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的学习与文化课的学习虽有个别差异但不尽相同。学习小提琴就像学习数学公式一样,内容不在多,而在精,学透了公式能灵活加以运用,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以往学过的内容,并不是学会了就可以不复习不巩固了,文化课通常每天课后复习当天的内容,会在期中期末的时候复习全部的内容,而学习小提琴也是一样,每天都要复习巩固,在这个阶段过程中,反复检验自己的对错,从而达到进步的目的。
持弓、打指和音阶
耕地需要每日劳作,长期不管不顾则会荒废。持弓若持不好,就像孙悟空拿不稳金箍棒,武器再厉害,你连正常使用都不会,那又有什么用呢?一定要能掌控自如,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功能发挥到极致,才能所向披靡。
相信不管在任何的学科当中,道理都是息息相关的。思维的锻炼,应当是重中之重,孩子的思维习惯也理应从小培养,做一件事,全身贯注,若不跳出常规的思维模式,却也难以突破常规的束缚。
音乐是灵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需要在缜密的基础上衍生。好比文化的课内知识,要掌握牢固,再在此基础之上去做延伸。而不是盲目的拔高,揠苗助长。学完后,只知道这个应该是这样,这个题目应该用什么公式解答,而不知其为何,无法追根溯源。
回归到小提琴的基本功亦是如此,基础不牢固,任你拉什么,都是失控的。因为你无法完全的控制,只是任由它到处乱窜。弓持不好,弓自然就滑,不集中,到处乱跑,无法拉出稳定的声音。练毛笔字也是讲究运笔要稳。做事亦是要稳重。先稳住,后发挥。在稳的基础上,自由创造才有支撑,有强大的后盾力量才能勇敢的冲锋。
打指虽枯燥,但确是各种技巧的根本,手指动不了,何来音乐中的丰富多彩的变化,以及各种美妙的音符呢?手指越灵活,越能自由发挥。建筑类就是这个理,地基打的牢靠,根基越深,地面以上的空间才有无限可能。若想长成参天大树,根系一定是非常庞大且深入地底的,因为它需要吸收更多养分。
回头看看,这个理在文化课方面也是行得通的。课内是基础,课外知识才可以延伸。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