互交叉么?我突然一愣,如实回答没有,那一刻有一种当头喝棒的感觉。

我们对身体状态这种客观事物的觉知尚且如此之差,那情绪心理的微妙变化不是更被我们忽略?等我们感受到情绪的时候,情绪本身已经发展到了比较严重的地步。

回去的路上,我仔细思索那句话:当情绪刚一发生你就察觉到时,情绪本身就会很快回归平静。

我百思不得其解,直到我接到一个电话会议:一个讨论了两次的事情,一接起来我就产生了本能的抗拒,说话的语气很不友善,对方感觉到也立刻开启防卫机制,就在那一瞬间,离和客户的对话才过去半小时,我突然脑海里想到了上面那句话,才发现自己在接电话的一瞬间,内心就升起了反抗愤怒的情绪,语气不好引起对方防卫,对方语气增加我进一步愤怒,然后争吵。我立刻收回情绪理智思考了一下当下情况:无论如何问题还是要解决,即使讨论了两次,但对方并没有全程参与,我为了达到目的,无论如何还是要再次解释。

突然间明白:愤怒的没有意义,不但不会帮助解决事情,还会阻碍解决问题。

于是,缓和了语气,抽调了情绪,再次陈述缘由,问题解决,前后不过几分钟,如果要是带着情绪争执起来,估计十几分钟也完不成了。

挂了电话就明白了,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所谓“思想反刍”,一个恶性循环:不被觉知的愤怒情绪,立刻指导了行为和语气,行为和语气引起外界的反馈,进一步激发了情绪,然后再次加强行为和语气,外界的反馈进一步增强,然后当自己认识到的时候,已然愤怒到了一定程度。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愤怒争吵平静下来去看,都觉得没什么好吵的。我们显然是被未觉知的情绪控制了,这一发现,实在是让我喜出望外。

后来就慢慢有意识训练自我觉知的能力,看了一本很好的书《the power of now》,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

当你能够很好的觉知自己,所有的感受和情绪,那种别人给你的急急急,自己给自己的表演情绪,就都会无处遁形,你可以在每一个当下,更坦然。

当然,说起来简单,其实修炼起来任重道远。但是如果能真正的认识到这两点,急急急,就已经解决了很大一部分了。

二.接受“意外”一个个发生

最头疼的就是规划,我常常在想,我真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貌似也没有明确的目标,目标都没有,何来规划?如此这般,我总有一种自己得过且过的错觉。

但是,有时候身边的人是一面镜子,帮你理解自己。

我这个没有规划的生活,经历过几次职业变化,也算是一次比一次好,变动没有频繁到会被别人怀疑定力,又没有在一个岗位上长到丧失改变的勇气。大多数的评价也多是正面:有想法、有追求、有勇气。以至于我最近一次职业变动,直接主管同意的时候说了一句感动我的话:我再留你就耽误你了,同意你调动。

如果我给大多数人是这种感受,那为何我总感觉我完全没有规划?《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这本书给我了一个答案。

1.什么是有规划?

一提到规划,我脑海里就是“请问你职业的五年规划是什么?”,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一样?一想到有规划,就是无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传奇故事。好像,不像国家五年计划有个纲领,那就不叫有计划。

当你怀疑一个概念的时候,往往是觉醒的开始,但是很可惜,这两年我怀疑了很多,却始终没有怀疑规划的概念,总觉得规划就是实实在在的知道自己要什么,然后沿着规划的路走下去。在这个定义下,我是彻彻底底没有规划的人,从6年工作生涯,马上要进入第四个岗位来讲,那是实在没有什么值得怀疑的。

所以,我近期经历了一个大大的迷茫期,我对外宣扬为“中年危机”,其实当时的感觉和这个词很贴切,三字头的年纪,感觉人生被我过的深一脚浅一脚的都是意外,没有规划,没有实现什么古人说的三十而立,危机感却妥妥的如影随形,总有一种用战术的勤奋掩饰战略懒惰的嫌疑。

然而,克里斯坦森教授说,无论是公司战略,还是人生战略,其实都由两部分组成:周密战略和意外战略。

然后他讲了丰田在北美拓展摩托车市场的案例。拓展初期,丰田公司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如何投放推广当时在北美摩托车大品牌销售的重型机车。但是无论是市场反响还是销售数字,都远远不如预期,且因为重型机车的维修当时要返回日本,造成成本进一步升高,拓展举步维艰。

后来丰田自己的员工,骑着并未在北美拓展的轻型摩托在山路上发泄放松狂飙,却引起了消费者的关注,并询问哪里可以买到这种摩托车,但被告知这里没有销售。后来越多越多的人问到,当地的销售员工也将情况反馈了总部,但是丰田并没有立刻改变战略去抓住这个机会,是又经过了一段时间,总部才决定改变战略,主打轻型摩托,一举颠覆了北美摩托车市场的格局。

那些坐在fancy的办公室里,满是商业和战略决策的管理者们,是无论如何也没制定出一个成功的周密计划的。但是,采用了这个意外的计划却带来了没有想到的成功。

并且作者说到一个统计数据: 98%成功的创业公司都是最初的战略失败了而不得不采用其他战略。

所以,我要重新定义规划或者战略:

认真努力的,全方位提升当前工作能力,补充当前工作的周边知识,并识别最重要的做重点突破,也是规划,这个就是周密的规划,虽然没有炫目的“我从小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的故事性,但这确确实实就是普通人的规划。与此同时,保持开放,接受尝试意外的机会,使之成为意外战略。当实施意外战略后,它也将变成另一个周密战略,然后静待下一个意外战略,不骄不躁。

2.怎么识别是意外战略,不仅仅是个意外?

