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怀抱熟睡女孩的年轻男子,这是爸爸的静静陪伴。不一会儿出现了带着孩子的中年妇人。妇人闲话片刻,了解了年轻男子的年龄与职业,男子之女的年龄,男子之妻与父母的年龄。通常对别人都是了解如此,至于每个人的幸福与否,我们也不在意。我们自动过滤了那些情节与情感,泛泛而谈,是一个个的过客,是想着快点到达远方,不留意火车窗外转瞬即逝的风景;是看运动员手拿金牌站上领奖台,不在乎他们日复一日训练的辛劳。
妇人建议男子再要个二胎,男子说等女孩儿长大些再说,妇人说不如两个孩子一起看。
虽然不关我的事,可总觉得内心不平静:别人的生活是别人的自由,你又不给人家看孩子,两个孩子给看孩子的带来负担啊!孩子的生养教育要花费的,你给人家发薪水吗?
世俗感,就是活在别人评价体系里的感觉。
上学了,别人会问什么时候毕业?
毕业了,别人会问什么时候工作?
工作了,别人会问什么时候恋爱?
恋爱了,别人会问什么时候结婚?
结婚了,别人会问什么时候生娃?
生完一娃,别人会说一个娃孤单,什么时候有个二娃?
生完二娃,别人会说政策放宽了,什么时候有个三娃?
不早点毕业,别人觉得你幼稚,因为说什么别人都当刮风。
不早点工作,别人觉得你懒散,因为花了那么多得赚回来。
不早点恋爱,别人觉得你挑剔,因为年纪越大越不好匹配。
不早点结婚,别人觉得你贪玩,因为不结婚就等于耍流氓。
不早点生娃,别人觉得你拖拉,因为受孕的概率只能更低。
不生二娃,别人觉得你不积极,因为多一个养老有备无患。
不生三娃,别人觉得你不响应,因为机会没了再也不出现。
表面是对别人生活的在意,细想有一种催着别人加速衰老的感觉,是另一种咒语:赶紧变老!
都说年轻真好,锻炼为了年轻,化妆为了年轻,可矛盾在其中,生活的进程一面向着衰老奔去,又一面维持着青春常在。
也许,催着别人加速是怕命运的无常。命运无常,比如疫情的出现……人们愿有一个完整的人生,就是社会规范内的普通人的一生。在无常的人生里尽可能的完成一个完整的人生。可这只是一种愿望,谁又能料到?谁又能预兆?明天是悲是喜?是晴是雨?于是,我抛开世俗感,故意让日子过得慢一些,更加坦然地面对那些无常,更加珍视我的所得,更加轻视我的所失。心跳的节奏,血压的涌动,情绪的起伏,都不要那么快,不正常的加速是脱了缰绳的野马,一头栽地的流星。
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是因为他懂了俗,通了俗,生来无俗骨,所以他弯不下腰,“俗”是人有谷,所以他不要五斗米。不愿是羁绊于笼中的一只鸟,受困于池中的一条鱼。他爱山水,恋着“旧林”,思着“故渊”,他曾经三十年误入“尘网”,却决绝的冲破“樊笼”,成了自由的鸟或鱼,或是鱼鸟混体的鲲鹏,返回自然,归去了又回来了。