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完少林寺回登封市的路上出租司机问我们去了哪些地方,我们自豪地说,去了少林寺、塔林、达摩洞。司机说你们只跑了嵩山的一角,来嵩山玩要了解嵩山的历史和传说。一路听司机给我们介绍嵩山,开始我还以为司机故弄玄虚,回来后查了资料还真的是那么回事,一个普通的司机可以把当地的人文历史了解得这么清楚,无比佩服,我们还真是受益非浅,所以在写游记前一定要写一些嵩山的历史和传说。
嵩山古称外方山,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七十二峰起伏错纵,横卧於中州大地,为中州地区的第一名山。嵩山是三教(佛教、道教、儒教)的策源地,对三教的形成和传播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嵩山是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三教九流”就出自于此,少林寺现在还有三教九流石碑。那为什么嵩山分太室山和少室山,相传如下:室是妻室的意思,太室为大妻所居,少室为小妻所居,所以分别叫太室和少室。相传大禹在治理洪水的时候,娶涂山娇为妻。婚后,大禹把涂山娇带回崇地,安排在崇山脚下居住。涂山娇的妹妹涂山姚不愿离开姐姐,也一起到崇地安家,大禹把她安排在季山脚下居住。安排好以后,大禹就又去治水了。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据故事传说,为了加快开凿辕关,大禹变成力大无比的黑熊凿石运土,涂山娇给禹送饭的时候,发现了丈夫的化身是黑熊,一气之下变成了石头。大禹从石头中唤出了儿子启,然后抱着启去找涂山姚。涂山姚见大禹笃志为民治水,对他十分爱慕,便嫁给了大禹。从此以后,她不仅代替姐姐照顾孩子,还为大禹治水一天三顿做好饭菜。后来,大禹就把涂山娇住的崇山叫“太室”,把涂山姚住的季山叫“少室”,太室山和少室山也就从此得名了。现在,两座山下还有“启母阙”和“少室阙”的遗迹。
传说来自古代记载:“布土以定九州岛。禹娶涂山氏女,不以私害公,自辛至甲四日,复往治水。禹治洪水,通轘辕山,化为熊。谓涂山氏曰:“欲饷,闻鼓声乃来。”禹跳石,误中鼓,涂山氏往,见禹方坐熊,惭而去。至嵩高山下,化为石,方生启。禹曰:“归我子!”石破北方而启生。”
这样看来那位司机所说的传说还是有依据的。
少林寺就在少室山山下,因建在少室山下密林中而得名。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是孝文帝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尊者,在与都城洛阳相望。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唐初,少林寺十三和尚因助唐有功,受到唐太宗的封赏,赐田千顷,水碾一具,并称少林僧人为僧兵,从此,少林寺名扬天下,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
神圣的少林寺山门其实不大,但武僧习武打出山门指的就是这个山门,增添了不少神奇。进入山门就是甬道,两旁有不少石碑,其中包括金庸亲笔篆写的石碑,导游说如果你捐款几百万你也可立碑一块,这话我听着不舒服,现任方丈释永信肯定不知道导游这样说。石碑两旁是千年古树,有的树上有洞,是武僧练一指禅功所留下的。有二棵相拥在一起的银杏树,一棵长白果一棵没有长果实,导游说它们是夫妻树,已有1100年了,夫妻在树下拍照能百年好合,大家争着拍照。再向上走十几米又有一棵1500年的银杏树,不长果实。导游说是光棍树,最好不要拍照,大家真的没拍照,我回来查百度知道了银杏树有雄䧳之分,雄性树是不结果的。我想这棵树如果是人也太可怜了,等了1500年还没等到另一半,寺院应该行行善事在旁边种上一棵雌性树,等䧳性树长大了就老夫少妻也不错。但又一想可能这棵是和尚树,它长在少林寺心甘情愿陪伴少林寺和尚,也心甘情愿做和尚树。
走过祖庭殿又有许多碑记,最吸引我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碑,记载着十三棍僧救唐王的事迹,石碑背面是李世民亲笔签名,他当时知道1000多年后的后人还会看到吗?看下图中间“世民”二字。