上面那么说,并没有否定周密战略或者规划的重要性,因为即使丰田也是在周密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才偶遇了意外战略,并拓展成功。如果丰田没有决定拓展北美市场,又怎么可能最终偶遇意外战略而成功?

个人人生也一样,并不是坐等意外战略。我想表达的更多的是:当你认为自己没有清楚的未来规划的时候,当你并不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别太焦虑,计划好当前的能力提升(哪怕别人看起来不是什么规划和战略,但对个人的人生,其作用就是周密战略起到的作用),踏踏实实的努力,然后静待意外机会的来临,然后,毫不犹豫的抓住它。

再次回想6年里累积四次的转型,确实都不是我明确规划的,我有限的认知,不足以让我知道以后的人生我到底想做什么。但是每一次当下的工作,我都认真努力对待,并且努力提升任何看起来即使不相关,但是我却认为十分重要的基础技能。

不仅如此,我会尽可能多的去和别人交流,去求助,去探讨,从来不羞于展示我的迷茫,于是在各种人,各种偶尔事件的驱动下,我迎来了一次又一次“意外”的机会,一次又一次改变人生的轨迹。

至少到现在为止,我感激6年来的每一次改变,感谢生命中那些善良的灵魂,也感谢自己不屈不挠的勇气。

你肯定会问,如何知道意外是不是要抓住的机会?这因人而异,主要看自己的驱动因素。

克里斯坦森教授谈到一个动因论:基本因素和动力因素驱动我们的工作和人生。

基本因素如: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政策环境、文化氛围等

动力因素如: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等

前者满足了产生的情绪多数是不讨厌也不喜欢,后者满足了带来的才是激情和热爱。当然,是有些人,基本因素占主导,并不需要动力因素,或者是和动力因素需要付出的相比,更享受基本因素的保障。

在基本因素没有达到一定条件时,更多的会选择基本因素可以提升的机会,但是当基本因素有一定的保障时,就会因人而异的出现不同程度的追求动力因素,甚至可以允许基本因素的适当降低。更有甚之,可能会放弃基本因素,而追求动力因素。

我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我对两者均有要求,但是回顾过去我发现,自己至少属于动力因素敏感型。

目前为止的前三次变动,都带来了基本因素和动力因素的双重提升,每一次想要变动的原因也都是当下的基本因素和动力因素不够充足。直到最近的第四次变动,可能会面临基本因素略微下降,动力因素长期不可预测的问题。所以,犹豫中经历了迷茫,因为毕竟不像丰田的案例里,重型摩托车拓展已经被证明一筹莫展。

当一个人在当前的位置上拥有较多的基础因素,就会阻碍其追求动力因素,甚至一些人会妥协从而屈服于基础因素。这也是克里斯坦森教授谈到的,那些一直说想要改变职业却十年后还没变化,基本因素越来越好,却不快乐的原因。

这本书的理论让我发现自己,动力因素占主要的情况下,还会衡量很多未来可能性和个人特点,可以接受适当的基础因素变化,这使我的人生变得更通透了些。

不再拘泥于简单的规划定义,找到驱动因素的分类,更加了解自己,接受自己。

我曾感叹:成长真好,让我们不再用一件事定义一个人,不再用道听途说定义一个事件,不再用单一的标准去思考,不再用无层次的狭隘去限制自己的人生。

希望你也:

允许未来一点点到来,接受“意外”一个个发生!

By Miss Q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6,214评论 6 481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8,307评论 2 38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2,543评论 0 34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221评论 1 27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4,224评论 5 371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007评论 1 28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31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956评论 0 25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3,44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925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018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685评论 4 32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2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24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64评论 1 261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467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762评论 2 34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上海中心37层的上海观复博物馆,是观复博物馆的地方馆,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非盈利机构。 1997年1月18...
    胡_伶阅读 439评论 0 1
  • 场景1: HR:从你学习的专业来看,目前你应该一点都不了解这个行业吧,是吗? 傻熊:(怒怒怒)你怎么知道我不了解呢...
    熊猫校招实习阅读 690评论 0 1
  • 1.旅途无事,列车上,我和F用一副扑克牌耍遍了我们知道的所有玩法,我刚要摆出赵州桥, ”咱接歌玩吧”f制止了我说到...
    琥瑾阅读 173评论 0 0
  • 明天总算要年终考核了,不管结果如何,考核过了就好,要不然心里压力很大,这样空下来可以休息,可以看会书,不需要...
    晴冰阅读 1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