再往里走就是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佛主在上受我一拜。再后面有方丈室、藏经阁、六祖堂、立雪亭。印象最深刻的是立雪亭,也叫达摩庭。位于少林寺主体建筑方丈室后。台基高二丈,深阔各三间,内供木质神龛,中悬一匾,为清乾隆帝御笔。
亭名由来: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有位法名神光(僧可)的和尚从洛阳香山寺来到少林寺拜访达摩,一心想得到祖师的真传。原来达摩自印度带来一袭棉袈裟,一个盛饭的钵盂,那是佛法真传的凭证。没有达到境界被充分认可的信徒,不会得到这两件宝。神光全心向道,欲获衣钵,意志坚定。但是达摩只自顾默然面壁,并不理会。神光站立祖师门外,肃然不动。他从白日站到黑夜。时值天降大雪,积雪没膝,天明时仍未被允入室。为示求道之诚,神光将自己左臂砍下。达摩开口了,问他“如此做甚?”神光虔敬地答道:“愿和尚开甘露门,广度群众!”达摩见他心诚,可传衣钵,便唤他入室传道,并赐他法名“慧可”。由于达摩为禅宗祖师,后世称为一祖,慧可为直授传法弟子,史称二祖。达摩为弟子熟讲《楞伽经》,佛法广弘。他临死把袈裟和食钵传给慧可,说:“从前如来为了正法统,把这件法衣作为信物,辗转传授以至于我。我今付汝,汝当护持。”慧可跪受。
以上说法基本和导游讲解的一致,其真实也好传说也罢,但已留传下来1000多年的历史年份是真的,说明故事总有其存在的意义,也说明佛教的博大精深。其实当天我们游了二遍少林寺,第一遍我们从山门到立雪亭一路下来,走马观花,云里雾里,一片茫然。妻子建议请个导游再看一遍,才有了第二遍,比起第一遍这次了解了许多历史和传说,物有所值。
出山门右转500米就来到少林寺塔林,嵩山少林寺塔林是历代少林寺主持、方丈的墓地,占地约21000多平方米,有唐朝以来历代古塔232余座,历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年代,是中国现存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个古塔建筑群。
妻子说墓地有什么好拍的,我想,为什么不能拍?我拍的是塔。西湖边的塔每天有无数人在拍,这么美的建筑为什么不拍,于是就有了以上照片。
游完塔林我们寻着路牌去达摩洞,路牌指示往前达摩洞1800米,计算时间和路程都不在话下,前进前进。一路小跑可是过大概1500米不见目的地踪影,问路人还远着呢。再前进,人已上气不接下气,再问路人,只走了一半,而且后面是很陡的台阶登山路,我的天哪!这不存心骗人嘛。妻子在第一次问路人后还鼓励我前进,可这次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劝我,我们回去吧!这时我说前进前进,再苦再累也要上。跟妻子说达摩在山上面壁九年都行,我坚持一二个小时怎么不行,是达摩在鼓励我。说实话,我是我,是我自己的那份倔强,那份不服输的性格在支撑我。最后通过努力胜利登顶,膜拜了达摩洞和达摩像,这次克服了腿伤的困难,虽行走快速但仍历经一个小时胜利登顶又一次证明一个老套经典的道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说实话是真累呀!
达摩洞下来急着赶回登封市区,路上就有了司机给我们讲历史和传说的事。嵩山山好人更好,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这位司机一样非常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和传说,我想,精神文明建设会更上一层楼。这次嵩山少林寺游,学了不少历史知识,包括回来后查阅的百度资料。
嵩山还是那山,少林寺还是那寺,碑、树、塔会一直屹立在少室山下,可人会不断改变,人世间的事会不断开始和结束,但少林精神不变。什么是少林精神?方丈释永信说,少林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是一种信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会通过自身的信仰、行为逐渐塑造出来。每个人为实现自已的梦想,一定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坚定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